词条 | 旱优3号 |
释义 | 旱优3号 2006年3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2006年3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介绍该组合株叶型适中,茎秆粗壮,弹性好,剑叶挺拔,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后期青秆黄熟,转色极好,耐肥,抗倒性强,分蘖力中等、穗粒结构协调、子粒细长粒、粒重适中,旱优3号亩有效穗一般在18.50万左右,株高120厘米,穗长24.37cm,穗总粒数128.30粒,结实率90.44%,千粒重28.03克。2005年在上海青浦、嘉定、崇明大面积生产示范,在节约水资源50%的条件下实际亩产量均超过500公斤,比同等条件下种植的对照品种汕优63增产20-40%,达极显著水平。 旱优3号抗旱性经多年严格鉴定,穗期的抗旱系数为1.26,综合评价为3级。稻瘟病经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综合评价4.8级,为抗。 旱优3号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其糙米率为79.5%,精米率为69.2%,整精米率为52.0%,垩白率为2%,垩白度为0.1%,直链淀粉含量为15%,胶稠度为72mm,粒长7.3mm,长宽比3.3,透明度1级,碱消值5级,综合平分55,为国标优质米等级3级。 ----------------------------新闻报道--------------------------------------------------------------------------- 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 "旱优3号"在沪丰收9月上市 2007年9月17日 08:49 来源:文汇报 作者:任荃 选稿:郑闻文 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在沪喜获丰收。在节水50%的条件下,“旱优3号”平均亩产达560公斤,与普通杂交水稻产量持平。本月下旬,“旱优3号”新米即可上市,比同期播种的杂交粳稻早了40多天。 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70%,消耗了我国总用水量的50%左右,而干旱已成为我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2003年,通过对大量水稻抗旱资源的筛选与转育,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育成了世界上首个旱稻不育系“沪旱1A”。一年后,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在沪诞生。去年起,“旱优3号”通过了相关省市的农业新品种审定,开始大面积推广。在广西、浙江、湖北、海南等地的试种中,该品种普遍表现出节水抗旱、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的特性。今年,“旱优3号”首次在上海大面积种植。在奉贤现代农业园区,40余亩“旱优3号”经过106天的生长发育,昨天进入收割期。 经专业部门检测,“旱优3号”米质达到农业部二级优质米标准,与上海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杂交水稻“寒优湘晴”米质相当。 在产量、米质双达标的基础上,“旱优3号”表现出节水、节地、节药且生态环保的种植优势。市农业基因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告诉记者,这40亩“旱优3号”除整地、施用农药时灌溉3次水外,其他时间均干旱管理,而同田杂交水稻全生育期灌水次数达10余次。此外,由于田间不存在淹水,种植“旱优3号”还能避免甲烷排放,减少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 ----------------------------------------------------------------------------------------- 世界首例杂交旱稻开镰收割 2007, 九月 19 - 19:35. 第一版 上海科技报 张秀华 摄影报道 中国的稻谷生产史上应该记下这一天,2007年9月16日,上海水稻还刚刚抽穗,一片葱绿,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在奉贤现代农业园区却已开镰收割。它比同期播种的杂交水稻整整提前了40天开镰,全生育期为106天,在节水超过50%的种植条件下,亩产高达561.6公斤。 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已双双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干旱则是我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其中,水稻生产用水占用了农业用水量的70%,消耗了我国总用水量的50%左右。据预测,到2020年前后,农业灌溉水每年会有近1000亿立方米的缺口,约占全国水消耗总量的六分之一。而为了追求高产加大施肥和用药量又加剧了土壤富营养化面源污染和水上流失等环境问题。因此,上世纪70年代,国际水稻所就最早启动并逐步带动了世界各国开展水稻抗旱研究。直到上世纪末,国际上对抗旱性鉴定的科学方式达成共识,并获得一批优异的抗旱资源。 中国的旱稻研究基本与世界同步。在国家“973”、“863”计划和上海市科委、市农委重大项目及美国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下,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进行了抗旱基因发掘和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先后提出了“土壤水份梯度鉴定”,建立了植物抗旱性鉴定设施;筛选出一批抗旱性强的种质资源;克隆了一批节水抗旱基因;育成了“中旱3号”、“沪旱3号”、“沪旱15号”等节水抗旱新品种,并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使中国的旱稻研究大踏步地走到了世界先进行列。 在选育成常规旱稻同时,研究的又一重要突破口是,通过筛选转育,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旱稻不育系“沪旱1A”,进而实现了与恢复系、保持系三系配套,育成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使上海种源农业实现了又一重大突破。 今年,科技人员在种植条件较差的地块首先试种了50亩。6月3日播种,9月16日收割。106天的全生育期仅配合整地和施用农药灌溉了3次水,比杂交水稻少灌水7次;今年为病虫害高发生年,同期杂交水稻防治次数共9次,而旱优3号仅为3次,每亩节约农本150元,更减少了每亩数百吨的污染水排入河道。记者随专家们踩进干硬的稻田,看到金黄稻穗沉甸甸垂挂着,虽已到开镰时分,却依旧是茎秆粗壮,翻开株叶细看,全无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稻多发病;剥开数粒稻谷,米粒细长晶莹,清香扑鼻而来。 专家认为,“旱优3号”不仅节水高产,生态环保,而且提前40天成熟,为争取多茬口种植,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保证。 -------------------------------编辑作者:曹开雄 中国上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