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释义 | 简介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部2011年4月公布了新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申报的“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这是学校合并组建以来,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所取得的一项重大标志性成果。 我国旱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旱区光热资源丰富,但由于受逆境条件的制约,农业的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揭示作物抵御旱、寒等非生物逆境和病、虫等生物逆境的生物学机理,发掘和创制旱区作物抗逆新种质,培育抗逆广适、高产优质新品种,对提升作物逆境生物学研究水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物逆境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实验室针对我国旱区作物抗逆这一主要科学问题,从旱区特有资源入手,发掘作物抗逆种质与基因资源;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作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机理,以及作物与病虫互作机理;通过作物抗逆种质创新与品种设计,培育抗逆广适、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为旱区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实验室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研究队伍整体水平高,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106项,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提升作物逆境生物学研究水平、促进旱区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实验室建设,将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汇聚研究团队,增强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我国旱区农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高水平成果的研发基地,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 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有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