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布新
释义

韩布新,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获得医学士学位),共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技术报告等59篇(其中CSCD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39次;合作编著书籍一本;获得国家专利一项。

教育从业经历

1981.9 ── 1986.7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获得医学士学位)

1986.9 ── 1989.7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1989.7 ── 1990.3 安徽省肥西县花岗区卫生院从事临床诊疗工作

1990.3 ── 1993.7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93.7 ── 1996.4 中科院心理所助理研究员

1996.4── 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

1996.4――1997.6 中科院心理所科研处副处长

1996.6―― 中国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学术秘书

1997.10── 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

2000.5 ──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杂志编委

2000.5 ―― 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2004年8月8-13日,北京)副秘书长

2000.8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0.6 ── 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委员

2002.9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处处长

国际合作与交流经历

1994.12 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

1995.9 ── 1996.1 瑞典STOCKHOLM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

1997.3 ── 1997.6 瑞典LUEA技术大学人类工程系访问学者

1997. 10 ── 1997.12 瑞典STOCKHOLM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

1998. 3 日本筑波大学心理系访问学者

1998.7 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系访问学者

1998.9 ── 1999.9 瑞典STOCKHOLM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

1999.5 西班牙巴赛罗拉CATALUNYA大学系统工业控制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0.7 ―― 2000.8 瑞典STOCKHOLM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

2002.7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2002.8 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2002.11 台湾中研院民族研究所

2003.7 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第8届欧洲心理学大会

2003.8 加拿大多伦多参加第111届美国心理协会2003年年会

2004.4 德国马普学会心理、发展、认知神经和语言所、荷兰Nijmigen大学Donders中心

部分研究项目

多媒体条件下言语交流与理解的研究(参加),中科院青年重点基金(KJ952-J1-654),1996.1 -1996.12

汉字键盘输入编码的认知过程分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CNSF3960255),1997-1999

心理学名词审定(参加,学术秘书),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6-1998

记忆、健康和年老化(主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基金、中国-瑞典合作项目,1996-1998

记忆老化及其基因表达研究(主持),中国科学院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特别支持课题(STZ-01-13),2001-2003

全自动双匹配型色盲检查仪的研制(60047005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0-2001

色觉异常特性及其与人种进化关系的实验研究(69848003,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9-2000

汉字声旁表音性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主持),香港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中心,2002

部分专著

共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技术报告等59篇(其中CSCD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39次;合作编著书籍一本;获得国家专利一项“双重瑞利颜”

1. 管连荣,韩布新编著,心理学文献计算机检索手册.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1版.

2. 钱信忠主编,千万个为什么(医学普及版).长春出版社,1992,1版.编著中医学和临床心理学部分辞条,共约5万字.

3. Buxin Han. Frequency effect of constituents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Jing, QC et al (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Chinese Languag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Co. 1994, 87-98.

4. Pan Y, Han B, & Sandberg, KW. 1997, Homogeneity of stimuli and subjects on recognition of unfamiliar Swedish and Chinese faces. In: Salvendy G, Smith MJ, & Koubek RJ (Eds.) Design of Computing Systems: Cognitive Considerations. Pp. 153-156, ELSEVIER,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5. 韩布新,车宏生.计算机施测对心理测验的影响研究述评.见∶张厚粲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441-449

6. 韩布新,林仲贤.汉语词识别过程的形、音、义编码特征的研究.见:杨鑫辉主编,心理学探新论丛,第1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P. 267-245.

7. Han, B. (1998) Evaluating Chinese character inputting coding methods ? Compatibility between component sets. In: W. Karwowski & R. Goonetilleke (Eds.) Manufacturing Agility and Hybrid Automation-II (pp. 188-191), Santa Monica: IEA Press, USA.

8. B. Han & P. Sun. (2001) Chinese keyboard input. In W. Karwowski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rgonomics and Human Factors, 636-639, London: Taylor and Fancis, UK.

9. B. Han & J. Li. (2001).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omputer input. In W. Karwowski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rgonomics and Human Factors, 798-801, London: Taylor and Fancis, UK.

10. B. Han & L. Luo. (2001). Use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In W. Karwowski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rgonomics and HumanFactors, 746-749, London: Taylor and Fancis, . UK.

11. B. Han (2001).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computer anxiety: concept, measures, and related variables. In W. Karwowski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rgonomics and Human Factors, 406-409, London: Taylor and Fancis, UK.

12. Buxin Han, Yan Pan, Karl W. Sandberg. A human factors model of card application. In: S. Wang & K. Zhang (Eds.) Occupational Ergonomics.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Tianjing, China, 2001, 1-5.

13. 管连荣、韩布新等.心理学名词(1999).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14. Buxin Han (2002) Frequency and position effects of component combination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 HSR Kao, CK Leong, & DG Gao (Eds.),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P. 207-223.

15. 韩布新.中老年心理健康与咨询,北京:林业出版社,2002年5月.

16. 韩布新、吴振云.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卫生.成蓓、曾尔亢主编,老年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41-52页

发表于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

17. 刘维洲,韩布新.关于经络学说起源的讨论.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 8(3):55―56.

18. 韩布新.《汉字属性信息数据库》在汉字识别研究中的应用.心理学动态,1993,1(4):29-35.

19. 韩布新,陈一凡.汉字认知心理研究对机器自动识别汉字的启示 . 中文信息学报,1993,7(4):60-66

20. 韩布新.汉字部件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部件和部件组合频率的统计分析.心理学报,1994,26(2):147-152

21. 韩布新.部件组合──潜在的汉字结构.中文信息学报,1995,9(3):27-32

22. 韩布新,任雪松.汉语输入编码中简码字、词的合理选配.中文信息学报,1995, 9(4):41-45.

23. 韩布新,林仲贤.论汉字部件与英文字母的认知对应关系.心理科学, 1995,18(6):334-336.

24. 韩布新,张侃.国家信息结构中人的因素.心理学动态,1996, 4(1):13―17.

25. 韩布新. 汉字识别中部件组合的频率效应. 心理学报, 1996, 28(3):232-237.

26. 韩布新,林仲贤.心理科学研究要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贡献力量.心理科学,1997,21(2)∶186-187

27. 韩布新,L-G Nilsson.对记忆、健康、年老化的纵向区组研究--介绍瑞典的Betula项目.心理科学,1997,21(3)∶272-273.

28. 韩布新,骆斌,王友智.美国针灸立法及其对针灸教育和推广的影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1)∶51-54

29. 韩布新.汉字识别中部件的频率效应.心理科学,1998,(3):193-195.

30. 韩布新,李娟.论用户本位的汉字键盘输入编码设计思想.人类工效学,1998,4(4)∶56-58.

31. 林仲贤,韩布新.汉字词识别过程的形、音、义编码作用的研究.心理科学,1999,22(1)∶1-4.

32. 李娟, 林仲贤, 韩布新. 记忆老化研究评述. 心理科学, 1999, 22(6):533-536.

33. 孙沛、韩布新、孙秀如等.对人眼色觉异常的定量测量研究.心理学报,1999,31(4):390-396.

34. 管连荣、韩布新.心理学名词的审定工作.科技术语研究,2000,2(4):32-34

35. 罗琳、韩布新、陈天勇.被试操作任务范式与动作记忆研究.心理科学,2001(2):217-218.

36. 陈天勇、韩布新、赵燕京.心理逻辑学对记忆研究的分析及其反响.心理学动态,2001(3):205- 209.(《心理学》2001,(12):55-59转载)

37. 陈天勇、韩布新、罗琳.国外关于再认失败研究的综述.心理科学,2001(4):490-491.

38. 林仲贤、张增慧、韩布新.大陆3-6岁不同民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比较.心理学报,2001(4):333-337.

39. 罗琳、韩布新.支持性条件对被试操作任务的影响.心理学报,2001, 33(5):405-409.(《心理学》2002,(2):55-59转载)

40.林仲贤、丁锦红、李娟、韩布新.汉字词在不同方位与不同排列组合条件下对念读速度与准确性的影响。心理科学,2001,24(5):513-515.

41. 杨利利、韩布新.声旁两类频率在汉字和部件识别中的易化作用.心理科学,2002,25(2):180-183

42. 林仲贤、张增慧、韩布新. 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心理旋转能力的比较研究. 心理科学. 2002. 25(3) :257-

43. 陈天勇、韩布新、王金凤.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的独特性和可分离性.心理学报,2002, 34(6):573-579.

44. 陈天勇、韩布新、王金凤.工作记忆年老化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003,26(1):127-129

45. 韩布新、文军庆.计算机焦虑研究进展. 人类工效学,2003,(4):27-34

46. 张?、韩布新、陈天勇.两种呈现速度下整字及声旁命名.心理学报,2003,35(2):178-182

47. 李娟,吴振云,林仲贤,韩布新.年龄、焦虑与情节记忆之内容和来源的关系,心理学报,2003,35(4): 461~470.

48. 韩布新、张?.轻度认知损害的鉴别诊断指标.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 23(5):321-323

49. 张?、韩布新.轻度认知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4):314-316

50. 张艳敏、韩布新、肖顺贞等.高血压对动作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影响.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10):621-622

51. 汪亚珉、韩布新.Ⅱ型糖尿病人认知功能特点.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2-566

52. 陈天勇、韩布新、李德明.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研究新进展.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3,(5):92-99

53. 韩布新.认知年老化的行为遗传学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6):801-802

54. 文军庆、韩布新、孙沛等. 双Rayleigh颜色匹配与色觉检测.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6):623-628

55.吕泽平,郑陈光,杨泽,梁积英,胡才友,李旭,韩布新等.巴马县壮族长寿老人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98-100

56. 陈卓生、韩布新.社会支持对监狱内服刑罪犯心理健康的影响.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1(1):46-47

57. 韩布新、张?.MCI的行为学鉴别诊断指标,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4 ,

58. 汪亚珉、韩布新.中年Ⅱ型糖尿病人认知功能特点.心理学报,2004,36():

59. 汪亚珉、韩布新.老年Ⅱ型糖尿病人认知功能特点.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3():

60. 陈天勇、韩布新、罗跃嘉、李德明.认知年老化与执行衰退假说.心理科学进展,2004,12(5):729-736

61. 张艳敏、韩布新.老年性痴呆患者选择性注意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5):467-469.

62. 刘仙芸、韩布新.认知损伤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1):1083-1084

63. 陈卓生、韩布新、张?.重复犯罪罪犯人格特征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

64. 穆瑾、韩布新.汉字命名识别的亚词汇水平加工,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

65. 张艳敏、韩布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

66. 罗琳、韩布新.,

技术报告和科普文章

1. 韩布新."思辨与实证"──也谈中医现代化.安徽中医学院院刊,1988.11.10,第4版.

2. 韩布新.心理学文献检索的得力工具--介绍SSCI.心理学动态,1991,(1):84―86.

3. 韩布新.介绍《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心理学动态,1991,(2):69.

4. 韩布新.“笔划”,还是“笔画”?语文建设,1994,(11):6.

5. 韩布新.我对心理学的看法.《心心》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0.

6. 立木(韩布新).失败是杯开胃酒──“失败综合征”及其调治.康乐世界,1994,1(3):51―52

7. 光裕(韩布新).注意力的自我测试与训练,康乐世界,1994,1(3)∶54―55

8. 立木(韩布新).给热恋中的自己把脉.康乐世界,1994,1(6):38―39页.

9. 大雨(韩布新).你心上人对你上心吗?康乐世界,1995,2(1):38―39页.

10. 韩布新(编译).从国际基金组织看人类发展科学的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 ,11(1):3-8.

11. 韩布新.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的联机检索.心理学动态,1995,3(3):56-58.

12. Buxin Han. (1995). Some first impressions of Stockholm. Institutions Bulletinen, Psykologiska institutionen, Stockholms Universitet, Oktober, Nr.193, 4-5.

13. Buxin Han. (1996). Welcome to visit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Institutions Bulletinen, Psykologiska institutionen, Stockholms Universitet, Januari, Nr.196, 1-2.

14. 韩布新,张侃. 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中人的因素.中国科学报,1996.2.22,2版.

15. 韩布新.访问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系观感.心理学动态,1996,4(2)∶

16. 吴瑞华,韩布新.中国赢得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主办权.中国科学报(海外版),1996.

17. 韩布新.论心理部件、编码部件与统计部件集合.计算机世界,1997年第11期

18. 韩布新.人脑功能青年实验室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 中国科学报(海外版),1997.

19. 张侃、车宏生、韩布新. 柯博士心理信箱开通. 中国科学报·科普周刊,1997/1/15,3版

20. 韩布新,陈天勇.中国心理学家的崭新形象,心理学探新,2000,(4):59-61(《心理学》2001,(2):转载)

21. 韩布新. 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会标设计随笔. 心理学动态,2001,9(1):95

22. 韩布新.中国心理学会组团参加第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心理学报,2001,(1):94

23. 张侃、韩布新.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筹备进展.心理学报,2001,33(2):189-190

24. 韩布新、陈天勇.第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三个突出特点.心理科学,2001(2):78-79.

25. 韩布新、罗琳.第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代表情况分析―兼谈第28届大会的组织策略.社会心理研究,2001(2):23-25.

26. 韩布新、管连荣.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总结.心理学动态,2001, 9(4):382-383.

27. 韩布新. 庆祝中国心理学会成立8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进展.心理学报,2001, 33(5):478.

28. 韩布新.二十世纪中国心理学发展十件大事评出.科学时报,2001年6月3日第二版.

29. 韩布新.中国专家评选出“20世纪中国心理学10件大事”.侨报·中国科学周报,2001.4.19,2版.

30. 韩布新.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的历史与现状.心理科学,2001,24(5):591-592,572.

31. 陈永明、张侃、李杨、韩布新.二十世纪影响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十件大事.心理科学,2001,24(6):718-720.

32. 杨玉芳、韩布新.中国心理学会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纪要.心理学报,2002,34(2):219-222

33. 韩布新.五位当代欧美心理学家履历分析.心理科学,2002,(5):598-600

34. 韩布新.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圆满成功.中国卫生画报.2004,(9):48-49

35. 张侃、韩布新.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总结.心理学报,2004,36(6):633-636

36. 韩布新、陈天勇.国际心理学大会及其历史概况.心理科学,2002,():

37. 韩布新、刘仙芸、李扬、张侃.我国心理学资源状况分析.心理学动态,2002,():

会议论文

1. 韩布新.经穴禁灸刍议.第四届全国中医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辑),1988.7,南京.

2. 韩布新.人体经穴模型制作简史考议. 第二届全国针灸器材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1990.11,苏州,第184―188页

3. 韩布新.针灸铜人知多少?第二届全国针灸器材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1990.11,苏州,192―194页

4. 韩布新,荆其诚,林仲贤.汉字部件和部件组合的频率数据库(摘要).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要选集,1993年10月,北京,第99页.

5. Han Buxin. Frequency effect of component combination on the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ABSTRACT). Proceedings of Australian- Asian Workshop on Cognitive Process of Asian Language. 1994.12, Sydney,Australia.

6. 韩布新,任雪松.选取简码字、 词的合理指标──汉字使用频度/构词能力之比.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委员会(第六届)、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委员会(第四届)论文集,1994年12月,北京:56―61页

7. Buxin Han, Zhongxian Lin. (1995). The Phonetic, morphological, and semantic coding of Chinese words in long- term memory (ABSTRACT). Proceedings of Asian-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 IUPsyS, August, Guangzhou, CHINA.

8. 韩布新,车宏生.论计算机施测对心理测量的影响. 海峡两岸心理测量研讨会,1995,北京.

9. 韩布新.汉字录入中形码拆分的认知过程分析.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6月,大连,第25-26页.

10. 韩布新.论心理部件、编码部件与统计部件集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七届)、

11.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1996年11月,苏州,210-214

12. Han, B. On the effect of orthographic, phonetic, and semantic features in Chinese word recognition. XXV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August, 1996, Montreal, Canada.

13. Pan, Y., Han, B., and Sandberg, K.W. Homogeneity of stimuli and subjects on recognition of unfamiliar Swedish and Chinese faces. Proceedings of HCI International 97, USA.

14. Han, B., Luo, B., & Wang, Y. The acupuncture legislation in the U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the relative internal education in China (Abstract). Academic Conference of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ocieties. Beijing, 1997.11

15. 韩布新.从分类代码看心理学的学科定位(摘要).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会议,1997.10, 苏州

16. Han, B., Nilsson, L-G. Life events and memory performance. Tsukub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mory. Tsukuba, Japan, March 16-18, 1998.

17. Han, B. Evaluating Chinese character inputting coding methods ? Compatibility between component sets. In: W. Karwowski & R. Goonetilleke (Eds.) Manufacturing Agility and Hybrid Automation-II (pp. 188-191), Santa Monica: IEA Press, USA.July 5-11, 1998, Hong Kong.

18. 韩布新,李娟. 论以人为中心的计算机汉字输入编码设计。中国人类工效学会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1998年10月

19. Buxin Han, Frequency effect of component and components combination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ASI’98, Hong Kong, November 24 - December 2, 1998.

20. Buxin Han. Umea, December 6-8, 1998.

21. Buxin Han. Ergonomic issues in Chinese keyboard input. CAES'99, May 19-21, 1999, Barcelona, Spain.

22. Buxin Han. 7th Inhibitory or facilitating? Frequency effect of components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Cognition. Beijing, October 15-19, 1999.

23. 韩布新.积极开展民间学术交流,提高中国心理学家 的国际地位.2000.3,北京,中国科协学术交流工作研讨会大会发言

24. 韩布新. IEA与HAAMAHA‘98和CAES‘99, 全国工业心理学与认知工效学学术会议,2000.5,杭州

25. Buxin Han.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correlation between ApoE4 and cognitive abili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lzheimer’s Disease,2000.6,屯溪

26. 韩布新.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总结.中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第4届全委会,2000.6, 北京

27. Buxin Han. Familiarity rating scale of Chinese character components. 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0.7.23-28,斯德哥尔摩,瑞典.

28. Buxin Han. Frequency and evaluation of CLE in adulthood and old age. 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0.7.23-28,斯德哥尔摩,瑞典

29. 韩布新.情景记忆系统的年老化特点,全国老年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第14-15页,2000.8.16-20,承德.(大会报告)

30. 罗琳,韩布新.语义关联对动作记忆年龄差异的影响研究,全国老年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第15-16页,2000.8.16-20,承德.(大会报告)

31. 罗琳,陈天勇,韩布新.动作记忆的年老化研究,全国老年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 第16页,2000.8.16-20,承德.(大会报告)

32. Buxin Han.Computer anxiety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2nd Conference on Human Aspects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2000.8.27-30, Krakow, Poland

33. 韩布新.中国心理学家 在ICP2000期间的活动.中国心理学会七届二次全国理事会及各省学会理事长联席会议,2000.10.7-9,北京(大会邀请报告)

34. 韩布新.中国心理学会组团参加第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北京心理学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页,2000.11.25,北京(大会邀请报告)

35. 韩布新.ApoE4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北京心理学会2000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9页,2000.11.25,北京

36. 陈天勇,韩布新.心理逻辑学对记忆研究的分析与反馈,北京心理学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8-49页,2000.11.25北京

37. 罗琳,韩布新.动作记忆的整合特性,北京心理学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7页,11.25,北京

38. 陈天勇、韩布新、罗琳.工作记忆年老化研究进展.“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银发中国――中国老年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2001.

39. 韩布新.认知功能的衰退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银发中国――中国老年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2001.

40. Buxin Han. A human factors model of card application. 6th Pan-Pacific Conference on Occupational Ergonomics. Beijing, 2001,8.21-24.

41.张艳敏、韩布新、李德明、吴振云、肖顺珍.高血压病人的动作记忆与数字工作记忆特点.第四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2002年11

月,台湾.

42. 韩布新.老年人才的认知心理特点及其可塑性.北京,2004年5月,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28-134

43. 安徽省心理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特邀报告,2004年

书法、篆刻作品目录

1. 隶书立轴"陋室铭",获1985年第三届全国中医学院学生书法大赛(江西南昌)三等奖.

2. 行书横幅和篆书对联各一幅,参加1987年合肥市高校书法联展,后者被评为优秀作品.

3. 1986年至1989年连续四年获安徽中医学院书法比赛一等奖.作品题材有书法(正、 行、篆、隶等)和篆刻,

4. 受到了评委安徽省文联主席刘夜峰先生和安徽中医学院王乐陶教授等著名书法家的赞赏.

5. "鹰击长空",草书条幅,1988.6.27,安徽中医学院院刊,第4版.

6. 1985年至1989年每年均有数方篆刻作品发表于《安徽中医学院院刊》,据不完全统计有:

"八十年代大学生"、"芳草天涯",1985.11.14,第4版.

"书画怡心"、"书情",1987.6.20,第4版.

"立足莫从流俗走,置身宜与古人争"、"虽造化亦不足为之囿也",1988.5.18,4版.

发表的文学作品

1. 韩布新.悼念杨胡延同学,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81级实习通讯,1983

2. 学龙."研究生会活动纪实"(工作报道),安徽中医学院院刊,1987.11.25,3版

3. 羽佳,皖庐."研究生工作简讯",安徽中医学院院刊,1988.4,1988.5.18,1版.

4. 韩布新.“两载教诲谆谆,言犹在耳;一别念心拳拳,泣不成声”(悼硕士导师孟昭威教授文),安徽中医学院院刊,1988.9.16,第3版.

5. 羽佳,晚庐."吹吹我院研究生"(小品文),安徽中医学院院刊,1989.1.15,2版.

6. 韩布新.对中医学研究现状的一些思考,江淮医学丛刊,1988,第3辑.

7. 韩布新.杏苑精华蕴此日,五洲风流看今朝.中医学与辩证法,1991,(2):8.

8. 韩布新.一份耕耘,一分收获.1994,《心心》丛编①,12―17页.

9. 韩布新.《心心》标志图案设计随笔.1994,《心心》丛编①,122―125页.

国家专利

双重瑞利颜色匹配型色盲检查仪,孙沛、韩布新、孙秀茹、曾晓栋、贺极仓,专利号,982074298.

国家标准

孙秀如、韩布新、詹炳宏、刘世福、王琳.国旗升挂装置基本要求(GB/T 18302-200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1-21发布,2001-5-1实

施).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4月.

“国旗升挂使用规范”孙秀如、韩布新、詹炳宏、齐亚明.国旗(GB12982-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

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年1月6日发布,2004年7月1日实施.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4月

王大珩、荆其诚、孙秀如、韩布新、李亚璋.国旗标准样品(GB12983-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年1月16日发布,2004年7月1日实施.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4月

孙秀如、韩布新、詹炳宏、齐亚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GB16689-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

化管理委员会2004年1月16日发布,2004年7月1日实施.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4月

参加学术团体

1994年加入中国心理学会、中国人类工效学会,为全国会员;1990年参加中国科学院书画协会;1987年参与筹建安徽中医学院研究生会,

任外联部长;1986年参与筹建了安徽中医学院书法协会. 1994年参加中国心理学会,2000年被任命为副秘书长;1995年参与筹建中国心理学名

词审定委员会,2000当选为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自1992年起多次参与组织全国性、国际性心理学学术会议。自1996年开始,参与第2

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筹办工作,负责策划、起草申办书,以及同第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组委会和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的联络工作,

2000年被任命为大会副秘书长。

参与组织国内、国际会议

1.第二届亚非心理学大会(1992.8,北京)

2.亚太地区国际心理学大会(1995.8,广州)

3.亚太地区超常儿童学术研讨会(1998.8,北京)

4.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2004.8,北京)

5.中国心理学会第7届学术大会(1993.7,北京)

6.中国心理学会第9届学术大会(2000.9,广州)

研究领域

认知(年老化)心理学、汉字信息处理的心理学问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