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水溶解氧
释义

简介

释义

海水溶解氧即溶解在海水中的氧。

英文名:Dissolved Oxygen in Sea water

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是海洋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它的含量在海洋中的分布,既受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还受物理过程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从19世纪就已经开始。在20世纪初期建立了适合现场分析的温克勒方法以后,进展比较快,至40年代前后,已取得了关于大洋中氧含量分布的比较完整的资料。

产品说明

电导率控制仪如便携式BDO-820、BDO-821,实验室台式BDO-980和在线式BDO-200A、BD0-200B、BDO-200D、BDO-200E、BDO-200F、BDO-500、BDO-210等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力、农业、医药、食品、科研和环保等领域。该仪器也是食品厂、饮用水厂办QS、HACCP认证中的必备检验设备。

来源

海水中的溶解氧有两个主要来源:①大气;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游离氧能够溶入海水;海水中的溶解氧能够逸入大气。在海-气界面上的这种交换,通常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海水中氧的消耗,可以从大气得到补充。

浮游植物在有光的环境里,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海水营养盐,而制造有机体和释放氧;在无光环境里,通过呼吸作用使一些有机体被氧化,消耗氧而释放二氧化碳。这两个过程可概括表达为:故真光层海水中氧的消耗,也可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到补充。

影响

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水中溶解氧的存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不只如此,在富氧的海水中,形成一个氧化环境,使水体中一些变价元素处于氧化态。但是在缺氧的海水中,海水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形成了还原环境,使一些变价元素处于还原态。例如铀在富氧海水中以易溶的UO2(OH)婣形态存在,但在缺氧水中,则易生成二氧化铀而沉淀。

在缺氧的水体中,硫酸盐还原菌能将硫酸盐和一些含硫化合物还原为硫化氢。例如黑海在深约 100米处有一个较强的温盐跃层,阻碍氧向深处补充,致使深度超过 200米的海水中无氧,适宜于硫酸盐还原菌滋生,因此逐渐产生硫化氢。

有机物在深水中分解时,消耗的氧量与水团的年龄和运动过程有关,故可根据氧在海洋中的分布和变化划分水团,并估算水团的年龄和运动速度,包括它由表层下沉的时间等等。

分布

氧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海水盐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海域,表层海水的溶解氧含量不但白天和黑夜不同,而且随季节而异,加上海流等因素的影响,使溶解氧在海洋中形成了垂直分布和区域分布。

垂直分布

按照溶解氧垂直分布的特征,通常把海洋分成3层:①表层。风浪的搅拌作用和垂直对流作用,使氧在表层水和大气之间的分配,较快地趋于平衡。个别海区在50米深的水层之上,由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出现了氧含量的极大值。②中层。表层之下,由于下沉的生物残骸和有机体在分解过程中消耗了氧,使氧含量急剧降低,通常在 700~1000米深处出现氧含量的极小值(此深度因区域不同而异)。③深层。在氧含量为极小的水层之下,氧含量随深度而增加。(图1,图2,图3) 统观氧在垂直方向的分布,知海洋中的氧都来自表层,所以表层水是富氧的。海洋深处的氧,主要靠高纬度下沉的表层水来补充。如果没有这种表层水的补充,仅靠氧分子从表层向深处扩散,其速度很缓慢,难以满足有机物分解的需要,势必造成深层水缺氧甚至于无氧。

区域分布

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南纬50度处,都有富氧的表层水下沉,形成南极中层水,它一直向北延伸,可到达南纬20度的 800米深处;在北大西洋北纬60度处的表层水,下沉而成深层水,它向南运动,一直延伸至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在南极下沉的富氧水,至深层可向北流动而达北太平洋。这些从高纬度下沉而成的中层和深层海水,其氧含量在流动过程中都逐渐降低。总之,氧在海洋中的区域分布,和海洋环流有密切的关系,加上海洋生物的分布和大陆径流的影响,变得非常复杂。但就 3大洋的平均氧含量来说,大西洋最大,印度洋其次,太平洋最小。这主要是 3大洋的环流情况不同所造成的。

渤海、黄海和东海都比较浅,大部分处于深度不到200 米的大陆架海区,所以氧的分布和大洋不同,而且变化复杂。以南黄海为例:冬季海水对流强,垂直分布均匀;春季表层水开始升温,氧的溶解度变小,使氧含量逐渐降低,至夏季达极小值。表层水温的升高,还使温跃层逐渐加强,阻碍氧的扩散。故在每年5月至8月间,在南黄海温跃层之下出现氧含量的极大值,饱和度可达120%。底层水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从春季开始,氧含量逐月降低,至11月达极小值。就氧含量的年平均值(12个月的平均值)及其变化幅度而言,南黄海都以近岸为高,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就垂直分布而言,氧含量在深约20米处有一极大值,而表层和底层的平均氧含量都比较低。南黄海属浅海,其氧含量因受气候和陆地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一年之中不停地变化。

海水溶解氧含量

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海水化学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海水水质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大气的溶解和海洋中藻类及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释放。海洋动物的呼吸作用、生物尸体及生物排泄物的分解、海水中其它有机化学物质的氧化皆消耗溶解氧。被污染的海水溶解氧含量较天然海水低,甚至完全缺氧。海水中溶解氧含量与海水的温度、盐度有密切关系,水温、盐度升高,溶解氧含量下降,水温、盐度下降,溶解氧含量上升。

海水中溶解氧含量具有周日变化和周年变化的特点。当温度和盐度变化不大时,其日变化取决于海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而在受到光照的水层中,可以观察到在午后不久溶解氧含量最高、黎明前最低的周日变化情况。而同一海区溶解氧含量的年变化,则取决于该海区温度和盐度的变化、生物活动情况、氧化作用过程、海区的环流特点等。

福建海区受大陆江河径流、浙闽沿岸流、粤东沿岸流、南海表层水、黑潮支梢等多股水系的影响,溶解氧含量的变化与这些水系的消长密切相关。

春季(以1984年5月为例)

表层 氧含量为4.59~8.72毫米/升。在大渔湾外出现高富氧区,中心极值达8.73,在浙闽沿岸流的影响下,等值线似舌状向南伸展,影响至三都湾外侧。而在峡区中线附近及其南部大片海域氧含量较低(〈5.2毫米/升),并向岸边递增。台湾浅滩的西南有一股低氧水舌向西北方向伸展。

底层 氧含量为4.06~7.59毫米/升。海区中部近岸海域的氧含量略高于南部和北部,并由里向外递减。在泉州湾外峡区中线附近有一低氧区呈水舌状向湄洲湾方向伸入,氧含量水平梯度较大。

秋季(以1984年11月为例)

表层 氧含量为4.74~6.80毫米/升。闽江口以北呈北高(〉5.8毫米/升)南低〈5.2毫米/升)、远岸高(〉5.8毫米/升)近岸低(〈5.6毫米/升)的分布趋势。在闽江口以南海域、湄洲湾外的不远处有一闭合高氧区向周围伸展,致使南日岛至厦门之间海域的高氧区将近岸与外海隔开,形成东西低(〈5.2毫米/升)、中间高(〉5.6毫米/升)的分布趋势。

底层 氧含量为4.46~5.63毫米/升。北部氧含量(〉5.6毫米/升)高于南部(〈5.2毫米/升)。厦门以北海域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分布趋势。厦门以南海域分布均匀。峡区中线及台湾浅滩附近氧含量较低(〈5.0毫米/升)。

海水中溶解氧多还是淡水中多

氧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海水盐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海域,表层海水的溶解氧含量不但白天和黑夜不同,而且随季节而异,加上海流等因素的影响,使溶解氧在海洋中形成了垂直分布和区域分布。

按照溶解氧垂直分布的特征,通常把海洋分成3层:①表层。风浪的搅拌作用和垂直对流作用,使氧在表层水和大气之间的分配,较快地趋于平衡。个别海区在50米深的水层之上,由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出现了氧含量的极大值。②中层。表层之下,由于下沉的生物残骸和有机体在分解过程中消耗了氧,使氧含量急剧降低,通常在 700~1000米深处出现氧含量的极小值(此深度因区域不同而异)。③深层。在氧含量为极小的水层之下,氧含量随深度而增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5: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