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
释义 | 1 2011年大卫·叶茨导演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根据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七部第25章及以后的部分改编,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终结篇。该片由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和鲁伯特·格林特主演。影片于2011年7月7日在英国伦敦举行全球首映礼,7月15日以2D、3D和IMAX形式在北美公映。 中文名: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外文名: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出品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制片地区:英国,美国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J.K.罗琳 类型:奇幻,冒险,悬疑,动作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爱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 片长:130分钟 上映时间:美国:2011年7月15日 分级:美国:PG-13 全球首映:2011年7月7日 显示比例:2.35 : 1 拍摄日期:2009年2月19日 ~ 2010年4月10日 主要奖项:第84届奥斯卡3项提名 ◎ 剧情简介哈利进入与伏地魔意识连通的幻境,找到了一些魂器,但也让伏地魔发现了他们的行动。哈利又一次进入幻境后推断出伏地魔的所在地,三人来到了此地。他们看到伏地魔命令毒蛇纳吉尼除掉斯内普,以把老魔杖的魔力传给自己。弥留之际,斯内普把记忆送给哈利,原来他一直爱着哈利的母亲莉莉,因此从来都是站在邓布利多一边。 哈利知道自己其实也是伏地魔的一件魂器,并且必须要伏地魔亲手杀死他才可以去除伏地魔的灵魂后,披上隐形衣去与伏地魔战斗,发现海格被押作人质。哈利一现出身来就被一咒击倒,醒来时彷佛进入一个生与死的边缘,碰到已死的邓布利多。伏地魔命令海格把貌似死了的哈利带回霍格沃茨,杀杀士气。哈利趁乱披上隐身斗篷,纳威敏捷地抽出格兰芬多剑砍掉了毒蛇纳吉尼的脑袋,藏在毒蛇体内的伏地魔最后一个魂器就这样被毁掉。哈利在大殿里面直面伏地魔,长老魔杖在伏地魔手中。哈利猜测老魔杖原来的主人不是斯内普而是德拉科·马尔福,解除邓布利多武装的是马尔福,而斯内普只是依照邓布利多的愿望把他杀掉。然而解除掉马尔福武力的人却是哈利,所以老魔杖真正的主人是哈利。所以伏地魔用老魔杖对哈利施死咒时,哈利让死咒又反弹到伏地魔身上,伏地魔就这样被结束了。 19年后,哈利和金妮有了三个孩子,罗恩和赫敏也有两个孩子。两家人在国王十字车站送孩子去霍格华茨学校,在这里他们遇见了不少故人。哈利摸着前额上的闪电形疤痕,19年了,这块疤痕再也没有痛过。一切都好。 (详细剧情,请谨慎浏览) 哈利闯古灵阁智取金杯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始于上篇的段落结束点:阿不思·邓布利多的墓穴被不善者入侵,他手中那根特制的魔杖被盗取。窃贼伏地魔沉浸在得意非凡的狂喜中。而他为了长生不死,将自己的灵魂分开盛放在不同的魂器中。在此之前,三个魂器已经被摧毁。 哈利·波特与罗恩、赫敏在埋葬了小精灵多比后,踏上了寻找剩余魂器的冒险旅程。在古灵阁银行工作的精灵拉环表示可以帮助哈利一行人进入古灵阁银行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的保险地库,而那里很有可能藏着伏地魔的第四个魂器。有了变身药水——复方汤剂的帮忙,赫敏伪装成贝拉特里克斯,罗恩也伪装成食死徒,哈利和妖精拉环躲在了隐形衣下,就这样闯入了古灵阁。 经过一个类似过山车一样的盘旋式轨道货运车的极速飞驰,先遇到了防贼瀑布,被车摔了下来,后来,一行人到了古灵阁的洞穴最深处,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一条巨大的喷火龙。小心翼翼地躲过猛龙后,他们终于到达了贝拉特里克斯的保险库,在这里哈利找到了伏地魔的魂器——赫奇帕奇的金杯。但哈利万万没有想到保险库里的财宝都被下了“分裂咒”,很快他们就被无数财宝所淹没,加上拉环的背叛,哈利三人陷入了危机。最后赫敏想出利用喷火龙逃出古灵阁的点子,凶猛的喷火龙解开了禁锢它的铁链,带着三人冲破重重包围。 黑暗势力包围霍格沃茨 哈利通过与伏地魔的大脑联系,意识到他已经得到了老魔杖,并且已经发现部分魂器被毁,正在前往各处查看。而哈利认为藏在霍格沃茨的拉文克劳的冠冕可能是又一件魂器。于是哈利与罗恩、赫敏潜回霍格莫德村,却不小心触发了宵禁咒,好在邓布利多的弟弟阿不斯福·邓布利多帮他们解了围,并告诉他们一条通往霍格沃茨的密道,哈利等人通过密道潜入霍格沃茨的有求必应屋。此时哈利意识到伏地魔正在向霍格沃茨赶来,时间已经不多了!哈利在卢娜的带领下先去了拉文克劳的公共休息室,看到了模仿的拉文克劳的冠冕,但遇到了两个食死徒,被恰好路过的麦格教授救下,还找到拉文克劳的鬼魂海莲娜·拉文克劳,得知了冠冕在一个藏有很多东西的地方,罗恩、赫敏则进入第二集中的密室,用蛇怪的牙齿毁掉了赫奇帕奇的金杯。 寻找不到冠冕的哈利万般焦急,此时他突然想起冠冕可能会在有求必应屋,于是进入有求必应屋寻找,在屋内他们遇到了偷偷溜回来的马尔福和克拉布、高尔,罗恩和赫敏也及时赶来帮助;克拉布施放厉火想烧死哈利等人,不料却送掉了性命,烧毁了有求必应屋以及拉文克劳的冠冕;哈利与罗恩、赫敏使用飞天扫帚逃了出来,并救了马尔福和高尔一命。 此时伏地魔已经带领着大批食死徒和黑暗生物向霍格沃茨进军,麦格教授紧急疏散了霍格沃茨的学生,但同意已满17岁的学生自愿留下来参战。凤凰社成员接到通知,都赶到霍格沃茨准备参战。哈利与罗恩、赫敏潜入尖叫棚屋,目睹伏地魔杀死了斯内普。斯内普临死前将他的记忆交给了哈利。凤凰社成员及霍格沃茨师生渐渐抵挡不住黑暗军团的进攻,卢平、唐克斯夫妇及弗雷德·韦斯莱阵亡,黑暗军团也有不小损伤。伏地魔提议休战,并限定霍格沃茨在几小时内交出哈利。 斯内普“无间道”身份揭开 哈利在校长办公室的冥想盆中阅读了斯内普的记忆,明白了所有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斯内普从小就喜爱着哈利的母亲莉莉,但莉莉却爱上了詹姆·波特,痴情的斯内普却没有因此而变心,始终在暗处守护着莉莉和小哈利,并把自己的守护神变成了和莉莉一样的牝鹿。在伏地魔杀死莉莉后,斯内普抱着她痛哭流涕。此后为了保护哈利,他甘做卧底。 而一向被哈利视为英雄的邓布利多却让人大吃一惊,原来他早就知道伏地魔的第七个魂器就在哈利的身上,也就是说,哈利不死就无法消灭伏地魔。得知真相后,哈利披上隐形斗篷,向食死徒军团的驻地走去;途中他遇到了纳威,嘱咐纳威有机会一定要杀死伏地魔的宠物蛇娜吉尼,还遇到了金妮在安慰一个一年级新生,忍不住差点撤下了隐形衣。在禁林外,哈利打开了邓布利多给他的金色飞贼,里面藏着死亡圣器之一——复活石,通过石头的力量,哈利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小天狼星等逝去的亲友,在他们的鼓励下,他毅然决然地走向了伏地魔。 见到哈利只身前来应战,伏地魔大感意外,随后他毫不手软地向哈利施放了阿瓦达索命咒。但哈利并没有死,伏地魔杀死的是自己的魂器。哈利波特在朦胧中遇到了已逝的邓布利多教授,邓布利多坦白了过去的一切。伏地魔让纳茜莎·马尔福检查哈利是否已死,纳茜莎为了打听儿子马尔福的下落,欺骗了伏地魔,告诉他:“哈利·波特已经死了。” 一切终结束开启新旅程 伏地魔率黑暗军团重新回到霍格沃茨,并骄傲地宣布哈利已死的消息,要求他们放弃抵抗。纳威不屈服,遭到伏地魔折磨,这时黑森林中的马人向食死徒军团发起进攻,混乱中纳威从分院帽中拔出格兰芬多的宝剑,杀死了毒蛇娜吉尼,伏地魔的最后一个魂器也被消灭了。食死徒军团在霍格沃茨师生的团结拼搏下很快就趋于劣势。哈利波特穿上了隐形衣,施了一个障碍咒,被金妮发现了,霍格沃茨的学生开始欢呼,伏地魔大吃一惊。 此时哈利在城堡里直面伏地魔,老魔杖在伏地魔手中。正当伏地魔用老魔杖对哈利施死咒时,哈利让死咒又反弹到伏地魔身上,伏地魔就这样被彻底地瓦解了,一切都结束了。得到了老魔杖的哈利经过思考后,决定将其折断扔向峡谷。 十九年后 哈利已与金妮结为夫妻,罗恩与赫敏也喜结连理。在国王十字车站,他们在送自己的孩子们去霍格沃茨时相遇。平静生活过后,又开始了新的旅程,而最终,哈利摸着前额上的闪电疤痕,十九年了,这里再也没有痛过,一切都好。 ◎ 影片背景◎ 系列丛书《哈利·波特》系列原本是由英国Bloomsbury出版社和美国Scholastic Press出版社出版的读物。后来,它逐渐赢得了广大的青少年和成人的欢迎。 哈利·波特系列的每一本书都代表着哈利在学校的某一年,跟着哈利的成长,每一本书都比前一本更复杂,更成熟。尽管作者说过她在出版第一本书以前就已经把整个系列的情节都想好了,但她也表示过在她写书的同时,她做了一些修改。 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本书只有223页,而后来到了第五本,已经有766页厚。哈利·波特系列含有很多幻想和魔法的元素,而再跟侦探小说的结构结合。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任务让主人公去完成,而附加着关于魔法世界的信息和为未来故事所埋下的伏笔。 所以,这本书吸引着很多读者去发掘哈利·波特的冒险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也是本书畅销原因之一)。作者曾说过,第七本书将解开第六本书中的所有问题,也会解开整个系列中的所有谜团。 ◎ 作者简介J.K.罗琳,本名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英国女作家,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 罗琳父亲是罗尔罗伊斯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 罗琳热爱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1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罗琳这部历时近十年的史诗之作,气势恢宏,引人入胜。它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学与好莱坞传奇——从希腊神话到狄更斯和托尔金到《星球大战》。它的结局并没有以现代作品中常见的暧昧方式,而是老式的风格:大屏幕全景、扣人心弦的竞赛、寒冷入骨的惊悚和一个尾声,清晰地勾画出所有人物的命运。纽约时报评论赞称该作品有如《魔戒》《绿野仙踪》,甚或狄更斯的小说般引人入胜。 ◎ 演职员表导演 Director: 大卫·叶茨David Yates 编剧 Writers: 斯蒂芬·科洛弗Steve Kloves ....(screenplay)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J.K. Rowling....(novel) 演员 Cast: 艾玛·汤普森Emma Thompson .... Sybill Trelawney 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 .... Hermione Granger 拉尔夫·费因斯Ralph Fiennes .... Lord Voldemort 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 .... Sirius Black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 .... Harry Potter 伊文娜·林奇Evanna Lynch....Luna Lovegood 亚瑟·博文Arthur Bowen .... Albus Severus Potter 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 .... Bellatrix Lestrange 阿兰·里克曼Alan Rickman .... Severus Snape 海伦·麦克洛瑞Helen McCrory .... Narcissa Malfoy 邦妮·赖特Bonnie Wright .... Ginny Weasley 汤姆·费尔顿Tom Felton .... Draco Malfoy 鲁伯特·格林特Rupert Grint .... Ron Weasley 詹森·艾萨克Jason Isaacs .... Lucius Malfoy 玛吉·史密斯Maggie Smith .... Minerva McGonagall 迈克尔·冈本Michael Gambon .... Albus Dumbledore 约翰·赫特John Hurt .... Mr. Ollivander 比尔·奈伊Bill Nighy .... Rufus Scrimgeour 米兰达·理查森Miranda Richardson .... Rita Skeeter 斯安·辛德斯 Ciarán Hinds .... Aberforth Dumbledore 杰米·坎贝尔·鲍尔.... Jamie Campbell Bower .... Gellert Grindelwald 克莱门丝·波西 Clémence Poésy .... Fleur Delacou 凯莉·麦克唐纳Kelly Macdonald .... Helena Ravenclaw (The Gray Lady) 制片人 Producers: 大卫·巴伦David Barron ....producer 大卫·海曼David Heyman ....producer 大卫·海曼 David Heyman ....executive producer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J.K. Rowling ....producer 莱昂纳尔·威格拉姆 Lionel Wigram ....executive producer Debbi Bossi ....3D producer Tim Lewis ....co-producer John Trehy ....co-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亚历山大·德斯普拉特 Alexandre Desplat ◎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盛日影业公司Heyday Films [英国]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Warner Bros. Pictures [美国] 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s. [美国] Moving Picture Company (MPC) [英国] ◎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Warner Bros. Pictures [美国] (2011)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法国] (2011) Warner Bros. GmbH [德国] (2011)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2011) Sandrew Metronome Distribution Finland [芬兰] (2011) Columbia TriStar Warner Filmes de [葡萄牙] (2011) ABC Family[美国] (2013) ◎ 特效公司Double Negative[英国] Moving Picture Company (MPC) [英国] Baseblack [英国] Cinesite [英国] Framestore Ltd. [英国] Rising Sun Pictures [澳大利亚] The VFX Co Ltd.[英国] The Base Studio[美国] Union Visual Effects[英国] ◎ 其他公司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国] Flying Pictures [英国] HireWorks [英国] Kodak Limited [英国] Panalux [英国] Panvision (UK) Ltd. [英国] Reel Meals(Take 2) [英国] Audiolink Ltd. [英国] Gallagher Entertainment [美国] De Lane Lea [英国] Production Copier Company [英国] WaterTower Music [美国] ◎ 上映日期英国2011年7月7日 (伦敦全球首映礼) 芬兰Finland 2011年7月13日 新西兰New Zealand 2011年7月13日 法国France 2011年7月13日 比利时Belgium 2011年7月13日 瑞典Sweden 2011年7月13日 阿根廷Argentina 2011年7月14日 俄罗斯Russia 2011年7月14日 荷兰Netherlands 2011年7月14日 德国Germany 2011年7月14日 马来西亚Malaysia 2011年7月14日 捷克Czech Republic 2011年7月14日 澳大利亚Australia 2011年7月14日 韩国South Korea 2011年7月14日 中国香港Hong Kong 2011年7月14日 新加坡Singapore 2011年7月14日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2011年7月14日 以色列Israel 2011年7月14日 葡萄牙Portugal 2011年7月14日 希腊Greece 2011年7月14日 克罗地亚Croatia 2011年7月14日 匈牙利Hungary 2011年7月14日 阿塞拜疆Azerbaijan 2011年7月15日 冰岛Iceland 2011年7月15日 意大利Italy 2011年7月15日 英国UK 2011年7月15日 日本Japan 2011年7月15日 美国USA 2011年7月15日 保加利亚Bulgaria 2011年7月15日 塞尔维亚共和国Serbia 2011年7月15日 挪威Norway 2011年7月15日 委内瑞拉Venezuela 2011年7月15日 印度India 2011年7月15日 爱沙尼亚Estonia 2011年7月15日 西班牙Spain 2011年7月15日 波兰Poland 2011年7月15日 立陶宛Lithuania 2011年7月15日 土耳其Turkey 2011年7月15日 加拿大Canada 2011年7月15日 巴西Brazil 2011年7月15日 中国China 2011年8月4日 津巴布韦Zimbabwe 2012年3月1日 ◎ 国内公映译制名单电审进字[2011]第21号 翻译:陆瑶蓉 译制导演:丁建华、王建新 录音:杨培德、钟 鸣 剪辑:葛昌明 混合录音:杨培德、钟 鸣、魏鲁建 配音演员: 吴 磊———哈利·波特 沈达威———罗恩·韦斯莱 黄 莺———赫敏·格兰杰 王肖兵———伏地魔、费尔奇 王建新———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 詹 佳———卢娜·洛夫古德 刘 彬———邓布利多校长 刘 风———西弗勒斯·斯内普 桂 楠———纳威·隆巴顿、奥利凡德、布莱克 叶 露———金妮·韦斯莱、海伦娜·拉文克劳 丁建华———麦格教授、莉莉·波特 张 欣———莱姆斯·约翰·卢平 刘家桢———卢修斯·马尔福、古灵阁妖精之一 翟 巍———德拉克·马尔福、奈杰尔 章海虹———纳西纱·马尔福、韦斯莱太太 程玉珠———鲁伯·海格、阿不福斯 胡平智———妖精拉环、金斯莱·沙克尔 海 帆———双胞胎、菲利亚斯弗立维教授、詹姆斯·波特、食死徒 余冠廷———霍拉斯·斯拉格霍恩、亚瑟·韦斯莱、古灵阁妖精之一、食死徒 陆瑶蓉———芙蓉·德拉库尔 陈 功———奥利弗、迪恩 刘北辰———高尔 孟祥龙———西蒙·菲尼根、布雷斯 周 帅———秋张、潘西 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 美国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引进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上海电影译制厂数码声制作 上海电影技术厂拷贝洗印加工 拷贝规格:35mm胶片、2D数字、3D数字、IMAX 3D 本数:7本 音效:DTS、SR.D、PCM ◎ 影片评价以下为Rotten tomatoes网站上部分Top Critic的评论节选 Fiennes and Rickman get the actorly moments they've been building toward for so long, and the film is most fun when it sticks to mechanics: roller coaster rides, battle scenes, close calls. ——Rafer Guzman In the 10 years since Harry's first big- screen close-up, the spell has never been broken. And we Muggles have been made better for the magic. ——Lisa Kennedy It's a pleasant irony that, just as the first installments of Rowling's oeuvre were better suited to page than screen, the final installments have reversed the relationship. ——Christopher Orr When the movie was over, a young boy sitting behind me said, "That was great!" He was satisfied, and rightly so. ——David Denby This is the way The Harry Potter saga was meant to end. ——Laremy Legel Fasten your seat belts.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is an emotional roller-coaster ride. ——Nancy Churnin ◎ 幕后制作十年哈利·波特,从开始到结束 自2001年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开始,这个系列成为了新世纪以来电影中的一个神话,横扫全球的十年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成为了影史上最为卖座的电影系列,七部真人电影累计超过60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让《哈利·波特》系列成为了一个神话,更强势地带动了魔法电影的中兴。对于这部电影在全球取得的巨大成功,在系列中扮演男主角哈利·波特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说道:“现在回想起一开始出演哈利·波特我的感觉就好像在做梦。很多事情都是我不曾想到的,例如一部又一部电影公映之后引起的轰动,还有小说的畅销,很多小说的读者给我写信,还有电影的观众,有看了电影而回头去看书的人,也有看了书而后开始看电影的读者……十年来,这部电影带给了许多观众感动与快乐,作为参加了这部电影的演员,我感到非常光荣,同时也有遗憾,因为这套电影系列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它就要来到我们面前,然后和我们说再见了。”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被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超过四亿册,位列史上非宗教和市场销售类图书首位,而巨大成功的背后就是书籍的灵魂——J.K.罗琳。每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罗琳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对于这些电影,罗琳评价道:“《哈利·波特》陪伴我度过了人生的许多起起落落。这是一个我在火车上突然想到的故事,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日后这个故事所给我带来的人生的变化。我对电影其实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当有电影制作方找到我,希望把哈利·波特改编成电影时,我对他们说,我没法写电影剧本,但我愿意提供一切来帮助电影完成。所以这些年来,制作《哈利·波特》电影成为我写书之外的一个重要工作,我会对电影提供一些我的意见,例如魔法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哈利·波特说一些话时候的语气,电影要表现的故事情节应该怎么去取舍。这陪伴我度过了很多年。当去年有一天我呆在片场,听到导演说拍摄完毕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我们在制作最后一部电影的时候,发现之前总是有很多不错的点子积累下来,因为他们当时没法放在电影里,所以我们想某一天总可以放在电影中,而这是最后一集,再不用就没机会了。我对导演说,这一次,我们把所有的想法都放进《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里了,它为电影系列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场。” 从第一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起就参与本片编剧工作的斯蒂芬·科洛弗,完整地见证了整个系列的诞生。对于最新的一集,斯蒂芬·科洛弗说道:“这十年来,我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在了《哈利·波特》系列上面。我所遇到的最大难点在于,原著是一部非常庞大,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的故事,而电影只有两个小时,我甚至没法合理的安排主角的故事推进,连想说清楚哈利·波特的故事都显得困难,而那些配角又该如何处理,这些是我在撰写剧本的过程里考虑得最多的事。庆幸的是,最后一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变成了两部,这让我显得很从容,有更多的时间来把故事阐述完整。当然,如果是三部曲或许会更好(笑)。目前这样的状态我很满意,最后一集里我不用那么拼命的去讲述主线剧情,我有更多的写作空间来把故事充实,使无论原著的读者还是纯粹的电影观众都能感到满意。所以这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会成为系列的完美结束。” 关键词:宿命与抗争,友情与爱情 作为系列的终章,整个故事将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彻底结束,主创们在依依不舍的同时,也开始对剧情和人物进行了剖析。谈起哈利·波特这个角色,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说道:“哈利·波特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小男孩,他经历了很多磨难,在这些困境里逐渐的成长起来,直到现在才和伏地魔进行正面对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被不少人当做一部动作片来观赏,但要是拿它跟下集来做比较,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情节线索已经在上集打好基础,所以等到下集就可以全情投入地享受那疯狂的动作场面了。这次的画面气势磅礴,哈利·波特之前那么多年的各种怨气和想发泄的都在这一集里爆发,而他的友情、爱情,还有与母亲的故事,也成为了这一集讲述的一个重点。” 虽然《哈利·波特》系列是一部儿童文学,但是电影的整体风格却在不停的成人化、黑暗化,相较前七部,《哈利·波特》终结篇中黑暗诡异的氛围也达到了极致,厮杀、逃亡充斥其中。其实从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开始,很多观众就反映电影的风格日趋黑暗,童趣渐少。饰演食死徒的尼克·莫兰曾回忆道:“我拍的那些场景实在是非常非常的黑暗。当我去看片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剪掉了一些太血腥的镜头,我后来问制片人大卫·海曼为什么要删掉,他回答说,那明显就像是在看《电锯惊魂》。” 对于这一点,本片导演大卫·叶茨也毫不讳言:“的确如此,《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已经不再是像过去那样适合10岁小孩看的电影,它已经和哈利一起长大了。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故事里,哈利·波特也在不断的成长,他必须从童年里走出来,面对成年世界的凶险残酷。其实故事已经非常童话化,但如果我们在表现风格上还跟童话一样,这样做对观众是不公平的,观众必须看到成长之后的哈利·波特,如何从童话走向现实。其实,这部电影只是在大概的氛围上有一种阴郁的感觉,我们很严格的按照电影尺度进行剪辑,绝对不会有血腥残忍的画面出现,这是一个底线。整体来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是一部令我没有遗憾的作品,我尽力让这部系列的终章呈现出了我心目里的完美姿态。” 扮演赫敏的爱玛·沃森,也对本片的影像风格和故事情节大赞不已:“我在看完小说之后,一直在脑海里猜想这个故事会怎样去结尾,直到我在片场拍摄的时候,心中还是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终于拍完了,那一天我感觉自己就像要退休一样,赫敏的世界就要离我远去了。我迫不及待的看了初剪版本,很长,但每一个镜头我都不觉得是多余的,因为那些故事充满了回忆,而且令我激动感慨,以至于我在看最终影院上映版本的时都非常不舍,我觉得还有好多好多故事值得放进电影里,让观众看到。这部终章的风格在真个系列里是最凌厉的,它几乎让我对过去熟悉的《哈利·波特》电影刮目相看,尤其是魔法场面,这次的制作规模超出了我的想象。它将是一部无论我将来再经历什么样的事都会永远铭记的电影。 ◎ 影片花絮1、本片上下两集是哈利波特系列中唯独没有由工业光魔制作特效的电影。 2、《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一共使用了25000多种服装。 3、为拍摄古灵阁金库的场景,剧组一共制作了21万枚金币。 4、故事中,伏地魔制作了几个魂器来求得永生。巧合的是,他的名字在法语中意为“欺骗死神的人”。 5、本片是唯一一部有完整3D版本上映的哈利波特电影(《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只有IMAX版的部分场景才是3D的)。 6、影片得到了比较高的评价,IMDb评分达8.2,在Top 250榜单中名列第125位 (2011.8.10),是唯一一部进入此榜单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Rotten tomatoes网站上,新鲜度也高达96%,超过了第三部的91%。 7、凯特·温丝莱特是片中海莲娜·拉文克劳的最初人选,但她的经纪人在她考虑之前就回绝了,说她不想和其它英国演员一样出演哈利·波特电影。于是这个角色就给了凯莉·麦克唐纳。 8、影片中霍格沃茨的布景在一场战斗场景拍摄时出现了问题,场景中的爆炸引起了一场火灾,造成影片高潮(即霍格沃茨大战)的重要道具被损坏。场景需要重建,但幸运的是没人受伤。 9、霍格沃茨被破坏后的各个场景中,一共使用了145吨聚苯乙烯碎石。 10、片中,哈利走到有求必应屋的左下角时,那里出现了一个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际象棋场景中罗恩操纵的马。在屋子里还有《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吉德罗·洛哈特放出来的康沃尔郡小精灵。 11、影片制作者们劝汤姆·费尔顿说服他现实中的女朋友杰德·奥利维亚(Jade Olivia)出演电影中马尔福的妻子阿斯托利亚·格林格拉斯(Astoria Greengrass)。 12、艾玛·汤普森由于与《魔法保姆麦克菲》的档期冲突差点没能出演特里劳妮教授一角。然而,在拍摄即将结束的时候她回来了,同是出演《魔法保姆麦克菲》的拉尔夫·费因斯、玛吉·史密斯和瑞什·伊凡斯(扮演卢娜之父)也赶上了。 13、影片导演大卫·叶茨说,影片的尾声部分进行了重拍,因为最初的化妆太浓,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年龄。 14、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哈利)、艾玛·沃森(赫敏)、鲁伯特·格林特(罗恩)、阿兰·里克曼(斯内普)、邦妮·赖特(金妮)、戴文·穆雷(西莫)、杰拉丁·萨莫维尔(莉莉)、詹姆斯·菲尔普斯(弗莱德)、奥利弗·菲尔普斯(乔治)、马修·路易斯(纳威)、罗彼·考特拉尼(海格)、汤姆·费尔顿(马尔福)和沃维克·戴维斯(弗立维教授)是仅有的十三位在八部影片中都出演的演员。 15、《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片长最长的一部是2002年11月上映的《哈利·波特与密室》,达161分钟(加长版175分钟);最短是则是2007年7月上映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时长为138分钟。其他几部作品的时长分别是2001年11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152分钟(加长版159分钟),2004年5月《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142分钟,2005年11月《哈利·波特与火焰杯》157分钟,2009年7月《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154分钟,2010年11月《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片长146分钟。本片只有130分钟,成为该系列电影片长最短的一部作品。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请谨慎浏览) 16、影片中的大部分事件——从古灵阁金库到霍格沃茨之战——都发生在同一天中。 17、本片剧本原来和书中一样,会有马尔福的朋友高尔和克拉布的故事,书中写的是克拉布在最后的决战中死去。然而,克拉布的扮演者杰米·威莱特(Jamie Waylett)由于受到吸毒指控不能出演,所以情节就变为高尔在决战中死去(克拉布没出现在剧本里)。 18、阿兰·里克曼开始扮演斯内普不久,罗琳就告诉他斯内普这个角色有一个到最后一本书才会说出的秘密。阿兰·里克曼成为了罗琳以外,在最后一本书发行几年前就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这个秘密就是,斯内普在学生时代曾喜欢过莉莉·伊万斯(哈利母亲),斯内普后来对哈利的各种保护和对抗都源于此。罗琳认为里克曼“需要知道这些,这是他对哈利产生这种态度的根源,因为哈利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莉莉”。 19、艾玛·沃森和鲁伯特·格林特在几次采访中都提到他们期待已久的银幕接吻是一次“非常糟糕”的体验。原因可能部分是这样的:这一段戏只拍了6场就完成了。作为对比,哈利和金妮的拍了10场,罗恩和拉文德的拍了约15场,哈利和张秋的拍了超过30场。 ◎ 获奖情况第15届好莱坞电影奖获年度电影大奖 第84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三项提名 第18届演员工会奖最佳特技群像 2011年 美国青少年选择奖夏日最佳电影奖,夏日最佳男影星奖,夏日最佳女影星奖 2011年 Spike TV尖叫大奖终极尖叫大奖,最佳尖叫剧本,最佳奇幻类男演员(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最佳反派(拉尔夫·费因斯),最佳震惊场面 (有求必应屋大火中逃生),最佳特效 ◎ 穿帮镜头1、贝壳小屋里,哈利和拉环对话的时候,拉环身后的枕头位置是变化的。 2、在阿不福思让赫敏和罗恩吃面包后,他们都要了一块。当镜头切回他们时,赫敏正嚼着面包,但是她手里的面包并没有被吃过的痕迹。 3、斯内普在大礼堂时质问同学们有没有哈利的消息时,哈利站了出来,穿着巫师长袍,然而后面斯内普逃走,伏地魔说话时,哈利却穿着牛仔外套。(此处BUG更正,已验证,在其拍摄花絮中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摄像机很清楚的看到其实在麦格教授转身准备点亮所有火炉同时,哈利脱下校袍并扔掉。) 4、哈利收集斯内普的记忆时,他看起来只在小瓶里得到很少的几滴。然而,之后他把小瓶里的东西倒进冥想盆中时,小瓶里的东西要比收集时得到的多得多。 5、在斯内普的回忆中,他和莉莉平行地躺在草地上。之后镜头从湖上摇过时,他们又呈V字形躺着了。 6、在有求必应屋里,克拉布放出了厉火,马尔福等人在抓着杂物向上爬时,火同时也在下面烧。那里的东西在影片中都是木头一类的,但是木头下面被烧空了后还一直保持原样立在那。 7、在他们骑着闯出古灵阁时,一个妖精愣住了,但镜头一切,就不是刚刚那个妖精了。 ◎ 改编部分1、伏地魔并没有仁慈的移开邓布利多的坟墓,而是紫衫木魔杖劈开的……而且拿到老魔杖后也没有傻到朝天上射闪电。 2、哈利等人跑到古灵阁,原著中那个坐台妖精是很殷勤的,电影中表现的太冷淡。原著中,哈利等人还碰见了食死徒,在电影里并没有出现。哈利等人后来很轻松的解决了妖精的烈焰咒,完好无损的逃离古灵阁,很难想象是不是导演为了不使主人公过于狼狈而故意设计。 3、三人从湖边移形到霍格莫德,触响啸叫咒,这个啸叫明显太温柔了,而且食死徒也没有开嘴炮,也没有放摄魂怪,这样就错过了阿不福思利用食死徒的傻冒救出三人组的精彩桥段了。 4、原著进入霍格沃兹后,哈利先去了拉文克劳公共休息室,在这里遇见卡罗兄妹与麦格教授,前者(两个食死徒)被打到,麦格带着波特出来,遇见了听见响动前来助阵的斯内普,响动引来了弗立维教授,弗立维也出手,斯内普抵敌不住跳窗飞行而逃,原本这一段的打斗非常精彩,因为麦格是变形课教授,打斗时用了很多本门知识。可在电影里,麦格只是不断制造火焰,一次次被斯内普打掉,频率越来越高,最后把斯内普打跑。 5、在原著中,斯内普在扫帚棚的时候给哈利的是记忆不是眼泪。 6、在哈利去禁林的时候是披着隐身衣的,而且还遇见了金妮在安慰一个一年级新生。 7、在原著中哈利并没有抱着伏地魔跳崖。 8、原著中伏地魔像常人一样最后被哈利杀死,电影中却化为了缕缕碎片(可能是为了更好体现3D效果)。 9、原著中哈利并没有把老魔杖掰断然后扔掉,而是用它修复了自己的魔杖,并还给了邓布利多。 ◎ 精彩对白Harry Potter: [to James, Lily, Sirus and Remus] I never wanted any of you to die for me. 哈利·波特:我从来不想让你们为我而死。 Voldemort: The boy who lived, come to die! 伏地魔:大难不死的男孩,过来受死! Voldemort: Only I can live forever! 伏地魔:只有我可以永生! ◎ 电影原声专辑名称:哈利· 波特与死亡圣器(下)(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发行日期:2011年7月12日 艺 术 家:亚历山大·德斯普拉特 (Alexandre Desplat) 专辑曲目: 01. Lily's Theme (2:28) 02. The Tunnel (1:09) 03. Underworld (5:24) 04. Gringotts (2:24) 05. Dragon Flight (1:43) 06. Neville (1:40) 07. A New Headmaster (3:25) 08. Panic Inside Hogwarts (1:53) 09. Statues (2:22) 10. The Grey Lady (5:51) 11. In the Chamber of Secrets (1:37) 12. Battlefield (2:13) 13. The Diadem (3:08) 14. Broomsticks and Fire (1:24) 15. Courtyard Apocalypse (2:00) 16. Snape's Demise (2:51) 17. Severus and Lily (6:08) 18. Harry's Sacrifice (1:57) 19. The Resurrection Stone (4:32) 20. Harry Surrenders (1:30) 21. Procession (2:07) 22. Neville the Hero (2:17) 23. Showdown (3:37) 24. Voldemort's End (2:44) 25. A New Beginning (1:39) ◎ 相关新闻2011年4月份,《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两位制作人大卫·海曼和大卫·巴伦对外公布了这一消息,两人表示,为增强《哈利·波特》终结篇的观影节奏感,《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将成为该系列时长最短的一部电影,但对于具体片长,两人透露,影片正在剪辑当中,尚未作出最终决定。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定于2011年7月15日,以2D和3D形式在北美公映。 ◎ 影片宣传北京时间2011年3月28日,系列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发布首款预告海报。作为《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大结局,这款预告海报的设计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画面上哈利·波特与伏地魔正面对峙,两人都用喷火的目光怒视对方,脸上也都沾染着斑斑血迹。画面中还伸出一只紧攥的拳头,从上面透明的指甲和方向来看,应该是伏地魔的手,而长老魔杖则从这只拳头中间伸出来,尖锐地把画面一分为二,似乎也意味着哈利·波特将以此终结与伏地魔的多年恩怨。这张带着血腥味的海报,已经很鲜明地揭示了大结局的氛围。 随后,华纳发布了首款人物海报,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主演的《哈利·波特》历时十一年,从青涩少年,变身“熟男”,而海报中的宣传语,更是凸显告别前的悲怆。这首款人物海报,仍然以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主演的哈利·波特为主角,成年的他,在这张海报中,表情严肃,灰头土面,身后是硝烟之后的废墟,海报中最大亮点还是那句“一切都结束了 (It All Ends)”标语,一语双关。 华纳公司抓住主创和影迷的恋恋不舍,随着终结大战的临近,《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宣传基调也开始主打怀旧牌。2011年6月6日,一款时长2分30秒的制作特辑曝光。镜头首先把观众带到了十年前三位“小巫师”的首次试镜——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鲁伯特·格林特和艾玛·沃特森共同表演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一段戏,他们都还是小孩子,那恍如隔世的稚嫩感让人不由唏嘘;随后镜头快速闪回《哈利·波特》一至七部中的经典画面——哈利第一次拿到魔杖、火焰杯比赛中智斗飞龙、魔法部大厅里伏地魔和邓布利多抗衡……有网友评论说:“仿佛是冥想盆让影像倒流了,突然间才发现,他们已经陪我走过最好的时光。” 2011年6月16日,影片的国际版海报发布,包括一张伏地魔与食死徒的海报和一张霍格沃茨学生的海报;同时还发布了影片的最终剧场版预告片。 ◎ 演员专访同时,英国《帝国杂志》还推出《哈利·波特》特刊,报道该片终结篇的幕后拍摄细节,以及对于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和鲁伯特·格林特等人的专访。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对于《哈利·波特》,感慨表示“这部电影陪伴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11年,所以,当它终于全部终结的时候,我感到百感交集。” 艾玛·沃特森对于剧中的角色则表示,“我真的很爱‘赫敏’。一直在男孩子中成长改变了她的人生,最终,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 鲁伯特·格林特对于最后一部《哈利·波特》电影透露:“在终结篇里,我们都用上军队了,里面都是废墟和死尸,这太吓人了,毕竟其实我们演的人还都是孩子。” ◎ 特效制作本片特效由完成上一部的特效公司完成,包括给《盗梦空间》制作特效的Double Negative公司。本片特效总监Tim Burke说:“制作霍格沃茨大战是最主要的工作,我们需要在不同的角度拍摄,摄像机会从高处的远景飞入窗户拍摄近景。所以,我们从08年底就开始在Double Negative公司重建整个数字化的霍格沃茨校园(原来的特效由工业光魔制作)。我们花了两年才把这些建筑的材质和内部构造弄好并渲染出来,我们也渲染了学校被破坏的版本。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始拍摄了。” 对于3D版本的质量,Tim Burke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我觉得效果会很好,观众也会喜欢。我知道人们对3D总有一点怀疑,但是这些工作已经出色地完成了。我们制作了超过200个3D镜头,由于这些镜头中使用了大量电脑特效,所以它们的3D效果是非常棒的。人们的印象会很深刻。”而制片人大卫·海曼表示本片的3D效果将会为故事和角色服务。 然而,本片上映后,观众仍更青睐本片的2D版本。本片在超过3100家3D影院(包括274家IMAX-3D影院)的票房只占首周末总票房的43%,而《变形金刚3》的3D票房则占到首周末总票房的60%。 ◎ 票房成绩《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在上映的首周末就打破了多项记录。北美4375家影院的11000块银幕上,本片在首映日就斩获9107万美元,打破2009年《暮光之城2》7270万美元的记录;而本片首周末收入1.692亿美元,打破了《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在2008年创下的1.584亿美元的记录。本片的首周末IMAX票房达到1550万美元,超越了2010年《爱丽丝梦游仙境》的1220万美元。不仅在北美,本片在英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也创造了首周末的票房记录。 全球上映的第10天(2011.7.22),本片全球票房超过7亿美元,超过《加勒比海盗4》的16天记录。上映12天,本片全球票房超过8亿美元,超过《阿凡达》17天的记录。上映15天,本片全球票房达到9.068亿美元,超越《阿凡达》的18天,创造全球最快达到9亿美元票房的记录。上映19天,本片全球票房达到10.09亿美元,与《阿凡达》的19天过10亿打平。上映27天,全球票房正式抵达11.34亿美元,不仅成为2011年度全球票房总冠军,更打破了魔幻界的“老祖宗”《指环王3》保持八年的名次,荣获至影史全球票房的探花头衔,成绩仅次于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与《泰坦尼克号》。截止2011.8.25,影片的票房成绩为: 美国首映票房:$169,189,427 美国票房票房:$367,711,640 海外票房票房:$901,000,000 全球票房票房:$1,268,711,640 与此同时,《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北美总票房达到23.71亿美元,超越《星球大战》系列22.18亿美元的系列电影总票房记录(但是《星球大战》系列只有6部)。另外,本片还创造了北美单日最高票房、北美最快突破一亿美元票房以及首周末的海外票房等多项记录: 1.北美最高午夜场票房: 4350万美元(超越《暮光之城2》2200万美元) 2.北美最高周五总票房: 9107万美元(超越《暮光之城2》7270万美元) 3.北美最高单日总票房: 9107万美元(超越《暮光之城2》7270万美元) 4.北美最高首映日票房: 9107万美元(超越《暮光之城2》7270万美元) 5.北美最高首周末票房: 1.69亿美元(超越《蝙蝠侠前传2》1.58亿美元) 6.海外最高首周末票房: 3.14亿美元(超越《加勒比海盗4》2.60亿美元) 7.全球最高首周末票房: 4.82亿美元(超越《哈利·波特6》3.94亿美元) 8.北美三日最高总票房: 1.69亿美元(超越《蝙蝠侠前传2》1.58亿美元) 9.北美四日最高总票房: 1.87亿美元(超越《蝙蝠侠前传2》1.83亿美元) 10.北美最快破一亿美元: 2天 1.33亿(超越《暮光之城2》2天 1.15亿美元) 11.北美最快破1.5亿美元:3天 1.69亿(超越《蝙蝠侠前传2》3天 1.58亿美元) 12.全球最快突破7亿美元:10天(超越《加勒比海盗4》16天) 13.全球最快突破8亿美元:12天(超越《阿凡达》17天) 14.全球最快突破9亿美元:15天(超越《阿凡达》18天) 本片最终票房成绩为: Domestic: $381,011,219 28.7% + Foreign: $947,100,000 71.3% = Worldwide: $1,328,111,219 2 单机游戏◎ 游戏简介哈利与伙伴将走出霍格沃兹的院墙,首次在学校之外逃避伏地魔的控制。玩家在不同的环境中冒险的时候,需要罗恩和赫敏的帮助,在正确的时候集合大家的力量摆脱黑暗力量的魔爪。每个新环境都将出现新的敌人,新的需要解决的谜题,以及新的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一次危险将无处不在,玩家需要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游戏于今年夏天登陆PC、PS3、Xbox 360、NDS、Wii和手机平台。 ◎ 相关信息游戏信息 游戏类型 动作射击 发行日期 2011年7月12日 开发厂商 EA Bright Light 界面语言 英文 推荐配置 系统 Windows XP / Vista / 7 CPU Intel Core 2 Duo E6420 2.13 GHz 内存 1 GB 硬盘 9 GB 显卡 支持DirectX 9.0c 显存512 MB 显示器 分辨率 1280 × 720 ◎ 游戏改进EA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是一款以动作冒险为重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其前作《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因为大量的叙述和不够准确的动作机制受到不少玩家和媒体的批评。所以EA虚心地采纳了玩家的建议,对《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做了诸多改良。 首先是故事发展脉络的改进,《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在主线任务外有很多支线任务,这些支线任务大多没有实际目的,很容易让玩家产生错乱感,有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进展到哪里,严重地将故事中心分散了。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故事采用了线性方式展开任务,紧贴电影情节发展,采用线性方式同时也意味着玩家在整个游戏进程中要扮演的不仅仅是哈利·波特,另外还要扮演赫敏和西莫的角色。 其次是游戏的掩护系统,《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掩护系统非常僵硬、琐碎,在没有掩护物体的情况下如果哈利波特启用"Protego"咒语来自我掩护的话,他就会被锁定在一个位置,这让人觉得非常纠结。而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即便哈利·波特启动了"Protego"咒语,他仍然可以自由移动。 另外游戏的攻击组合方式得到了简化,部分影响游戏整体效果的法器也被直接删除了,只是游戏引擎没变。虽然部分人物声音是通过电影演员配音的,但大部人物都还是机器模拟。 ◎ 游戏截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