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过苏州
释义

作品名称:过苏州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苏舜钦

作品原文

过苏州

东出盘门刮眼明①,萧萧疏雨更阴晴②。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③。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④。

作品注释

①刮眼明:景物格外美好,使眼界开朗。

②更:改变。

③俗人轻:被世俗之人所看轻。

④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作品简析

苏舜钦的写景诗意境开阔,清新可诵。这首七律也表现出这种风格。

首联总写苏州风光之明媚爽目,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江南景物特色。诗人喜爱苏州,留恋苏州之情,从“刮眼明”三字传出。

陈衍《宋诗精华录》称“三、四是苏州风景”,就是说写出了苏州风景的特点。同时,这联诗也是这首诗中最工丽的,最精彩的。从句法上看,和李商隐的“花须柳眼各无赖(无心),紫蝶黄蜂俱有情”颇相近,但苏舜钦另辟蹊径,别创意境,并非一味模仿。李诗表现的是“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与我总无与也”之心中隐痛,并非对浓丽春色的留连和陶醉。这联诗还可以说是诗中有画,而且色彩鲜明,风光漪旎,生机盎然,韵味无穷。

颈联转入议论,诗人体会到万物的盛衰是有自然规律的,可是人世间的万事也是有规律的吗?宠辱升迁,穷达进退,却为什么往往被颠倒了呢?“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许多古人的这类名句像狂涛巨浪在诗人的脑海中翻腾。至于世俗不识道德学问,只认荣华富贵,那更是无可奈何了。

尾联表达了离开苏州时的依恋之情。

钱钟书先生曾指出:宋诗“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也煞费笔墨,去发挥申说。”这一缺陷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尤其是尾联)找到──煞费笔墨议论,而在议论中又缺少形象思维。

作者简介

苏舜钦

(1008~1048)宋代诗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后迁开封(今属河南)。苏易简之孙。公元1034年(仁宗景祐元年)进士。曾任大理评事,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屡次上书朝廷,讨论时政得失。公元1044年(庆历四年),因“稍侵权贵”,为保守派忌恨,借故诬陷,被捕入狱,革职为民。退居苏州,买水石,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后起为湖州长史,未赴任,病卒。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风格豪迈,笔力雄健。亦能词,仅存1首。有《苏学士文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