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过马营镇寄宿制小学 |
释义 | 过马营镇寄宿制小学 一、学校发展历程过马营镇寄宿制小学目前有两个校区,北校区前身为过马营镇中心学校,始建于1974年8月,如今学校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逐渐成长为过马营地区师资力量雄厚,设备较为齐全的一所寄宿制民族完全小学,南校区始建于2005年8月,前身为过马营藏文中学,于2009年8月份,学校响应省、州关于布局调整有关文件精神,3全镇12所学校合并到中心学校,改名为过马营镇寄宿制小学,建设完善、设备齐全的学校,它也是过马营地区唯一的一所民族重点学校。近几年来,学校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学生,为本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二、学校现状1、经过布局调整,现学校在校学生达1769余名,其中南校区952名(不包括学前人数),共设有48个教学班(南校区26个),入学率达99.2%,全校教职工共165名(南校区89名),其中专任教师116人(南校区6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102,党员58名。两校区共有保育员15人(南校区8名),炊事员23人(南校区13人)、勤杂工3名,校医4人(南校区2人)。 2、学校占地面积84260(南校区4119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12852(南校区7476)平方米。退耕还草1180亩。 3、学校拥有计算机中心、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琴音乐教室和远程教育卫星宽带网络等现代教学设施。学校开设有藏语文、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科学、思品等课程。 4、全镇幼儿人数(学前学生)总人数405名,共设6个教学点,其中村级幼儿园5所,总班数9个。 5、根据州县对寄宿制民族学校领导指数、内设机构之规定,副校长2名、主任5名(上下两校区),内设三个管理处:教学管理处、学生管理处、生活管理处。 三、基本工作情况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县委县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学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育理念,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研讨会。 3、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每年召开一次教育专题会议,邀请县镇有关领导及各村干部、退休老干部、家长代表等。使过马营镇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4、近几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州级“教育先进集体”、省级“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州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先进集体、镇级“文明单位”和“先进单位”。2005年至今,在全县教学质量抽查考试中始终名列前茅,前后3次获“教学质量奖”,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省、州、县级论文、教案、课件、作文、小制作比赛中获奖的达180人次。 5、学校在每学年评选一次校园名师、学生最喜欢的保育员和炊事员、在学生中各类统考成绩和兴趣特长为依据,评选校级状元、校园小作家、小画家、校园歌星、舞蹈家、小书法家及民间故事演说家等荣誉称号,并评选结果上墙鼓励。 四、奋斗目标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步伐,我们既要根据全面系统的政策导向,又要紧紧地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利的措施,力争取的突破性的进展。努力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成为全县学习的典范。 1、领导要以身作则,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要对工作勤恳,求真务实,教师要对工作用心,善于发现问题,对工作热忱,乐于教育他人,以此为荣,树立正确的荣耻观。学生要勤奋学习,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2、明确制定领导职责:经校务会研究后制定正校长职责和副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等的职责。通过分工的明确和责任的落实,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增强了教师民主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会不断追求更加鲜明的办学特点,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在存在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做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