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过劳自杀
释义

“过劳自杀”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低迷后出现的现象,近年来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日本企业经营模式变化所导致的工作压力的增大。日本近年来在“过劳自杀”的立法、司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尚未建立相关制度的中国借鉴。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国,人们正变得越来越忙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前,人们背负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不知不觉之间,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正在离我们远去,而“过劳死”、“过劳自杀”这样的词汇却悄悄地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不久以前,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华为公司就接连发生了数起员工自杀和猝死的事件,而且当事人大多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不禁让人扼腕叹惜。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过劳”的阴影正在慢慢笼罩中国的上班族。更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尚无明确立法对“过劳死”和“过劳自杀”作出规定,那些因为工作原因而猝死或者自杀的人,尚且无法得到充分的补偿。对于那些逝去的生命和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很不公平的。本文将对“过劳自杀”问题比较严重、相关立法也比较先行的日本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中国“过劳自杀”问题的研究和立法提供参考。

一、日本“过劳自杀”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过劳死”和“过劳自杀”这两个词汇都源于日本,可见日本的过劳现象是非常严重的。不过,“过劳自杀”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医学上或者法律上的用语,而是经媒体使用后逐渐固定下来的一个社会用语。相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出现的“过劳死”问题来说,日本“过劳自杀”问题出现得比较晚,大约是在九十年代以后,并在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日本警察厅生活安全局地区课所做的统计,日本自杀人数在1999年达到32863人,比1998年增加了35%,其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2003年达到了34427人。从“过劳自杀”的人数来看, 2006年因为工作原因自杀的人达到1919人,而2007年上升到了2207人。另外, 2007年度30-40岁的青年劳动人口的自杀人数为4767人,比2006年增加了6%,比10年前增加了1·7倍。从自杀人员的职位分布来看,“过劳自杀”人员并不限于地位较低、权力较小的普通职员,近年来在工作中拥有较多自由的公司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的自杀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过劳自杀”增加的原因

那么,日本“过劳自杀”不断增加的原因又何在呢?如上所述,上世纪八十年代泡沫经济鼎盛时期,“过劳自杀”现象尚不多见,而九十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过劳自杀”则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不难看出,“过劳自杀”的出现与日本经济陷入低迷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九十年代以来日本企业环境、工作环境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过劳自杀”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直接原因:劳动者身心两方面压力的加大

(1)夜班、不规律的作息等所导致的疲劳的长期积累。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人体的生物钟也大约是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的。但是深夜加班或者轮班制打破了人体的这一规律,容易造成人体的疲劳,而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大大增加了劳动者罹患忧郁症等精神疾病或其他疾病的风险。

最近的医学研究已经证明,忧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患者很容易出现自杀的倾向。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工作时间过长及不规律的作息所导致的忧郁症等疾病的发生,是导致“过劳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2007年日本因患上精神疾病而申请工伤认定的人员中,有111人的月平均加班时间达到了80小时以上。

(2)过度的“定额制”导致劳动者工作压力不断增大。

进了“定额制”、“成果主义”等新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那些无法实现业绩目标的员工不仅有可能被减薪,还面临着被解雇的危险。这大大增加了劳动者的精神压力。另外,在日本企业中,年轻职员被上司、前辈呵斥、欺负的现象很普遍,这对于年轻职员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精神负担。

(3)名义上的“弹性工作制”所带来的工作量的增加。近年来,日本政府对各类劳动法规进行了不少修改,放宽了对劳动领域的种种限制,虽然也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也为长时间劳动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上的便利。比如说不少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允许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来安排上班时间,但是公司在具体操作中,往往会给员工规定非常苛刻的工作量和完成期限,因此这一制度实施后,不但未能减轻员工负担,反而使得长时间加班、深夜加班的现象更加严重了。

另外,由于法律限制放宽,非正式用工(小时工、劳务派遣等)也迅速增加。这类劳动者不仅工资低,工作不稳定,在劳动、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由此而引发的“过劳死”、“过劳自杀”和“劳动事故”也有增加的趋势。

2·根本原因: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劳动者身、心两方面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是“过劳自杀”不断增加的直接原因。

但是追根溯源,“过劳自杀”现象的增加其实与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变化紧密相关。日本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终身雇用”、“年功序列”为代表的日本式经营模式,以“终身雇用”为报酬,要求员工以公司为家,忠诚地为公司服务。这种制度曾经很好地团结了员工,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而上世纪九十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以后,不少企业开始质疑这种缺乏流动性的经营模式,并着手进行改革。如很多企业引进了“业绩考核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就有可能成为裁员的对象。可以说,很多日本企业实际上已经放弃了终身雇用的制度。工作不稳定性的加大,使得员工们承受了比过去更大的精神压力。另外,在实行日本式经营的时候,公司内部大多是以组为单位,员工们相互合作开展工作。而近年来工作职责的划分越来越细,这不仅加剧了个人间的竞争,也使得员工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孤立。由此,员工的工作压力以及遇到困难时的无助感和挫折感都比以前更明显。

也就是说,九十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在经营模式、用人机制等方面发生的种种变化所导致的员工精神压力的增加,与“过劳自杀”的增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八十年代上半期很少出现“过劳自杀”的现象。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劳动者的工作强度也相当大,但是一般没有被解雇的风险,而且员工之间的团体合作性较强,工作压力不会明显地压在某个人身上,员工一般不会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由此,也就不会因为过大的精神压力而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过劳自杀”也就不会发生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