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际救生艇联盟 |
释义 | 国际救生艇联盟简介国际救生艇联盟(International Lifeboat Federation,简称ILF) 该联合会成立于1924年的英国伦敦,是非政府间国际专业组织。起宗旨是交流海上救生技术的经验,改善救生船、艇、设备、装具的设计性能和救生人员的技术条件,维护海上人命安全。目前该组织由39个国家55个成员组成。组织的总部设在英国皇家救生艇协会。该组织每四年召开一次会议,并设有展览会和海上救生演习,出版物有年刊International Lifeboat.会议主席由会议举办国的救生艇组织负责人承担。 1978年12月5日,交通部、外交部、国家科委联合发文上报国务院请示派员参加国际救生艇会议,1978年12月9日经过中央领导批示同意,我国自1979年起参加该联合会。我们曾经以中国救捞公司的交通部救捞局( 目前以交通部救捞局的名义参加该组织)的名义分别于1979、1983、1987、1991、1995、1999年参加了第13-18届的会议。2003年将在南非的开普敦召开四年一次的会议。 通过参加该ILF会议,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国际救生技术和船艇、设备的现状和先进经验及其技术,并对各国救生组织机构、人员培训、救生工作的组织实施、救生站点的设置有选择地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考察,不同程度地吸取其长处,尤其对我国救生救助船舶的设计、建造等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对我国的生产潜水、救生装具也和有帮助。 2003年在南非召开的国际救生艇联盟(ILF)会员大会决定,将国际救生艇联盟逐步改组为“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nternational Maritime Rescue Federation)”,以更好地推动全球人命救助事业的发展,新联盟将于2005年注册成立并于2007年正式运作(取代国际救生艇联盟)。 历史发展IMO秘书长Mr. William A. O’Neil 授予国际救生艇联盟1998世界航海奖。 The International Lifeboat Federation (ILF) was today (29 September 1999) presen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Prize for 1998 by Mr. William A. O’Neil,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Prize is awarded annually by the Organization to the individual or organization judged to have made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k and objectives of IMO. 技术介绍俄罗斯海军潜艇“库尔斯克”号的艇毁人亡事故,在美海军就援潜救生问题激起了一番争论,并反思其实际援潜救生能力。 在潜艇艇员单人脱险方面,美海军潜艇虽装备了斯坦福头罩(Steinke Hood),但因该单人脱险装具性能差,脱险深度浅(现场脱险97 m、实验室深度137 m曾获成功),故其实用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对此不足,美海军已决定引进和采用英国海军的Mark10潜艇脱险抗浸装具。该脱险装具具有良好的热防护性能,使用简单,实艇脱险已达183 m,最大脱险深度可望达260 m,而且每套脱险服上还配有救生筏,充气后,多只救生筏可系连在一起。现在,美海军正从英国购买1.5万套该型脱险装具,但需对潜艇脱险舱进行相应的改装。目前,美海军的“Toledo”号潜艇已完成改装并可使用英海军的Mark 10脱险装具。 在潜艇救生方面,美海军的潜艇救生能力公认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两艘深潜救生艇(“Avalon”和“Mystic”号)的援潜救生深度可达1 500 m,一次可从未受高压暴露的失事艇内救出24名艇员,且自持力较强,明显优于其他国家的潜艇援救装备。这种深潜救生艇(DSRV)可由母潜艇载带至失事现场实施救生作业,从而可解决水面支援船在实施救生作业时受海况条件严重制约而无法作业的问题。俄海军救生船在援救“库尔斯克”潜艇时正是由于海况差而束手无策。现在,美海军有7艘可载带DSRV的母潜艇,英法两国分别有4艘和2艘战略导弹潜艇,经改装后,也可用于携载DSRV,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北约国家海军的援潜救生能力。 此外,现在美海军正积极研制一种称为潜艇救生与潜水加压多功能作业系统(the Submarine Rescue Diving Recompression System, SRDR)。该系统由一潜艇救生模块、Hardsuit 2000常压潜水系统和两只大型甲板减压舱组成,最大援潜深度可达610 m,且可对受高压暴露的失事艇员实施高压援救。 观点美海军认为,潜艇的脱险与救生技术,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在潜艇失事情况下有效开展脱险和救生,以免重蹈“库尔斯克”号悲剧之覆辙历史9月12日,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在京亲切会见了国际救生艇联盟主席、瑞典救生艇协会行政总裁罗福·伟斯特曼以及美国海岸警备队搜救总指挥史蒂夫.索亚和英国皇家救生艇协会理事依恩·伟特艾蒙。三位客人此次应邀来华出席了中国国际救捞论坛。 徐祖远代表交通部热情欢迎他们的来访,并向客人介绍了我国海上救助事业的发展情况。他说,海上人命救助是崇高的事业。中国政府一贯重视海上人命安全,在加强国家海上搜救预案制定与协调行动、加强专业救助力量建设、加强海上搜救的国际和周边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提高海上救助成功率。 罗福·伟斯特曼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重视海上人命救助的一贯性,并介绍说,国际救生艇联盟是一个由各国水上人命救助机构组成的国际组织,现有来自65个国家的95名成员,其主要宗旨是促进全球水上人命救助能力的提高和协助有关国家建立人命救生机构。该联盟理事会由来自五大洲的15名理事组成,中国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是唯一来自亚洲国家的理事。目前该联盟正在进行改组,将于2007年正式成立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 徐祖远表示支持国际救生艇联盟的改组方案。他说,新组建的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将更好地把各国政府认可的人命救助机构联合起来,加强合作,共同为促进全球人命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他希望与各国人命救助机构加强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包括救助装备、基地建设、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并对英国皇家救生艇协会向中国救捞转让两艘专用救助艇表示感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