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
释义 |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Icho)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中学生化学学科竞赛活动。它起源于捷克斯洛伐克。自1968年在捷克举行第一届竞赛以来,除1971年停赛一年外,每年一届。第一届Icho竞赛仅有三个国家参加,后来参赛国不断增加,现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项活动。 一年一度的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在学校学年完成后召开,时间一般为七月,在参赛国中的一国进行。主要组织者是东道国的教育部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化学协会等。 每个国家队由四名学生组成,申请参赛的应该是非化学专科的普通中学的正规学生。有二名老师或教育工作者陪同竞赛学生,并作为竞赛的国际评判员。主办国要准备四种译文的竞赛题: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陪赛老师把题目译成本国语言。竞赛题由主办国安排,一般由大学教授和讲师以及中学老师命题。由于各国的化学课程有所差别,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前几个月,主办委员应提供模拟试题。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分为两部分:理论和实验。竞赛一共两天,理论部分4~5小时,隔一天后再进行实验部分竞赛,约4小时。参赛者最高分100分,理论部分60分,实验部分40分。根据所得分数,通常有3~5个一等奖,较多的二等奖和三等奖。 竞赛大纲国际化学奥林匹克指导委员会建议的竞赛章程附件 译者说明:国际化学竞赛过去只有理论原理的大纲没有实验竞赛的大纲。1998年10月在斯洛伐克布拉津斯拉伐斯的摩尔尼斯宫会议中心举行的国际化学奥林匹克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实验竞赛大纲,现译制如下。这个大纲跟理论大纲的格式相同,分一、二、三级,其具体说明请参照理论大纲,不再细述,应强调的只是:属于第三级的内容在竞赛前由主办国发出的预备题中提及的才能作为下届国际化学竞赛的实验竞赛内容。建议我国全国化学竞赛的实验竞赛的内容参照此大纲进行调整。 1.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合成 1.1 使用燃具和电热板加热 1 1.2 液体的加热 1 1.3 易燃物和易燃材料的处理与操作 1 1.4 用分析天平称量 1 1.5 量筒、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 1 1.6 由固体和溶剂制备溶液 1 1.7 溶液的混合与稀释 1 1.8 液体的混合与搅拌 1 1.9 搅拌器和电磁搅拌器的使用 2 1.10 滴液漏斗的使用 1 1.11 在平底烧瓶里进行合成—一般原理 1 1.12 在圆底烧瓶里进行合成—一般原理 1 1.13 在密闭仪器装置里进行合成——一般原理 1 1.14 用微型仪器进行合成 3 1.15 回流下加热反应混合物 2 1.16 常压蒸馏 2 1.17 减压蒸馏 3 1.18 水蒸气蒸馏 3 1.19 透过平摊的滤纸的过滤 1 1.20 透过卷拢的滤纸的过滤 1 1.21 减压水泵操作 1 1.22 布氏漏斗操作 1 1.23 玻璃漏斗(垂熔漏斗、烧结漏斗)过滤 1 1.24 倾析法洗涤沉淀 1 1.25 在漏斗上洗涤沉淀 2 1.26 在漏斗上用恰当的溶剂干燥沉淀 2 1.27 在水溶液中重结晶 1 1.28 在给定的(已知的)有机溶剂里进行重结晶 2 1.29 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重结晶 3 1.30 在干燥箱里进行干燥 2 1.31 在保干器里进行干燥 2 1.32 洗气瓶的连结和使用 2 1.33 用不相溶的溶剂进行萃取 1 2.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鉴定——一般原理 2.1 试管反应 1 2.2 使用点滴板和滤纸的反应操作技术 1 2.3 命题人选定某些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分组反应检出 2 2.4 命题人选定某些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个别反应检出 2 2.5 命题人选定某些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特殊反应检出 3 2.6 用铂丝、MgO棒、钴玻璃的焰色反应检出元素 2 2.7 使用手持光谱仪/煤气灯光谱仪 3 2.8 使用Kofler熔点测定仪或类似仪器 3 2.9 命题人选定有机物基本官能团的定性检出 2 2.10 使用特殊试剂检出有机物 3 3.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测定——一般原理 3.1 利用沉淀反应的定量测定 2 3.2 沉淀在坩埚里灼烧 1 3.3 容量分析 1 3.4 滴定的规则 1 3.5 移液球的使用 1 3.6 标准溶液的制备 2 3.7 酸碱滴定 2 3.8 酸碱滴定中的指示剂变色 2 3.9 直接滴定与间接滴定(返滴定) 3 3.10 磁性测定 3 3.11 碘量法 3 3.12 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测定类型 3 3.13 配合滴定 3 3.14 配合滴定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3 3.15 沉淀滴定 3 3.16 量热滴定 3 4.特殊测量和操作步骤 4.1 用pH计的测量 2 4.2 薄层色谱 3 4.3 柱层析 3 4.4 离子交换分离 3 4.5 紫外可见光谱 3 4.6 电导测定 3 5.实验结果处理 5.1 有效数字、作图、误差分析 1 6.所有未在上表中提到的,命题人确定的实验技术均自动地属于三级。 赛事举行地点及时间1968年: 捷克布拉格 6月18-21日 1969年: 波兰卡托维兹 6月16-20日 1970年: 匈牙利布达佩斯 7月1-5日 1972年: 苏联莫斯科 7月1-10日 1973年: 保加利亚索非亚 7月1-10日 1974年: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7月1-10日 1975年: 匈牙利维斯普雷姆 7月1-10日 1976年: 东德哈雷 7月10-19日 1977年: 捷克布拉迪斯拉发 7月4-14日 1978年: 波兰托伦 7月3-13日 1979年: 苏联列宁格勒 7月2-11日 1980年: 奥地利林茨 7月13-23日 1981年: 保加利亚布尔加斯 7月13-23日 1982年: 瑞典斯德哥尔摩 7月3-12日 1983年: 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 7月2-11日 1984年: 德国法兰克福 7月1-10日 1985年: 捷克布拉迪斯拉发 7月1-8日 1986年: 荷兰莱顿 7月6-15日 1987年: 匈牙利维斯普雷姆 7月6-15日 1988年: 芬兰埃斯波 7月2-9日 1989年: 东德哈雷 7月2-10日 1990年: 法国巴黎 7月8-17日 1991年: 波兰罗兹 7月7-15日 1992年: 美国华盛顿 7月11-22日 1993年: 意大利佩鲁贾 7月11-22日 1994年: 挪威奥斯陆 7月3-11日 1995年: 中国北京 7月13-20日 1996年: 俄罗斯莫斯科 7月14-23日 1997年: 加拿大蒙特利尔 7月13-22日 1998年:澳大利亚墨尔本 7月5-14日 1999年: 泰国曼谷 7月4-11日 2000年: 丹麦哥本哈根 7月2-11日 2001年: 印度孟买 7月6-15日 2002年: 荷兰格罗宁根 7月5-14日 2003年: 希腊雅典 7月5-14日 2004年: 德国基尔 7月18-27日 2005年:台湾台北 7月16-25日 2006年: 韩国庆山 7月1-11日 2007年: 俄罗斯莫斯科 7月15-24日 2008年: 匈牙利布达佩斯 7月12-21日 2009年: 英国剑桥 7月18-27日 2010年: 日本东京 7月19-28日 2011年: 土耳其安卡拉 7月9-18日 2012年: 美国华盛顿特区 2013年: 俄罗斯 2014年: 越南河内 2015年: 西班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