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画家 |
释义 |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又称“国画”。国画家,就是采用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材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并取得一定艺术成就的绘画工作者,主要包括传统国画家和现代中国画家。 中文名:国画家 代表人物:齐白石 任伯年 张大千 经历朝代:宋 辽 金 元 明 清 国画题材:人物、山水、花 鸟 国画技法:工笔和写意 近、现代与当代国画家介绍(任伯年 吴昌硕 齐白石 黄宾虹 潘天寿 张大千 李苦禅 李可染 傅抱石 徐悲鸿 鲁石 古 元 黄 胄 周思聪 黎雄才 叶浅予 启 功 蒋兆和 刘海粟 朱屺瞻 赵望云 黄君璧 吴作人 钱松岩 宋文治 黄永玉 朱宣咸 瞿学鸿 于非闇 谢稚柳 张善孖 亚 明 王雪涛 董寿平 张 仃 吴冠中 石 鲁 方济众 陆俨少 白雪石 关山月 陈子庄 何海霞 何家英 狄少英 谭翃晶) 概念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又称“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国画家,是采用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材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并取得一定艺术成就的绘画工作者,主要包括传统国画家和现代中国画家。 古代宋辽金苏 轼米芾米友仁王诜张择端赵佶完颜璟 元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孟頫柯九思 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祝允明董其昌王宠张瑞图宋克徐渭项元汴 清代傅山王铎王时敏朱耷(八大山人) 郑板桥金农黄慎吴昌硕陈鸿寿 近现代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林散之、吴冠中、李可染、吴作人、傅抱石、溥儒、白雪石、高剑父、弘一、吴湖帆、林风眠、丰子恺、范曾、陆俨少、关山月、白雪石、王镛等 近、现代与当代国画家介绍(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任伯年任伯年,1840年生,1896年卒,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 英国《画家》杂志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梵高相若,在19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吴昌硕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齐白石齐白石,1864年元旦(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林风眠等相过从。 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相见。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1952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诞生100周年纪念展览会。1983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齐白石诞辰120年周年作品展览。出版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画册多种。 黄宾虹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安徽歙县人,出生于浙江金华。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 ,陈崇光等学花鸟。后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的教授。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 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七十岁后,后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功力较深。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潘天寿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太颐,号寿者。晚年号雷婆头峰寿者。 潘天寿年青时自感“无干事之才,只有书画尚能胜任”,因而在诗、书、画、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1923年,27岁的潘天寿应聘到上海美专任职,并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专,培养了许多学生。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艺术院任中国画系主任。1955-1965年间,是潘天寿创作、著论丰盛的10年,这时期他曾任全国美协副主席。建有潘天寿纪念馆。 张大千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大风堂画派创始人之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李苦禅李苦禅(1899~1983)原名英杰,后改名英,号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李可染李可染(1907~1991)江苏徐州人。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开一代山水画宗师。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画研究院院长。1978年起当选为第五届、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傅抱石傅抱石,我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迁南京。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57年任江苏省中国画院院长。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1965年9月29日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岁。 徐悲鸿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画马。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鲁石鲁石先生,是一位以花鸟画著称的画家。原名杜广廉,又作杜冰,斋号观月楼,1937年生,1966年毕业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受教于潘天寿,吴弗之,诸乐三,陆抑非诸先贤,并曾受到李苦禅,吴作人,赖少奇,王个移等大师的指点,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李苦禅先生说:‘鲁石的画墨气好,有扎实的基本功,正统国画也’。赖少奇先生也赞叹道:‘鲁石的画很有大家风范’。吴作人先生说:“看鲁石作画是一种享受、其神、其韵、其境确非一般。” 近些年,鲁石的作品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均收藏其作品;受邀先后在日本、法国、美国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多次荣获大奖。许多收藏家,巨商,企业家前来订购他的作品,其中香港霍英东先生收藏他多幅作品,并以亲笔信函赞许,台湾蔡万霖先生,日本堤义明先生等均收藏多幅。鲁石先生先后在日本,台湾,法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地举行过个人画展,并多次获奖。 古 元古元,1919年8月5日出生于广东中山县那洲乡(现属珠海市)。1932年 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广雅中学)。1939年 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第三期学习。1941年 在“鲁艺”担任美术工场木刻组长,兼任部队艺校美术教员。1942年 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全国木刻展”,引起各界和国际舆论注目。 1944年 “鲁艺”美术工场改为研究室,任研究生、创作组长,被选为“甲等文教模范”。1952年 调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58年 到河北省遵化县农村参加劳动,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版画系教研室主任。1979年 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 9 8 3 年 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85年 当选美协副主席。1987年 辞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职务。1 9 9 6 年 8 月10 日逝世,享年77岁。 黄 胄黄胄,字映斋。因其父四十多岁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黄胄”是初中时自己起的笔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曾用名梁叶子、苗迪。文革中作品曾题名梁蓬、梁泉。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西安。早年参加革命,任西北军区战士读物出版社编辑。1942年任蠡县中学美术教员。1946年任陕西省西安雍华图书杂志社主编。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美术工作,任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创作员,美术组组长。1955年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1959年,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公司顾问。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黄胄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周思聪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市宁河县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周思聪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自80年代起,她又致力于自身画风的变革与探索,在作品中引入西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对笔墨加以提炼和强化,使之更为精练,并富有意趣。 代表作品中国画《人民和总理》获1979年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1985年创作《正午》获第6届全国美展铜质奖。 黎雄才黎雄才(1910-2001.12),男,汉族,广东肇庆人。我国当代杰出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自幼酷爱绘画,后从师高剑父,入“春睡画院”学习,数年后得高剑父资助留学日本,历时四载见闻益广,艺事大进。1924年,他就读于肇庆中学。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翌年入高剑父的春睡画院学习,并一度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1932年,得到高剑父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1935年毕业归国,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1943年,受聘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1948年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曾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擅山水,尤以巨幅见长,所作气势恢廓,雄健秀茂,自具风貌,为当代“岭南画派”代表画家之一。出版个人画册多种。 代表作品有《寒夜啼猿》、《一览众山小》、《森林》、《武汉防汛图卷》、《万古之春》、《峨眉洗象池》等。出版有《黎雄才山水画谱》、《黎雄才画选》、《黎雄才画集》 。历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省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叶浅予叶浅予(1907.3.31 -1995),浙江桐庐人,从事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 叶浅予奠基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曾为矛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 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 1936年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并联合全国漫画家举办第一次全国漫画展,次年成立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会,为该会负责人之一。1939年赴香港经办《今日中国》,次年回重庆,作《战时重庆》组画及叙事漫画《逃出香港》。1942年于贵州苗区写生,开始转向中国人物画创作。1943年访问印度,归来后举办旅印画展。抗战胜利后曾赴美国举办画展。1947年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1980年将补发的“文革”中被扣三万元工资捐赠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作奖学金。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叶老就由漫画转向中国画。综观叶老一生,在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上致力最勤,为衰落的人物画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启 功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 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启功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19 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 蒋兆和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蒋兆和学贯中西的代表作《流民图》,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以浑厚有力的笔触揭示了大师至真至善的人性,倾泄着对战争的愤怒,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艺坛上确立了光荣的地位。蒋兆和是“五四”运动以来极具变革思想的艺术家之一。在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下,他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全新的笔墨技法,由此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中国的水墨人物画由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迹化转换为表现人生、人性,表达人文关怀,呼唤仁爱精神的载体。 蒋兆和在水墨人物画领域中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 刘海粟刘海粟(1896-1994年) 。祖籍安徽省凤阳,生于江苏省常州。 自幼酷爱书画,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任校长,并取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创办天马会。另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七十余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对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学贯中西、艺通古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喜作泼墨泼彩法。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刘海粟历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 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 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出版有《刘海粟画集》《刘海粟油画选集》《 刘海粟国画》《学画真诠》等。 朱屺瞻朱屺瞻先生(1892-1996),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二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修竹吾庐。祖父长熠公,字湘舟。业商,有儒行,性沉默,设集善堂,立七义祠,于乡里多善举。父亲朱大坤,克承祖业经营酱园,一生亦乐善好施。母施氏,浏河镇儒商施莲史之女。 系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上海大学教授等职。 出版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 赵望云赵望云(1906-1977),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河北省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赵望云除了对现代山水、人物画方面取得成就之外,对于家畜动物的描绘也有新的创造。特别是他画的毛驴、造型准确。笔简墨润、形象生动、活泼可爱,所以解放前人们送给他一个雅号--“赵望驴”。当今画驴名家黄胄,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而有所发展的。 赵望云虽没有在艺术院校任教,但他对培养艺术人材,倾注了不少心血,当今 国坛名家如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人,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赵望云在中国现代美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郭沫若早在40年代初就写诗评价到:“从兹画史中,长留束鹿赵。” 黄君璧黄君璧(1898—1991),广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广州南海县西樵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父仰荀,家藏甚富;早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画家李文显游,并与粤东藏家交往;致力于山水画,尤以画云水瀑布为长;1929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37年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等;1949年迁居台湾,任今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主任;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传统功底深厚,经历了现代中国画的继承、演变、革新的过程;出版著作有《黄君壁画集》、《黄君壁书画集》等。 吴作人吴作人(1908—1997),安徽省泾县人,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教务长,1955年任副院长,1958年出任院长,1979年任名誉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5年荣获比利时王国王冠级荣誉勋章。 吴作人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无数次地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家、博物馆所搜求。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讲学、举办个展或联展、参观访问、文化交流等活动。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6年比利时国王授予他“王冠级荣誉勋章”。 吴作人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六届人大常务委员、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 钱松岩钱松岩( 1899.9~1985.9),当代画家。江苏宜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之一。 钱松岩自幼学习传统诗书画,30岁时即为国文、山水画教授,古代文学和传统中国画的功力极为深厚。钱松岩为中国画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前政府为其出版个人画集(辑)17集(辑),理论著作1集,拍摄专题纪录片3部。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均收藏或在显著位置陈列其作品。华国锋、胡耀邦、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将其作品以国礼馈赠给法国总统、日本首相及著名的外国要人收藏。 钱松岩的作品,章法构图变化多端,色彩运用大胆独特,个人风格显著明了,堪称“承前启后,一代宗师”。 宋文治宋文治(1919—1999),师从张石园学习“四王”,拜吴湖帆为师,并向陆俨少、朱屺瞻请益打下深厚的传统功底;1957年在江苏国画院从事专业山水画创作,博取众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60岁后以“泼彩”和其他新技法启发,作品气息清新,妙趣横生;曾经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文联委员,南京大学教授等职;代表作品有《江南春潮》、《山川巨变》、《梅园长春》、《江南春潮》等;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选集》、《宋文治画集》等。 黄永玉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永玉除了绘画外,还精于篆刻,刀法潇洒出尘,令人叹为观止,但他平生从不为人篆刻,平生只为朋友制过两枚印章,一枚为50年为其妻张梅溪所制金文藏书印“梅溪藏书”,另一枚则为近来所制,在《平凹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次印刷版)中《画家逸事》一文中曾提到黄永玉先生托 世南先生为石鲁先生带去一方石印(上海钱瘦铁所制),似为此石印。 朱宣咸朱宣咸(1927年~2002年),中国画画家、木刻版画家、漫画家与美术活动家。 20世纪40年代初起从事中国画,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与时政漫画,由浙江到上海直接参与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1946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8年在近代史上著名的“《观察》事件”中被捕;1949年与刘开渠、杨可扬、张乐平、(郑)野夫、庞薰琹等代表上海美术界在上海《大公报》发表了迎接解放的“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也意味着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进入中华全国美术协会、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中华全国漫画协会“联合办事处”,参与了上海解放初期美术事业的筹备建设工作。1951年起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前身)重庆执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成立时被选举为首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是成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的筹备人,成立重庆国画院的发起人、顾问,成立重庆美专校的创始人、校长,重庆美术馆(解放碑夫子池)馆长,重庆市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主任。作为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美术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对于建立、推动和促进20世纪中期与后期重庆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与走向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政府授予“献给共和国创立者”勋章。 瞿学鸿瞿学鸿,国画家,笔名瞿岩,号墨川,中国美术家协会团体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高级研究生,人民网(收藏栏目)百位名家、新华网(书画栏目)著名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官方网著名艺术家、全球华人统一促进会理事、北大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日本关西华文时报首席艺术顾问、日本大阪中国书画研究院院长。 据日本《关西华文时报》报道,5月15日,该报首席艺术顾问瞿学鸿创作的纪念上海世博会邮票在日本发行。为了纪念上海世博会的胜利召开,他把中国壮丽的山水美景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结合在一起进行绘画创作,创作了一套6幅纪念邮票图案,并由日本邮便株式会社发行。瞿学鸿的山水画在日本有着巨大的市场,很多日本书画评论家评价他为“画仙”。 关西日中平和友好会事务局局长高田俊一高度评价这套纪念上海世博会邮票在日本发行的意义。他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是中国走向强大的标志,瞿学鸿先生的山水画在日本是得到公认的巨匠级水平的艺术品,这些珍贵的艺术品被日本邮便制作发行成日本的邮票,这是促进日中友好的大事件,我对此表示热烈祝贺。” 于非闇于非闇,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山东蓬莱人,母系为爱新觉罗氏。1889年3月22日生于北京,1959年7月3日卒于同地。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学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临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打下了较深的传统根基。1949年后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于非闇幼时读过私塾1908年入满蒙高等学堂,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一年后任教于北京市立第二小学,兼任及北京《晨报》美编,同时随民间画家王润暄学习绘画。此时他担任古物陈列所附设的国画研究馆的导师,并先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学校、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华北大学、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36年在北平中山公园举办首次个人画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相继担任了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画师、副院长等职。 谢稚柳谢稚柳(1910-1997)江苏常州武进人,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擅长书法、缓画及古书画鉴定。少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在书画鉴定上与徐邦达,启功二先生齐名。 张善孖张泽(1882-1940),字善孖(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四川内江人。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与八弟张爰(大千)同寓上海,领袖风雅,又二难之目。善画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尤精画虎。画有十二金钗图,写虎各种形态,各摘西厢记词句题之。如“临去秋波那一转”、“怎么回不过脸来”、终日价情思睡昏昏“等,以寓美人猛虎之意。抗日战争后,游美,举行画展募捐,返国卒于重庆,年五十九。 亚 明亚明(1924~2002年),安徽合肥人。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历任无锡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华东美协理事,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香港《文汇报》中国画版主编,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出版有《访苏画辑》、《亚明作品选集》、《亚明画集》、《三湘四水集》、《亚明近作选集》、《当代名家中国画-亚明》等。 王雪涛王雪涛,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1903年12月31日出生,1982年11月24日逝世,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自幼喜绘画,1918 年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 毕业后到小学执教。 1922 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白影响最大。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卖画为生。同时,潜心师传统,上追徐渭、陈淳,又得名师指点,画艺大进。1954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5年参加筹备北京中国画院工作,1957年任该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1978年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 董寿平董寿平(1904--1997) ,原名揆,字谐柏,后改名寿平。男,汉族,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祖辈皆为当地丹青高手,家中 藏书甚富。1926年毕业于北京东方大学经济系。1931年画作问世即蜚声京华,获得中外人士的好评。1938年后在西安、成都等地从事绘画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供职北京荣宝斋,从事编辑、创作、鉴定及培养专业人才的工作。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董寿平画辑》、《董寿平书画集》、《书画大"币董寿平》、《董寿平谈艺录》。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顾问。尤喜写墨竹、墨梅及黄山风景。所作墨竹俊逸挺秀,别具一格;所作山水笔墨浑朴,布局精到,以造化为师而不违古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及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曾多次应邀出国访问并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册多种。 张 仃张仃(1917—2010),号它山,辽宁黑山人;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曾任《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 吴冠中吴冠中,1919年生,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中国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举办画展;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他不仅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首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石 鲁石鲁(1919-1982),1919年12月13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原名冯亚衡。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山水、人物、花鸟画家,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1936年毕业于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1938年肄业于四川华西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1939年入陕西安吴堡青训班学习。1938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投奔延安入陕北公学院,开始以画笔为宣传工具献身革命,因慕石涛和鲁迅,易名石鲁。在延安历任西北文艺工作团美术组长、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美术干部、《群众画报》编辑、延安大学文艺系美术班主任。1949年后历任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1961年在北京举办“西安美术家协会国画研究室习作展”,被誉为“长安画派”。十年浩劫中备受摧残,仍顽强斗争、坚持作画。197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石鲁书画展”。出版画集多种,创作有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中国画作品有《转战南北》、《华岳之雄》、《荷雨图》等。著有画论《石鲁学画录》等。1982年8月25日卒于陕西省西安市。 方济众方济众(1923.6 .11~1987.7.18),著名国画家。笔名雪农。陕西省勉县武侯镇(原老城乡)方家坝村人。受兄长和美术教师影响,自幼学画。一九四四年于汉中普通高中毕业后,曾先后在中、小学任美术、语文教师。1946年从师著名国画家赵望云学画,参加革命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协工作,后于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从事创作,为“长安画派”主要画家之一。他的《幽林》曾参加维也纳国际博览会的中国画展。《在乎贝尔的草原上》、《山居》等画,曾在苏联、蒙古等国展出。出版有《方济众画辑》、《方济众画集》,著有《山石树木技法》等。 陆俨少陆俨少(1909-1993),字宛若,又名砥,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人。十九岁由王同愈介绍,拜冯超然为师。青年时饱览大江南北风光,中年颠沛流离,壮年蒙受冤屈,晚年奋发艺事,硕果累累。他以"推陈创异,化古为新"的艺术主张和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功力,在当代山水画领域曜然树一帜。以其余事,兼善画梅花、竹石,亦能绝去陈法各有新意。于书法、诗文色色精能。是当代中国画坛有口皆碑的文人画家。陆俨少历任六届、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白雪石白雪石(1915年6月12日-),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生于古都北京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原名增锐,斋号何须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自幼习画,1937-1948年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参加湖社画会和中国画研究会。1942年参加“北京画学研究会“。50年代加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60年代加入全国美协。1959-1964年曾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及北京艺术学院讲师。1964-1984年先后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现任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白雪石早年师事赵梦朱、梁树年,研习没骨花鸟和山水画,传统功基深厚。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广采博取,兼收各类画种之精华,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版画之纯净、明快而具装饰美。1977年至今20年间,应邀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以及北京饭店等大宾馆绘制巨幅山水画50余幅。1980-1996年曾多次赴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国访问并举办画展。 白雪石擅画山水,无论是黄山、泰山及桂林风景,都在他笔下洋溢着灵性及活力。50年代以来,他和许多名家如秦仲文、吴镜汀、吴光宇、梁树年、张安治、陈大羽、宋文治诸位到名山大川进行写生创作活动,眼界不断开阔提高,艺术渐趋成熟并形成个人风格。 关山月关山月(1912.9—2000.7),中国现代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画院名誉院长、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全国各大城市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 陈子庄陈子庄(1913~1976),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南原下里巴人。晚年在画上直书石壶,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1913年10月15日,生于永川县永兴场(今永荣镇),1976年7月病逝于成都,终年63岁。1955年受聘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是四川省政协委员。 陈子庄幼时家甚贫,六七岁时启蒙于私塾,自幼受其父熏陶,酷爱绘画。曾向著名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学习。1950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他的绘画艺术植根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土壤,在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基础上,他在50年代开始变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风格”。 被誉为“中国的梵高”。陈子庄善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篆刻、诗词等。他之所以有如此境界,主要是他抱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信念,潜心绘事,弘扬民族文化。 陈子庄艺术陈列馆由重庆市市政府正式批准,在永川市红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修建。陈子庄门人录:周正元(1957年),江嘉瑞(1959年)、罗巨白(1961年经江嘉瑞介绍)、陈季忠、田明珍(1961年)、唐济民(田明珍介绍)、熊小雄、余德普、何应辉、刘炳贤、王敬恒、叶进康、郑卜通、何海霞 何海霞何海霞,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曾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研究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1908年9月生于北京。1924年拜韩公典为师,并加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 1927年出师后在家帮助父亲写印刷用书法,复制元曲插图、生物标本、古建筑画图 。1935年入“大风堂”成为张大千得意门生,随其学画10余年,并一同游历名山大川,临摹了张氏收藏的大量宋、元、明、清绘画真迹,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底。并学有所成,开创了自家画风。50年代末~ 60年代初与石鲁、赵望云一同进行山水画创新,从西北山水获得创作契机,共创“长安画派”,为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骨体坚凝,意象雄奇,具有独特风貌。出版《何海霞画集》、《何海霞书画集》。一九八八年入英国《世界名人录》。 何家英何家英,男,1957年生,天津人。著名国画家。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他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重生命体验。作品刻画具微,布置谨重,人物清丽莹洁。他的写意作品也能别创新意,含蓄、虚豁、自然大方。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先后到日本、韩国、印度、香港等地参加画展,已出版的画册有《何家英作品集》、《何家英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何家英》、《名家手稿——何家英》、《当代国画大师代表作品集》等。 狄少英1957年6月生于河北定州,1976年入伍,在部队从事美术创作。 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刘大为、刘天呈等诸师。 曾任北京军区美术创作员。现为山西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山西创作中心主任,中国徐悲鸿画院人物画创作室主任,上海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湖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艺术的生命在于真诚,而艺术的真诚则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真诚。他的现代人物画笔墨厚重,造型准确 扎实,时代气息浓厚,用写实的手法,反映当代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作品耐人寻味,使观者与画中人物有一种无言的沟通。他的古代人物画,体现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内涵,将书法的线条和诗的意境完美的揉和在一起,作品构图巧妙灵动,人物古朴飘逸,神情高古稚拙。他尊重传统,作品奇而不怪,狂而不野,造型严谨,虽有夸张,但不变形,夸张只是为了更强烈、更充分、更深层地表达人物的性格。看他的画没有一览无余之感,似有讲不完的美丽动听的故事叠沁其中,犹如佳音入耳余韵袅袅不散。 谭翃晶1962出生,祖籍湖南长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早年毕业于解放军军医学院,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7年全国中国画大展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付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创作中心副主任,中央党校书画院副院长。主攻山水、花鸟,兼修书法。山水作品追求一种雄伟辽阔、苍茫幽远的意境。一江山多娇系列作品,以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依托,以实地写生为素材,把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揉入画面中。读她的画有一种天高地阔、排山倒海的气势,期间峰峦纵横、深谷幽泉、云蒸霞蔚,每一幅都能感受到大自然勃勃的生机,到过那里的人们,能在依稀之间寻找到有当地特征的生命状态。二美丽家园系列作品,在中国民居题材的创作中更是独树一帜。画家数年来致力于收集和整理中国现存的和濒临消失的各民族、各区域古朴的老民居、民宅。用细腻而严谨的表现 手法、古拙而雄浑的笔墨,将这些充满浓郁东方文化气息和生活情趣的生活场景呈现在作品中,使作品鲜活灵动、引人入胜。 三[孔雀]系列作品,贯穿了作者对孔雀的喜爱和欣赏.她笔下的孔雀不是圈养在宫廷的宠物,而是生长在大自然里的美丽精灵,西双版纳辽阔的林间草地、蕉荫竹林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