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见晟
释义

郭见晟(1774——1801),字德昆,号湛斯,清远郭氏第十六代传人,其父郭仪瑞系御史郭仪长之五弟,为候选府经历。

郭见晟五岁丧父,十岁丧母。伯父郭仪长怜其悯,收为养子,悉心培养,视为掌上明珠。见晟十五岁后发奋读书,二十岁成秀才,二十一岁中举人。任拣选知县,深得清帝乾隆赏识,驰赠奉政大夫,晋赠通奉大夫。

见晟天资聪慧,且刻苦好学,著有《五经辩疑》。他性情温和,自幼知书识礼,孝顺叔伯兄弟,能敬能让能俭能朴,勤攻史籍,习练书法,为郭氏兄弟中少见。

由于见晟自幼多病,身体虚弱,嘉庆四年(1799年)参加京城会试后染病,次年不幸在北京病逝,享年二十七岁。他的英年早逝,令伯父郭仪长深为痛悼,再也无心仕途,次日便告假携柩回乡,离京之日,嘉庆皇帝特地赏赐郭仪长一笔“坊架银”,令他在故乡清远城建立旌坊。嘉庆八年(1803年),“名御史”石牌坊终于高高矗立在邑城南门大街上,成为清城一景。

郭见晟葬于清远城西门岗郭氏墓地。其妻黄氏生二子,志大和志琼。黄氏二十八岁守寡,悉心抚育次子志琼(长子志大早夭),终年七十五岁,道光皇帝下旨“敕褒节孝,载邑志”。

郭见晟次子郭志琼,字宝田,号瑶圃,为清远郭氏十七代传人,任候选翰林院孔目,诰赠奉政大夫,晋赠通奉大夫,33岁卒。与其祖父(29岁卒)、父亲(27岁卒),同属英年早逝。至此,郭见晟一脉嫡传已绝。

郭志琼卒后,遗下五房年青寡妇。令后人闻之伤心,掬一把同情之泪。

面对五房未曾生育的年青寡妇,郭氏族人召开紧急会议。为了使郭见晟一脉有人继承,清远郭氏第十七代传人、卓义侯、奉直大夫、福建省平潭海防同知郭志珩令次子郭英祖出嗣过继。清远郭氏第十七代传人、例赠“登仕佐郎”郭志珍令次子郭谦祖出嗣过继。清远郭氏第十七代传人、直隶顺天府文安县知县郭志聪令次子郭裕祖出嗣过继。至此,三位非嫡亲同宗兄弟又组成一个新家庭,成为郭见晟的嗣孙,郭志琼的嗣子,延续郭氏宗亲。

四个年青寡妇因终年忧郁成疾而早逝,唯庞氏含辛茹苦,抚育嗣子,后因嗣子郭裕祖贵,光绪皇帝下旨:“诰封宜人,晋封夫人,旌表节孝,载邑志。”

郭裕祖中举后,由附贡生授同知衔,加五级。光绪五年(1879年)农历正月十二日,光绪皇帝连颁三道诏书,分别表彰郭裕祖的曾祖父郭仪瑞、祖父郭见晟、父亲郭志琼及养母庞氏。令下廓后街郭氏光宗耀祖,风光一时。

如今,郭见晟故居仍在下廓后街右四巷,这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传统民居,座北向南,砖木结构,分为前后两晋,面积近200平方米。每进作三间两廊布局,外观为布瓦硬山顶。头进作厅堂形制。正厅四面山墙搁檩。卷棚顶檐廊,麻石前檐柱,木作老檐柱,莲花纹花篮式石柱础。单坡式廓庑,梁架用材粗壮,造工考究。廊庑檐柱颇具南方特色:小巧的石柱础之上,置一段高约30多厘米的石圆柱,其上再接木柱。显得精致美观而实用。整座宅院冬暖夏凉,是清远不可多得的建筑瑰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