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堤口村 |
释义 | 郭堤口位于千年古县、全国唯一四省交界的县级行政区域——单县西南约十五公里处,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属曹庄乡。郭堤口北邻105国道,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历史前言郭堤口村是滚滚的黄河水路过之后的一个美丽景象。在此之前名为临菜集,在民间曾流传的临菜集赛北京,象征十分的繁华。是我们的母亲河成就了现在的郭堤口。后因郭氏人在黄河大堤口下居住而得名。 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十分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在曹庄乡党委、政府带领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积极强工富村、兴农富民。尤其是近年来,我村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工作,构筑起了曹庄乡的特色蔬菜产业,促进了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是花生、棉花、小麦主生产区。近年来又发展了大蒜、红萝卜、白萝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享誉周边各县,很多客商洽谈业务的屡屡不绝。 现代概况在单县县委、县政府、曹庄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乡经济发展全局,立足自身区位和农产品资源优势,以特色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胡萝卜、花生、芦笋及植桑养蚕等产业,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拉长农业链条、完善农业生产体系。抓好园区建设,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力保障了我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依托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乡政府加大了民心工程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注重改善民生。2008年,委托山东省城乡设计院对我乡小城镇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按照乡政府驻地规划中“四纵七横”的道路建设要求,率先启动了东外环、南外环和政通路建设工作。道路的开通和商业街门市的开发,进一步完善了我乡基础设施建设,为我乡小城镇建设搭建了平台,带动了人口聚集。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科教文卫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在新建的新村小区中,重点布置了农村文化大院和休闲广场,配备了体育活动器材和健身器材,丰富了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历尽铅华成此景,人间伟业出艰辛!我们在为所取得的成绩自豪的同时,也深感曹庄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我们急切渴望能集四海之智慧、聚八方之财源。为此,全村人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诚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放、发展、合作为主题,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和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来郭堤口投资兴业,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开创郭堤口的美好未来! 资源概况矿产资源矿种少,利用程度低,但能源矿产量储量大,开发潜力大,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砖瓦粘土、煤炭、煤层气、矿泉水、地热、砂金、铁矿、在背河槽状洼地、缓平坡地与浅平洼地的立坡地带第四系中有硝盐、火硝等。在单县黄岗镇南部探明有砂金存在,并探明沿朱堤口--大赵庄--常溜西南东北向有一条砂金富集带。 农田以耕地为主,一年两熟,主粮小麦。玉米、高粱、豆类、花生、红薯等为辅。特别经济作物:胡萝卜、山药。 乔木有杨树、桑树、槐树、梧桐树、榆树、椿树、柳树等几十种类树木。 节日习俗春节 春节,鲁西南人称为“过年”,是全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上午,人们在堂屋家中的门上、门边框上张贴年画、春联。下午,上陵墓供奉祖先,同时燃放鞭炮。除夕之夜,人们在大门前横置一“挡门棍”,防止鬼怪进院。人人穿新衣,给孩子“压岁钱”,全家人吃团圆饭,青少年则通宵达旦守岁。正月初一五更天,全村老幼皆早起,迎新年。初一三到五更天人们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之意。初一这一天,人们尽情玩乐。初二到初十之间,亲友互相串门,走亲访友。 送火神 正月初七中午送‘七姐’(意为祈祷今年的农作物收获多。)晚上送火神,整村人集钱买烟花炮竹在一起观看、燃放,特别热闹。 元宵节 又叫“灯节”,因为正月十五古时叫上元,所以也叫上元节、元夕节。在历史上,元宵节热闹之盛,成为春节后的最高峰,甚至春节也为之逊色。在灯节的日子里,唐代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增加了猜灯谜,到了明代增添了戏曲。在历史上,灯节有时长达三至十天。到了民国,因国家百余年来受外侮内患所困扰,国困民贫,渐渐缩减成只有十五日一夜灯节。历代描写元宵节诗文很多,不能一一列举。鲁西南这一天,家家燃放鞭炮,吃水饺,中午摆供祭神吃花糕。这天,晚间各种民间杂耍竞相演出,诸如高跷、旱船、狮子、龙灯、武术。户户挂彩灯,村村放焰火,男妇老幼观灯赏花,夜深方罢。有人曾作诗云: 年年灯闹上元春,曼衍鱼龙百戏陈。男女老少街上走,一轮皓月照行人。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正是秋季三个月之半,故叫“中秋”。这天人们赏月饮酒。鲁西南民众在节前,亲朋之间互相馈赠月饼、苹果、烧鸡、酒肉等。外出人必须在此日赶回家,是为阖家团圆。这夜,月朗风清,人们于庭院之中把月饼、石榴等摆上桌案,是谓“圆月”。然后,家人分食月饼,饮酒闲谈,直到夜深方罢。诗曰:蟾宫桂殿净无尘,八月十五月满轮;阖家相聚喜团圆,天伦之乐在真纯。 【单县青山羊】 单县青山羊,因其有“四青一黑”(毛、蹄、嘴、角青色、前膝黑色)的特点而得名。它抗病能力强,粗饲养,生长快,成熟早,繁殖能力强, 最宜农家饲养。其皮为世界著名的三大皮毛品种之一,质地优良,毛色美观,初生羔羊之皮是生产加工皮衣制品的上等原料,板皮、猾皮深受外商欢迎,是单县传统出口物品。其肉是制作“单县羊肉汤”的主要原料,肉鲜质细,肥瘦适中,味美爽口。 【单县西红柿】 单县种植西红柿历史悠久,单县双季无籽西红柿,其特点是果大、肉多、早熟、无籽、高产、营养丰富。现已发展到一年五作五收,常年满足市场之需求。据营养学家鉴定,无籽西红柿色鲜味美,营养丰富,不仅含有大量维生素和钙、铁、硫、磷、钠、镁等多种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即可生吃,又可熟食;即可作为水果,又可以加工成餐桌上的上品。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单县视察时,对“单县双季无籽西红柿”大加赞扬,称赞单县种植西红柿专家任忠宽为“西红柿大王”。《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导,1996年3月单县被命名为“中国西红柿之乡”。 【四君子酒】 四君子酒,因唐天宝年间,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陶沔联袂登单县古迹半月台,被后人誉为“半月台四君子”,由此而得名,四君子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采用中温曲发酵,在继承传统的老五甑混蒸蒸工艺的基础上,应用当代酿酒新科技精心酿制而成。产品具有无色透明、窖看清雅、绵柔甘洌、余香悠长之特点,属浓香型优质白酒。2004年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首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接待专用酒。2005年被评为中国消费者基金会消费者满意品牌、中国历史文化名酒、山东名牌产品。 传统名吃【单县羊肉汤】 单县羊肉汤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单县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名吃。单县羊肉汤的的特点是:"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羊肉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最宜病愈大补者常食;肚丝汤肥中带瘦,奶渣汤沙酥带甜,还有马峰窝汤、三孔桥汤、羊杂汤等,达72种之多。单县羊肉汤制作精细,在用肉、烧煮、配料、加工、器皿等方面均十分讲究。用肉选用单县东南大沙河两岸的" 捶羯”、"蒙羊”等青山羊肉。 烧煮方法是:先将50斤清水添入锅内,待锅烧响放进鲜肉30斤,羊杂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烧开(以木柴火为好),顶出血沫,尔后将佐料下锅,同时外加大葱、生姜各半斤和盐适量,再熬40分钟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要按一定比例适量下锅,多了则药味出头,少了则腥膻除不净。食用时,取汤锅中熟羊肉和羊杂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单县羊肉汤色香味俱佳,在国内享有盛誉。各地宾客到单县,均以品尝单县羊肉汤为快事。淮海战役后,刘伯承、陈毅两位将军回西柏坡汇报工作路过单县,对单县羊肉汤大加赞扬。胡耀邦总书记、乔石委员长、杨得志参谋长等到单县视察,都品尝了单县羊肉汤,一致赞扬味道鲜美,别具风味。 【蜜三刀】 始创于明朝末年的单县蜜三刀,以色、香、味、型俱佳而久负盛名,深受苏、鲁、豫、皖四省群众的喜爱。单县密三刀采用精细面粉、植物油、白糖、蜂蜜、桂花、芝麻仁等为原料,经和面、成型、油炸、过浆等一系列工序精制而成。该产品呈长方型,中间有两条刀痕,挂浆和粘附芝麻均匀,表面光亮晶莹,呈棕黄色。食之香甜可口,绵酥细腻。过年时走亲访友的礼品之一。 【油煎包】 油煎包,是单县名吃之一。它分荤素两种。荤馅包以羊肉泥为主馅,配以各种辅料,包成月牙形。素馅包用韭菜、鸡蛋、豆腐片调馅,包成椭圆形。荤素两种包子,都是用发酵的面做皮。包好馅后,摆在平底锅内,浇上水糊,用火烧开熬干后,加上香油煎成,外表油光发亮,入口焦香酥软。 【吊炉烧饼】 吊炉烧饼,因其用具、做工、造型。胃口与其它“面食”类不同,而被工商部门命名为“传统名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