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鬼香油 |
释义 |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皂甙、鞣质5%和挥发油0.57~3.5%。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l-侧柏酮75%、d-香桧烯11%、d-柠檬烯8%、α-石竹烯、水芹烯等。 性味辛苦,凉。 《本草拾遗》:"辛,温,无毒。"功用主治清暑热,祛风湿,消肿,解毒。治暑热痧症,衄血,血痢,感冒咳嗽,慢性气管炎,痈疽疮肿,风疹,热痱。 简介(《纲目拾遗》) 【异名】石荠苎(《本草拾遗》) ,小鱼仙草(《植物名实图考》),香茹草,野荆芥、痱子草(《分类草药性》),土荆芥、野香茹(《福建民间草药》),热痱草(《浙江中医杂志》9(6):47,1966),香草、野芥菜、白鹤草、天香油、五香草、土茵陈(《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紫花草(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粗糙荠苎的全草。 【植物形态】粗糙荠苎 【采集】7~8月采取全草,晒干。 功用主治①《本草拾遗》:"主风血冷气,疮疥,痔漏下血,并煮汁服。" ②汪连仕《采药书》:"润肌肤,滋颜色,败疮毒,止蛇咬、蜂螫、蛓毛伤,取叶擦之。" ③《李氏草秘》:"治诸疖肿毒。" ④《分类草药性》:"治痧症,霍乱;解毒,去暑热。" ⑤《福建民间草药》:"除湿祛风。疗湿疹,止瘙痒。" ⑥《广西中药志》:"祛风,散瘀,破结,消毒。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衄血,肠风,崩中,血痢,痈肿,跌打。" ⑦《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暑解表,消肿,解毒。治感冒,中暑,痱子,无名肿毒,蜈蚣咬伤。" ⑧《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止血治创伤出血,感冒咳嗽。"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广西中药志》:"表虚者忌用。" 选方①治受暑发高烧:石荠苎、苦蒿、水灯心。煎水加白糖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感冒,中暑:石荠苎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风疹,感冒:石荠苎全草三至五钱,白菊花三至五朵。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冬瓜痈,附骨疽:鬼香油加甘草一钱,入酱板盐花,捣罨有效。(汪连仕《采药书》) ⑤治痈疽(在未成脓阶段):石荠苎叶,加红糖半两。共捣烂,遍贴患处,日换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湿疹瘙痒、脚癣:石荠苎全草一握。煎汤浴洗。(《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痱子:鲜石荠苎二斤,煎汤外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热痱:石荠苎鲜叶搓揉,搽擦。(《浙江中医杂志》9(6):47,1966) ⑨治疟疾:紫花草捻烂塞鼻孔,并煎汤于疟发前洗脸。(《江苏药材志》) ⑩治蜈蚣咬伤:石荠苎鲜叶擦患处。或烧存性研末加麻油调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石荠苎与虎杖、鸭跖草、扁蓄、葎草组成4个不同的复方:一石荠苎鲜全草3两(干草1两),虎杖鲜品1.5两(干品5钱);二石荠苎及虎杖同前,加鸭跖草鲜品1.5两(干品5钱);三石荠苎及虎杖同前,加扁蓄鲜品1.5两(干品5钱);四石荠苎鲜草3两加葎草鲜品1.5两(干品5钱)。按以上4个复方分别制成冲剂,每日1剂,2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939例,其中单纯型574例,喘息型365例。经两个疗程的观察,临床痊愈占3.8%,显效18%,好转57.4%,无效20%,总有效率为79.2%。其中以一二两方的疗效最高,显效率均在25%以上。服药期间部分患者感到口干、头昏、胃部不适及腹胀等,几天后能自行消失。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