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规范与价值:近代中国刑事法制的转型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王敏 著 丛 书 名:法制现代化研究丛书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86931出版时间:2008-10-01版 次:1页 数:356装 帧:平装开 本:大32开所属分类:图书 > 法律 > 刑法 内容简介本著述主要考察近代即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刑事法制转型的历史过程,研究这一阶段刑事法制中“规范-价值”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其目的是借助对刑事法制近代发展史的具体描绘和本质揭示,阐述“平权”因素的增长和“特权”因素的衰减是刑事法制向现代转型的特征,来说明权益因素的变迁与刑事法制转型的关联,通过对刑事法制近代转型过程的具体认识为刑事法制现代化理论研究作一点铺垫。 作者简介王敏,1959年生,江苏涟水人,生于浙江桐庐。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获学士学位,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多年来师从公丕祥教授从事法制现代化问题研究,尤其关注刑法理论的发展,提倡犯罪标准的双层次结构。出版著作2部,主编2部,参加著述5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在《中国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查看全部>> 目录导论 一、问题的提起 二、刑事法制的分析模式 三、刑事法制规范材料的体系安排 第一章 转型前中国刑事法制的规范和价值 一、古代社会刑事法制分析 二、20世纪前中国刑事法制的核心价值 三、20世纪前中国刑事法制的文化根基 四、新型法制文化的兴起 第二章 清末刑事法制的转型 一、清王朝修订刑律的缘由 二、清末修订刑事法制的过程 三、清末刑事法制转型的意义 第三章 民初刑事法制转型的继续 一、辛亥革命后与刑事法制的进步 二、北洋军阀政府刑事法制的进步与倒退 三、广州、武汉革命政府刑事法制的变革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普通刑事法制的发展 一、刑事立法的党治基础 二、民国刑法典的规范与价值 三、刑事司法制度的进步与专断 第五章 近代刑事特别法中的规范与价值 一、20世纪上半叶特别刑事法制概述 二、反革命罪的规范与价值特点 三、特别的刑事司法制度 四、对特别法的评价 结语 一、近代中国刑事法制的走向 二、近代中国刑事法制特征的成因 三、权源:决定刑事法制方向的根本因素 附录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刑事法制大事辑要 主要参考文献 ·收起全部<< 前言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 伴随着向新世纪迈进的时代脚步,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正在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波澜壮阔地展开。这场伟大变革的进程已经并且将继续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貌,导引着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走向。 综观20世纪的全球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区域或国度,尽管法律变革的过程、特点和目标有所差异,但是作为一种模式或势态,法制现代化却几乎成为这一历史过程的基本法律表现。诚然,这个进程在不同的文明国家中的具体实现程度是不同的;不过,它所昭示的法律文明成长的时代走向却是激动人心的。 法制现代化属于法律发展的范畴。法律发展论所要探究的乃是社会发展与法律进步之间的互动关联结构, 它所要构建的正是法律成长的一般模型。在法律发展论领域中,法制现代化理论关注的重点是,从前现代社会法律系统向现代社会法律系统的转变这一特定过程,寻找这一转变的内在机制。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变革的概念,是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历史性跃进。这个进程或是因内部诸条件的成熟而从传统走向现代,亦称“内发型”法律现代化;或是因一个较先进的法律系统对较落后的法律系统的冲击而导致的进步转型,亦称“外发型”法制现代化。但不管是哪一种变革形态,法制现代化无疑是一个创新的进程,其实质乃是从人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向法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的转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