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饶县
释义

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地处东经118°17′~118°57′、北纬36°56′~37°21′之间。行政区划代码370523。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临淄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青州市相接,西面和博兴县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

中文名称:广饶县

外文名称:Guangrao Xian

所属地区:山东省东营市

电话区号:0546

邮政区码:257300

地理位置:山东省中部偏北

面积:1137.9平方公里

人口:48万人(2003年)

区域概况

广饶是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思想家、兵圣孙武的故里,也是汉相倪宽故里,是山东地方戏曲吕剧的发源地(牛庄镇时家村,现已划归东营区),是中国四大名笔齐笔的发源地,素有“孙子故里”、“吕剧之乡”、“齐笔发源地”之称。

地理位置

广饶县地处泰沂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河冲淤积平原的交迭地带,地势由西南倾向东北,西南部最

高高程海拔28米,东北部最低为2米,绝大部分地区的地面高程在3.5~15米之间,坡降为0.48‰。

微地貌类型主要有:缓岗9923.4公顷;浅平洼地2.19万公顷;微斜平地6.999万公顷;河流阶地375公顷;河流圈地3475公顷;滨海滩地8095.7公顷。

广饶县有小清河和支脉河两大水系的12条河流。小清河,境内流长34公里,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防洪流量360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

淄河,境内流长37.8公里,最大行洪能力768立方米/秒,为南北流向。阳河,境内流长14.6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南北流向。裙带河,境内流长17公里,流域面积174.1平方公里,行洪能力50立方米/秒,南北流向。预备河,境内流长26.5公里,行洪能力81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支脉河,境内流长48.2公里,流域面积1388平方公里,行洪能力649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广北新河,系人工河,全长12.4公里,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渑水河,境内流长3.8公里,行洪能力15立方米/秒,除汛期外平时无水。

历史沿革

从广饶县境内古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远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五千年),境内就有人类居住、繁衍。上古时代,今广饶县境属爽鸠氏的居地,夏代至殷末,为季则艹氏、逢伯陵和蒲姑氏居地,西周时,为姜太公封地--齐国的辖地,春秋、战国时期,县境仍属齐国。秦代属齐郡,西汉始有广饶之名。至东汉划入利、益、博昌三县,属乐安国。三国时,县境属青州齐郡,归魏国所辖。至晋,复置广饶县,属齐国。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 ,青州没于汉刘聪,东晋时,后赵石勒、燕慕容广鬼、后燕慕容垂相继占据;至南朝宋,刘裕曾于此置乐安郡,不久即入于北魏,仍为乐安郡,属青州。隋代改称千乘。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千乘为乐安,属益都府,历元、明、清至民国初年,县名及境域均无变更。1913年乐安县属胶东道。1914年复称广饶,1927年直属山东省。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清河行政区。1945年8月,广饶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建国后,先后归属渤海区清河专员公署、惠民专区、淄博专区、惠民专区。1983年8月30日划归东营市。

行政区划

县城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3.92平方公里。主要街道22条。县政府、政府各部门多驻府前大街。

2010年5月全县下辖2街道6镇1乡(广饶街道、乐安街道,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李鹊镇、大码头镇、花官镇,陈官乡)共538个行政村,15个社区和8个居民委员会。

重点乡镇

广饶街道系县城驻地镇,面积42.7平方公里,近年来,广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点定位求突破,科学发展创佳绩。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亿元,同比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36.1%;财政收入实现5915万元;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07元,同比增长10.4%。是市十强乡镇和首批小康乡镇之一。大王镇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5.2万。1998年,社会总产值46亿元,财政收入541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农业全面实施产业化战略,建成200公顷高科技蔬菜园,农业总产值21000万元。有乡镇企业7105家,总产值43.90亿元。

乐安街道:广饶经济开发区(乐安街道办事处)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内辖77个村,约7万人口,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是广饶县发展外向型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2006年3月份,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省级开发区审核验收;12月份,被山东省县域经济研究会等10家单位评为“山东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园区”。2010年1月份,被山东省城市经济学会等单位评为“山东省十佳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 多年来,在市、县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区已累计安置各类工商企业2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56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个,初步形成了棉纺织、精细化工、新型材料、橡胶轮胎、机械制造、食品药品等六大主导产业。

大王镇:大王镇位于黄河三角洲南部,地处东营与潍坊、淄博三市交界,辖97个行政村,19个居民小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户籍人口9.3万人,流动人口4万人。这里是红色之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建立了全国最早的一批农村党支部,保存有全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哺育了邓天一、李耘生、李玉堂、丁莱夫、张太恒等诸多仁人志士;这里是齐笔之乡,古齐毛笔的原产地;这里是蔬菜之乡,建有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和全国农业龙头企业;这里是经济重镇,境内大小工业企业2800多家,其中全国500强企业3 家、上市公司2家,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型新闻纸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汽车摩擦材料研发制造出口基地、全国重点子午胎生产聚集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及石油化工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大王镇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80亿元,镇级财政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40元,连续30多年来保持着东营市“纳税第一镇”和“地方财政收入第一镇”的称号。2009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亲临大王镇视察工作,进一步鼓舞了全镇人民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

三十年来,大王镇经历了由贫穷到富足的变迁,完成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迈步,实践着从富裕到强盛的跨越,在各个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大王现象”。近年来,大王镇始终坚持工业、农业、小城镇“三篇文章”一起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大力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人口向镇区和农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战略,推进了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目前,全镇已形成了食品加工、林桨纸一体化、机械制造、橡胶轮胎、精细化工、建筑建材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2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12家,华泰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新闻纸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量占全国的57%。集中培育了蔬菜、畜牧、花卉、林木四大主导产业,建成了5万亩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28个规模化奶牛、肉牛养殖小区,发展温室花卉1200亩,造林面积7.9万亩,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43%以上。镇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万,建设居住楼120万㎡,商住楼50万㎡,公共绿地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并建成使用了5个农村社区。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建设异彩纷呈,自1990年至今连续开展了21个双爱月活动,自1993至今举办了17个消夏晚会,自1984年至今连续举办了26届金秋花节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繁荣发展,建有全国统一招生的专科学校---大王职业学院,市级第二人民医院建在家门口;平安大王建设扎实推进,在全镇重点部位和区域全部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建成了15处警务工作站;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创新实行了安全生产保证金,率先建立了190安全生产指挥平台;生态文明建设强势推进,200多家土小污染企业被依法取缔,所有企业全部增上了治污设施,近五年来,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累计投资达16亿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设立了贫困学生和鳏寡孤独老人救助金,全镇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等,一系列的举措营造了团结奋进的政治环境、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绿色优美的生态环境、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使和谐发展的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稻庄镇:稻庄镇总面积83.3平方公里,5.28万口人,辖70个行政村。该镇东有东青高速公路广饶互通立交出入口,西有淄河水库,镇内具有“六纵四横”的发达交通网络,发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东营市重点支持的经济强镇。200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0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7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工业迅猛崛起。2002年以来,先后投资100多亿元,建成投产了西水集团全钢子午胎、工程子午胎、钢丝帘线,华骜集团低温脱酚棉蛋白,大海集团锦纶6轮胎帘子布、高档喷气织机服装面料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进一步壮大了全镇工业经济实力,形成了纺织印染、橡胶轮胎、精细化工、机车制造、五金建材等五大主导产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的,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草莓、肉鸭、肉鸡、良种、香葱、反季节芹菜、速生林等七大基地建设。特色农业已成规模,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5%以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心区”、“商贸区”、“科教区”等城镇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日臻完善。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小康文明村”“文明信用工程”等创建活动,营造了心齐、风正、气顺、劲足的人文环境。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先后荣获“全国投资环境百佳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保增长、促就业'中国和谐小城镇”、“山东省最具成长性的乡镇”、“山东省绿化示范镇”、“山东省生态建设示范乡镇”等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气候特征

广饶县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气候,境内气候无明显差异。气候特征是雨、热同季,大陆性强(大陆度66.4),寒暑交替,四季分明。

春季为3~5月,气温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为6~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气候湿热。秋季为9~11月,气温急降,雨量骤减,天高气爽。冬季为12~2月,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境内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34.0小时,年日照极值2881.4小时。历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最高气温18.8℃,年平均最低气温6.8℃。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23.3℃。降水量历年平均587.4毫米,多集中在6~9月。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多吹西北风,春、夏季多吹东南风,初秋多吹东南风,晚秋多吹西北风。

常年始霜期为10月21日前后,常年终霜日在4月6日前后,年平均无霜期为198天。2001年,广饶县年平均气温13.3℃,较常年偏高1.0℃,年极端最高气温38.5℃(7月1日、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7.3℃(1月15日)。年总降水量528.5毫米,较常年偏少58.9毫米,较上年偏少2.2毫米,全年出现过一次暴雨过程。年日照时数2463.5小时,较常年偏多229.5小时,较上年偏少66.1小时。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是大风和干旱。

自然资源

土地

总面积为11.378万公顷,其中耕地、园地、林地及水域共8.3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3.6%;城镇村、工矿及交通用地共1.65万公顷,占14.5%;未利用土地1.35万公顷,占11.9%。

水源

水资源总量13.8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0.79亿立方米,年均径流深69.9毫米。地下水资源总量0.63亿立方米,年均降水总量6.41亿立方米,实际可利用水资源总量3.09万立方米,全县农业、工业、城镇居民、农村人畜等年用水总量2.6万立方米。

矿产

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卤水、地热等。已探明油气资源总分布51平方公里,石油储量为6628万吨,天然气储量为2.5亿立方米。

动物

生物资源动物资源中水生动物主要有各类鱼、虾、贝、毛蟹等。畜禽有马、牛、羊、鸡、犬、猪等;野生兽类有野兔、刺猬、黄鼠狼等10余种;鸟类有麻雀、鸭兰、喜鹊、啄木鸟等。

植物

植物资源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蔬菜有大白菜、萝卜、大蒜、茄子、辣椒、黄瓜、韭菜、大葱、芹菜、西红柿等40余种。有各种树木(包括变种)93种,主要有杨、柳、槐、榆、桐等,经济树有苹果、枣、桃、杏、桑、葡萄、山楂、梨等近30种。水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苇、蒲、藕等。药材有车前子,蒲公英、益母草、香附、茵陈、枸杞、蛇床子等284种。近年,银杏、人参果等种植业发展并引进了巴西木、南洋山、荷兰郁金香等花木。

风土人情

解放前,河口境内居民以高粱、大豆、玉米为主粮,辅以黍、稷、绿豆、红小豆、白豆、小米等杂粮。一般是每日三餐,早晚习惯喝粥或稀饭。多数人家为省粮、省时,冬闲时吃两顿饭,吃细粮、鱼肉的人家极少。一般人家常年以高粱、大豆混合面做的窝头、饼子为主食,稀饭主要为高粱面或玉米面粥或小米绿豆稀饭。过年迎节吃饺子。蔬菜多是自种自腌的咸菜(萝卜、白菜、黄瓜、茄子、豆角等),寿光籍群众善腌辣椒;鲁西南籍群众喜吃咸红萝卜;利津、沾化籍群众则爱腌“辣菜疙瘩”。自种的蔬菜有豆角、茄子、辣椒、大葱、南瓜、白菜、萝卜等。旧时境内黄河水七沟八汊,盛产毛蟹,每年秋后,当地群众将肥肥的毛蟹捉来用盐水加佐料腌好,入冬后作菜肴下饭下酒。歉收年,多数垦户为省粮渡荒,农闲时以黄须菜籽等荒洼野禾或小野豆掺高粱面做成“谷楂”(弄成圆团一掰为二)、芑馏(圆球形)、扒拉子(粗粮掺胡萝卜及其叶、榆树叶及榆钱、槐花、地瓜叶或其它野菜蒸成半散状)充饥,或多食胡萝卜、蔓菁。改善生活时,也是粗粮细做,如包皮饼(细粮包外作皮,粗粮在内)、小米干饭、杂面条,自制的小豆腐(干菜加豆渣煮熟)、萝卜做馅细高粱面作皮的大包子。逢年过节吃一顿水饺或馒头,有的还杂以白豆面或白玉米面。每年秋后,家家收割黄须菜(俗称小秋收),菜籽菜叶食用,秸秆作烧柴。

解放后,人民生活逐步改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般群众以高粱、大豆、玉米、地瓜为主食,小麦仍非常珍贵。来客或年节才能吃到细粮白面,平时老人和小孩用粗细混合面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主食逐渐以细粮为主,辅以大米、玉米、小米、绿豆、红小豆,并开始向科学化、营养化发展。面食类有馒头、花卷、糖包、油饼、煎包、馄饨、油条、麻花、火烧、面包、点心等。肉食类有猪肉、牛肉、羊肉、鲜鱼、虾、文蛤、咸鱼、鸡、鸭、兔、鹅等。逐渐改变喜爱肥肉的习惯。特别是建区后,群众的食油多了,喜食瘦肉。蔬菜类品种除白菜、茄子、萝卜、黄瓜、豆角、南瓜、辣椒、菠菜、韭菜等外。逐步增加了元葱、土豆、西红柿、甘蓝(大头菜)、丝瓜、菜花、蘑菇、莴苣、芹菜、油菜、蒜苔、空心菜、雪里蕻等品种。随着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人们四季皆能吃上各种新鲜蔬菜。

群众饮水不断改变卫生条件,主要饮用黄河水,越来越多的群众喝上自来水,城市居民开始饮用矿泉水、纯净水。饮料品种也不断增多,档次不断提高,奶类饮品已进入城镇居民家庭。

境内居民喜爱饮酒,由原来的一年四季饮用白酒逐渐改为冬春以白酒为主,夏秋以啤酒为主,白酒逐渐由高度、低档为主,改为以低度、高档为主。同时米酒、果酒逐渐增多,无暴饮暴食之风。其他无酒精类饮料越来越受欢迎,主要有茶水和各种果汁、汽水。饮茶较为普遍,老年人喜饮茉莉花茶,中青年人则喜绿茶,茶叶档次逐年提高。客人至,先沏茶,后用酒饭。

吸烟者多为男性。解放前,多自种烟草,自制自吸。20世纪60年代,农村群众以纸卷旱烟或买价廉卷烟,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多吸中低档卷烟。80年代后,吸烟者仍较普遍,但中青年吸烟者逐渐减少,妇女中吸烟者为数不多,且以农村中老年妇女为主。城市居民多吸中高档卷烟,农村居民多吸中低档卷烟。

婚丧待客,烟、酒、茶、糖必备,一般席酌是四盘八碗两大件。当地居民较喜吃水饺、面条、蒸包、馒头、汤菜;川、浙、闽、粤籍人皆以大米饭为主食。假日或亲朋好友至,以菜丰为重。

经济建设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38亿元,同比增长17.2%,是2007年的2.1倍,按可比价格年均增长17.7%;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32.1%,是2007年的2.4倍,年均增长25%。广饶县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跃升至第59位。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强工业、反哺农业、拉动三产、带动全局,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核心战略,加快调整工业经济结构,不断放大工业体量优势,工业发展呈现量质并举的良好态势。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70亿元、利税130亿元,在全省30强中分列第6位和第2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7%,拉动经济增长13.4个百分点。

一、立足提升支柱产业支撑力,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

始终把做强优势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按照培育一批大企业、一批大项目、一批大产业“三个一批”的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优化增量,提升存量,膨胀总量,造纸印刷、化工、橡胶轮胎、汽车配件、纺织、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初步构建起门类比较齐全、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工业经济体系。

1、主攻大项目:坚持以投入促调整,以增量促优化,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形势,每年筛选确定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帮扶推进责任制、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靠上服务,重点扶持,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8年全县共实施投资过500万元的工业项目157个,其中过千万元的146个,过亿元的18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7.9亿元。把强化资金保障作为支持项目建设的首要工作,深入开展创建金融生态安全区活动,对重点项目实行主办银行制度,建立了以银行贷款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的“一主多元化”融资渠道,有效破解了资金问题。2008年末,全县各项贷款余额254.4亿元,贷存差达94.5亿元。

2、培育大企业:积极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和大企业培育计划,每年按照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对地方财政贡献、利税总额等动态指标情况,排出全县30强企业,在项目用地、融资、审批手续办理、技改贴息、创新创牌、人才引进等方面优先保障;对企业家在政治上优待、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奖励,定期组织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培训深造,拓宽发展视野。2009年县财政出资2100万元奖励了2008年度贡献突出的企业和优秀企业家。通过一系列激励扶持措施,促进企业家激情创业,放手发展,一大批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壮大。目前全县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9家,过百亿元的1家,上市公司3家,中国企业500强3家,中国制造业500强5家,中国最大企业竞争力500强8家,中国最大1000家企业集团6家。同时坚持抓大带小、促强扶弱,强化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制定了金融部门联系帮扶中小企业制度,成立了全省首家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协会,促进了中小企业健康成长。2008年全县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41家。

3、扶持大产业:加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高标准编制了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各产业、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增强了发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以扩量增质、优化结构、提高竞争力为目标,先后制定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橡胶轮胎、机电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新上项目,促进上下游分工协作,拉长变粗产业链条。按照分片布局、内涵外延并重的原则,推进优势生产要素向县经济开发区、大王稻庄工业集中区、广饶滨海生态产业项目区集中,打造特色经济板块,产业集聚效应凸现。目前全县造纸、橡胶轮胎等六大优势产业销售收入占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90%以上。全县形成了年加工机制纸200万吨、石油化工900万吨、子午胎2780万条、刹车片3200万套、纺织110万纱锭、粮食蔬菜及肉类85万吨的能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子午胎生产基地和摩擦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二、立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工业高新化

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

1、鼓励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制定了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每年县财政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2000多万元,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抓好10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0个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项目、培育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三〇”工程,鼓励引导企业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转化。近两年共实施技改项目56个,完成投资29亿元。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刹车片、橡胶轮胎模具为主导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群,以高档环保涂料、外墙外保温节能材料为主导的新材料技术产业群。目前,全县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家,其中国家级5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1%。

2、鼓励扶持科技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导、优势互补”的原则,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活动,支持企业瞄准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的资金、设备和大专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联合组建科技研发中心。目前全县科研机构达到56个,其中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6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积极落实县里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奖励扶持意见,近两年我县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271名,筛选推荐科技成果101项,转化实施37项,全县基本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鼓励扶持企业创新创牌。大力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对创建全国、省名牌和商标的给予奖励,加快推进“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由“制造”向“创造”转变。2008年,全县企业共组织申报各项专利339件,有241项得到应用开发,36项专利产品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和专利奖;省级以上知名品牌达到60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

三、立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生态化

坚持始终把促进企业永续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落脚点,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抓手,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文明。去年万元GDP能耗比上年降低8.5%,COD和二氧化硫均减排6.0%,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经济在“快”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了“好”的目的。

1、以生态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生态化。认真落实广饶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突出抓好水、大气和固体污染治理,近年来投资23.5亿元,建设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淄河水库等一批生态环保工程设施,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成了高标准、配套完善的治污设施,8家热电企业全部新上了烟气脱硫设施,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目前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达到省政府规定标准,全县大气环境优良率达95%,县城垃圾处理率达100%。积极实施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绿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区园林绿化水平,全县林木覆盖率达28.3%,县城区绿地率达37%,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园林城市和适宜人居环境奖。

2、以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推进生态化。制定了加强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污染治理的意见,突出抓好17家企业治污设施建设,对25家列入国家、省、市重点调度的用能企业,10家列入国控、省控重点水污染企业和8家废气污染企业,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严格控制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了“林浆纸一体化”等14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标。

3、以强化环保监管为保障推进生态化。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严把市场准入关,认真落实“环评”、“三同时”等制度,严禁新上污染重、能耗高、效益低的项目,近两年拒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32个,从源头上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在22家重点排污企业、8家热电企业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控仪,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铁腕治理违法排污行为,全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四、立足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

坚持把外向型经济作为促进发展的助推器,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企业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1、坚持广借外力,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转变招商理念,不断改进招商方式,突出抓好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和企业招商,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近两年全县共引进县外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7200多万美元。世界造纸巨头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与我县华泰集团合资的20万吨SC纸项目竣工投产,中国化工集团控股重组我县正和集团和华星集团,实现了强强联合。

2、坚持接轨国际,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大力支持自主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对外开放日趋活跃。2008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7.82亿美元,其中出口9.23亿美元,分别增长39.1%和36.8%,新闻纸和橡胶轮胎出口分别占到全国出口量的50%和10%,我县被授予中国橡胶轮胎出口基地。信义集团成功为美国克莱斯勒、福特、通用公司主机配套,成为首家打入欧美汽车配件市场的中国企业。

3、坚持互利共赢,全面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帮助企业利用现有设备和成熟技术,到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和原料基地,培育新品牌,开发新产业,抢摊新市场,有效规避了国际贸易风险。我县大海集团在柬埔寨和智利建设了纺织厂,西水集团在老挝开发种植橡胶园9万多亩。

今后我们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把广饶建设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产业提升、企业培育、产业集聚、自主创新“四大工程”,争取今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320亿元、利税159亿元;到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2900亿元、利税320亿元,在新型工业化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骨干企业

山东华泰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大一型企业、中国百家最大造纸工业企业和行业50家最佳效益工业企业之一。有员工3500人,固定资产总值7亿元。年产机制纸12万吨、烧碱3万吨、氯气1.8万吨、盐酸1.8万吨,并拥有100T/D碱回收和9000千瓦热电厂各1处,年产值5.05亿元、利税1.36亿元、利润1.05亿元。山东广饶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大一型股份制企业。有员工1400人,固定资产3.8亿元。生产汽油、柴油6大系列20多个品种。1998年,公司产值5.07亿元、利税2863万元、利润716万元。

交通邮电

1991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柏油路。1998年,全县通车里程860.3公里,其中有国道10.4公里、省道138.5公里、县道31.7公里、乡村道569.7公里、企业专用路110公里,公路密度76.5公里/百平方公里。营运车辆4600辆,年货运量424万吨,货物周转量3.86亿吨公里;客运量29.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798万人公里。1998年,有15个邮政、电信(支)局(所),干线邮路5条。全年收寄包(函)件0.74万件,开发汇票3.41万件,报刊期发305.05万份,邮政业务总量497.73万元。完成了3000门市话、5000门农话交换机扩容和广饶至东营长途光缆干线工程,建成了无线寻呼发射基站和15个数字移动通讯基站,拥有手机用户5439户、BP机7385户、电话国际直拨36户、市话14336门、农话5439门,电信总收入2800万元。

商业贸易

199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9.868亿元。拥有乐安商贸城、城南综合批发市场、广饶大厦、新世纪商场等购物中心10余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2万户。全年收购粮食149807吨、油脂116吨,销售粮食146352吨、油脂73吨,完成出口交货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

文物考证

从广饶县境内古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远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五千年),境内就有人类居住、繁衍。

《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晏婴对齐景公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则艹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即姜太公吕望)因之。”据此,上古时代,今广饶县境属爽鸠氏的居地,夏代至殷末,为季则艹氏、逢伯陵和蒲姑氏居地,西周时,为姜太公封地--齐国的辖地,春秋、战国时期,县境仍属齐国。

秦代实行郡县制,分山东之国凡七,泰山之北为齐郡,县境属齐郡。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广饶县,此广饶县名之始。西汉时,今县境为齐、千乘两郡属地。据《汉书-地理志》齐郡领县十二,千乘郡领县十五。县境在齐郡者有广饶、钜定及利县的东部,在千乘郡者有琅槐及千乘的东部。因此,西汉时,今广饶县境为两郡五县之属地,即:南部广饶县、西部利县、中部钜定县属齐郡,东北部琅槐县、西北部千乘县属千乘郡。

广饶县,故城(一说为古乐安城)址在今城北二十里许。后为侯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封甾艹川靖王之子刘国为广饶侯。

利县,故城在今城西北二十余里的利城村(属博兴)东。

钜定县,故城在今城东北四十里巨淀湖西北。《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耕于钜定,即此。

琅槐县,故城在今城东北七十余里。

王莽时,县境属建信郡。

东汉时,广饶、钜定、琅槐三县俱废,将其地分为利、益、博昌三县,属乐安国。

三国时,县境属青州齐郡,归魏国所辖。

至晋,复置广饶县,属齐国。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青州没于汉刘聪,东晋时,后赵石勒、燕慕容广鬼、后燕慕容垂相继占据;至南朝宋,刘裕曾于此置乐安郡,不久即入于北魏,仍为乐安郡,属青州。

至隋,罢郡为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移千乘于广饶,县名改为千乘。另据清光绪《山东通志》载,南北朝时,南朝刘宋即徙千乘于钜定故城。千乘之名始于战国,因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而得名。

至唐,于千乘县置乘州,县为属。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废乘州,县境属青州都督府。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青州为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道改为军,青州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

五代时,梁、唐、晋、汉、周共53年,县境一直隶属于平卢军。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罢军使,复称州,平卢军仍改称青州,县境仍属青州。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占据青州后,县境被伪齐刘豫统治8年。

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千乘为乐安,属益都府。自此,历经元、明、清各朝至民国初年,县名与境域及隶属均无大的变更。

中华民国初期,厘定官制,首废府,另设道尹为承转机关。民国2年(1913年),置胶东道,乐安县为属。民国3年(1914年)1月30日,政府改定全国重复县名,依照“凡两县同名,存其先置,新名从旧,仍还故称”的原则,因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在《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中,乐安县存废理由是:江西省乐安县相沿较久,拟存;山东省乐安县,金时因千乘改名,迄今仍之。查该县旧为汉广饶县,至隋时始省去,拟即定名广饶县。 由是复名广饶县,隶属胶东道。民国14年(1925年)改属淄青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尹后,直属山东省。

抗日战争时期,广饶县有下列政权: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

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行政办事处:民国28年(1939年)10月成立,隶属清河专员公署,民国29年(1940年)4月撤销,民国31年(1942年)2月重建,隶属清东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1年(1942年)8月,改称四边县政府,隶属未变;民国33年(1944年)2月,隶属渤海行政区主任公署五专署。

广饶县历史沿革表

时期 公元 建置 隶属

原始社会晚期 约前3800~前2000年 
 大汶口文化

夏 约前2033~前1562年 
 季则艹诸侯

商 约前1562~前1066年 
 逢伯陵诸侯、蒲姑氏封地

西周 约前1066~前771年 
 齐国

春秋 前770~前476年 
 齐国

战国 前475~前221年 千乘 齐国

秦 前221~前206年 千乘 齐郡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广饶、钜定、琅槐、千乘 齐郡、千乘郡

新王莽 公元8~25年 千乘、琅槐 建信郡

东汉 25~220年 
 青州刺史部千乘郡(国)乐安国

三国(魏) 220~265年 
 青州刺史部

西晋 265~316年 广饶 青州刺史部

东晋十六国 317~420年 广饶 青州刺史部

南北朝 420~581年 广饶、千乘 青州刺史部

隋 581~618年 千乘 青州、北海郡

唐 618~907年 千乘 河南道、青州

五代 907~960年 千乘 平卢军、青州

宋 960~1127年 千乘 京东东路、青州

南宋(金) 1127~1279年 千乘、乐安 山东东路、益都府

元 1279~1368年 乐安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总管府

明 1368~1644年 乐安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

清 1644~1911年 乐安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

中华民国 1912~1949年 乐安、广饶 山东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广饶 山东省 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29年(1940年)4月建立,隶属清河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2月,改属清东分区办事处。民国30年 (1941年) 6月,改属清东专署。民国31年(1942年)2月,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撤销。

广北县行政公署:民国30年(1941年) 1月建立,隶属清中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2年(1943年)2月,改称广北县政府,隶属清中办事处。民国33年(1944年)2月,隶属渤海区五专署。

二、国民党县政府。民国26年(1937年)12月,国民党政府县长周义章敛库存现款潜逃,一时政权无主 。民国27年(1938年)10月,国民党山东保安十六旅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国民党山东省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8年(1939年) 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广饶城,国民党政府县长李寰秋及随员出逃。

附:日伪政权。民国28年(1939年) 2月,侵占广饶城的日军组织伪广饶县政府,隶属日伪山东省公署青州道尹公署。

解放战争时期,广北县、四边县撤销,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民国35年、36年(1946年、1947年),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曾两次进占,均立足未稳。

新中国成立后, 广饶县属渤海区清河专员公署。1950年5月,广饶县隶属惠民专区。 1958年10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广饶县归属。1961年1月,惠民专区分立,广饶县仍归属惠民专区。

1983年8月30日,广饶县划归东营市。

1994年1月17日,撤销广饶县石村乡,设立石村镇。

1994年3月10日,撤销广饶县丁庄乡,设立丁庄镇。

1996年10月31日,撤销广饶县颜徐乡,设立颜徐镇(鲁政函民字[1996]46号)。

2000年,广饶县辖6个镇、9个乡。总人口472841人,各乡镇人口: 广饶镇 55780、大王镇 57731、稻庄镇 32460、石村镇 22181、丁庄镇 48224、颜徐镇 32968、花园乡 17387、李鹊乡 16297、小张乡 20432、西营乡 28884、大码头乡 31749、西刘桥乡 28896、大营乡 19429、花官乡 38146、陈官乡 2227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广饶县辖6个镇(广饶、大王、稻庄、颜徐、丁庄、石村)、9个乡(花园、小张、李鹊、西营、大码头、西刘桥、大营、花官、陈官))和2个办事处(清河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办事处),共553个村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4723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812人,农业人口415518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415人。

2001年,广饶县撤销李鹊乡、小张乡,设李鹊镇;撤销颜徐镇、花园乡,并入广饶镇;撤销大营乡,并入石村镇(原颜徐镇杜疃、马疃两村划归石村镇);撤销西营乡,并入大王镇。 2月12日,中共广饶县委、广饶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乡镇规模调整工作会议,公布将6镇9乡调整合并为6镇4乡:撤销花园乡、颜徐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广饶镇;撤销西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王镇;撤销大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石村镇;撤销李鹊乡、小张乡设立李鹊镇。 8月20日,正式成立城区办事处。其管理的地域范围为县城区,管理对象为县城区内的常住非农业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下设7个居委会、82个居民小组。 2001年底,广饶县辖广饶、大王、稻庄、李鹊、丁庄、石村6个镇和大码头、西刘桥、花官、陈官4个乡及城区、清河、经济开发区3个办事处,共553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4743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743人,农业人口415642人。(《广饶县年鉴》)

2001年,全县总面积1137.87平方千米。辖10个乡镇、2个办事处,553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年底全县总人口47.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7万人。(《山东年鉴·2002年》)

2002年底,广饶县辖广饶、大王、稻庄、李鹊、丁庄、石村6个镇和大码头、西刘桥、花官、陈官4个乡及城区、清河、经济开发区3个办事处,共553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4760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083人。农业人口414949人。

2002年,全县总面积1137.87平方千米。辖6镇4乡、3个办事处,553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年底全县总人口4760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083人。

2003年,全县总面积1137.87平方千米。辖6镇4乡、3个办事处,553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年底全县总人口4766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304人。共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9%。

2006年底,广饶县辖广饶、大王、稻庄、李鹊、丁庄、石村6个镇和大码头、西刘桥、花官、陈官4个乡,城区办事处1个,开发区管委会1个,共538个行政村,15个社区和8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486602人,男性人口245362人,女性人口241240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4.8‰。广饶县共有31个民族,少数民族30个,有白族、彝族、满族、苗族、傈僳族、土家族、蒙古族、壮族、回族、佤族、普米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怒族、藏族、维吾尔族、水族、土族、锡伯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阿昌族、布依族、拉祜族、朝鲜族、侗族、纳西族、羌族、瑶族。

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486602人,男性人口245362人,女性人口241240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4.8‰。

广饶县共有3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9%。少数民族30个,有白族、彝族、满族、苗族、傈僳族、土家族、蒙古族、壮族、回族、佤族、普米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怒族、藏族、维吾尔族、水族、土族、锡伯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阿昌族、布依族、拉祜族、朝鲜族、侗族、纳西族、羌族、瑶族,共530人。其中,人口数最多的是白族131人,其次是彝族64人,满族62人;人口较少的是羌族1 人,瑶族1 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1个管委会和7个县直部门,居住分散,都与汉族杂居,大多为婚姻迁入,主要来自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女性人口远远多于男性,占90%以上。18岁以下的有22人,城镇人口26人,国家工作人员有11人。

2010年5月20日,撤销花官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花官镇,镇政府驻原花官乡政府驻地。撤销大码头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大码头镇,镇政府驻原大码头乡政府驻地。撤销西刘桥乡,将小营、东杨家、北塔、南塔、小高刘、高刘、燕寨、宋寨、三水、印家、西雷埠、东雷埠、南雷埠、胜利、韩家等15个行政村划归稻庄镇,将桑科一、桑科二、桑科三、房家、前桑、乌河、西燕、石碑、李官、蒋官、北辛、东流桥、东河口、西河口、小刘桥、西刘桥等16个行政村划归大码头镇。调整后,广饶县辖2街道6镇1乡(广饶街道、乐安街道,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李鹊镇、大码头镇、花官镇,陈官乡)。

历史名人

时 代 姓 名 官 职

春 秋 孙 武 将军

汉 代 孙 厚 将军

汉 代 倪 宽 宰相

魏、晋 孙 历 右将军

魏、晋 孙 旗 平南将军

魏、晋 孙 弼 中坚将军

魏、晋 孙 髦 武卫将军

魏、晋 孙 琰 武威将军

宋、元 朱 现 武节将军

宋、元 赵 成 武略将军

宋、元 赵庭玉 武义将军

宋、元 刘 诠 缥骑上将军

宋、元 綦公直 元帅

宋、元 綦 泰 大将军

宋、元 綦 晋 昭勇大将军

明 孙仰钦 后军都督

明 蒋 贵 平蛮将军

明 李守忠 游击将军

清 成其范 兵部司马

民国 邓天乙 中将(孙中山侍卫长)

民国 李延年 国民党中将

民国 李玉堂 国民党中将

建国后 张太恒 济南军区原司令员、上将

建国后 丁莱夫 志愿军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 王 林 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

建国后 王世恩 东海舰队少将副司令

建国后 黄建华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少将副校长

21世纪 任昱铭 《综艺之星》栏目主持人 “彩虹行动"东营地区推广形象大使

名优特产

广饶肴驴肉

凯银特菜

中国齐笔

小清河面鱼

黄河口鳖

广饶苇席

广饶花边

广饶老粗布

建设成就

广饶县荣誉称号:

(一)2002年

广饶县被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

广饶县被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称号。

广饶县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县。

广饶县被评为全省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和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

广饶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双拥工作模范县。

广饶县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征兵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二)2003年

广饶县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

广饶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

广饶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广饶县被国家档案局确定为全国小城镇档案管理试点县。

(三)2004年

广饶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广饶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

广饶县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

广饶县顺利通过省人居环境专家组的评审验收,被授予“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

广饶县被评为全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

广饶县被评为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

广饶县被评为全省首批生态县建设示范县。

(四)2005年

广饶县获得全国百强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

广饶县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

广饶县被国家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乡镇残疾人试点县。

广饶县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

广饶县被团中央命名全国团建先进县。

广饶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

广饶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

广饶县被省卫生厅命名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广饶县被省科技厅授予全省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县。

广饶县被省纠风办授予全省规范教育收费先进单位。

广饶县获得全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获得全省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获得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

广饶县获得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获得全省农村基础教育先进县荣誉称号。

(五)2006年

广饶县获得全国百强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获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获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获得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县。

广饶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广饶县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广饶县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

广饶县获得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获得全国水利综合执法试点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

广饶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

广饶县被省海洋与渔业厅命名为省海域管理示范县。

广饶县被省建设厅、省建设工程管理局命名为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县”。

广饶县被省人事厅、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命名为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六)2007年

广饶县被评为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广饶县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广饶县荣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

广饶县七乡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饶县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李鹊镇、石村镇、陈官乡、花官乡七个乡镇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第六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广饶县荣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荣誉称号。

广饶县被确定为全省农村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县。

(七)2008年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国家科技进步优秀示范县;

国家卫生县城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典型县;

全国首批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县

中国橡胶轮胎出口基地。

(八)2009年

广饶县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被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命名为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被国家公安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农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命名为2008年度部级平安畅通县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棉纺织名城;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开放分类:
地理文化历史孙武吕剧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61次
最近更新:2012-05-19
创建者:xug5350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淮南袁公路 

辛勤贡献者:

YY_DSK 展开

草叶上的海 展开

庆云乐寿李保坤 

xfeixin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