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吉拉特族
释义

古吉拉特族是南亚印度民族,主要居住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境内。基本属欧罗巴人种,但混有达罗毗荼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成分。使用古吉拉特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梵语词汇占40%。有以梵文天城体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大部分人信仰印度教,少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耆那教、祆教和基督教。中世纪曾建立国家。19世纪上半叶遭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独立后于1960年单独建邦。分拉吉普特、古贾尔、婆罗门和吠舍四大种姓。实行种姓内婚。农村主要穿围裤、头包大头巾。

古吉拉特族-简介

古吉拉特族是南亚民族之一。人口约3780万(1986)。主要分布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境内,毗邻各邦亦有分布。另在巴基斯坦、东南亚和非洲等地亦有少量分布。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中世纪时曾建立国家,中国史籍将其称为“瞿折罗”和“胡茶辣”。19世纪上半叶受英国殖民者统治和分割。操古吉拉特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甘蔗、棉花等。手工业以家织布、金属加工和珠宝首饰业较发达。社会分拉吉普特、古贾尔、婆罗门和吠舍四大种姓。实行种姓内婚。农村主要穿围裤,头包大头巾。城市多穿无领长袖衫或衬衣,外套紧领长衣或西服,戴黑尖帽或甘地帽(船形白帽)。妇女多围裹纱丽。城市居民以面食为主,大米为辅。农村则以高粱、粟米为主食。多信印度教,部分人信伊斯兰教、耆那教、琐罗亚斯德教和基督教新教。

古吉拉特族-地理

古吉拉特北靠拉贾斯坦邦,南接马哈拉施特拉邦,东邻中央邦。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人口有4130多万(1991年)。

古吉拉特族-历史

关于“古吉拉特”一词的来历,说法不一。一种认为,“古吉拉特”是由梵语“古尔贾尔”(瞿折罗)的变音“古贾尔”发展而来。另一种认为“古贾尔”很可能是五世纪时随匈奴人一起入侵印度的一个名为“古贾尔”的民族,他们分布在克什米尔和现在的古吉拉特一带,而其主要定居区是拉贾斯坦。他们初入印度时是处于游动状态,所到之处都有一部分人留下来,并把他们的居住区命名为“古贾尔”。现在的古吉拉特、古贾朗瓦拉、古贾尔康以及西旁遮普一些城市名称的来历都同这个民族有关。据说现在北方邦的萨哈兰普尔城18世纪时也叫“古吉拉特”。公元7世纪玄奘在印度时,西拉贾斯坦还叫“瞿折罗”(古尔贾尔)。9世纪时,拉贾斯坦的北部和中部叫“古尔贾尔特尔”。11世纪初,拉贾斯坦的部分地区仍叫“古贾尔”。由此推断,古代的古尔贾尔比今天的古吉拉特邦面积要大。

古吉拉特族-生产

古吉拉特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全部75%人口在农村。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高粱和玉米等。该邦海岸线长,长达960英里,占整个印度海岸线的1/3,因此盛产食盐,盐产量占全印度的70%。主要工业有纺织业、制盐业、水泥、化肥和机器制造业等。另外有相当规模的军工业。主要矿产有原油、锰、石灰石等。

古吉拉特族-文学

印度西海岸古吉拉特邦人民的文学。10世纪时已有文学作品,但已失传。12世纪时,著名的作品有拉姆金德尔(1093~1174)与古纳金德尔合写的文艺理论著作《剧镜》,沃斯杜巴勒(1180~1250)的长篇叙事诗《英雄纳拉扬·南德》等。14世纪时,诗人斯里特尔·维亚斯所著《拉纳默勒之歌》,歌颂伊德尔的王公拉纳默勒在反对穆斯林统治者的战争中英勇作战的精神。15世纪伯德雅玛纳特.格维的《甘赫代颂歌》(1456),也是歌颂抵抗入侵者的诗篇。15世纪以后,古吉拉特语文学逐渐发展,纳尔辛赫·梅赫达(1414~1480)被认为是它的第一个大诗人。诗人帕勒纳(1434~1514)从《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和《薄伽梵往世书》中取材,写了不少诗歌。这时期著名的诗人还有纳格尔(1500~1575)、维希努达斯 (1564~1632)等。17世纪时,诗人阿考(1591~1656)写诗讽刺虚伪的宗教、落后的习俗和不合理的等级制度;诗人伯勒玛南德(1636~1724)的作品也从印度的两大史诗中取材,揭露宗教的黑暗、种姓的特权以及对妇女的凌辱。18世纪末期,德亚拉姆(1777~1852)的爱情诗《虔诚的抚育》等宣扬节欲和弃绝私利的思想。诗人伯勒赫马南德(1799~1845)和穆格达南德(1761~1824)的作品反对骄奢淫逸的生活,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提倡禁欲主义,他的诗歌尤其得到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欢迎。19世纪末叶,纳尔默德·巽格尔(1833~886)和德勒伯德拉姆(1820~1898) 被称为古吉拉特语新文学的奠基者,后者的长诗《威恩传》等揭露社会的黑暗,号召进行改革。 南德辛格尔.梅赫达(1835~1905) 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卡兰.格赫洛》,为长篇小说开辟了道路。纳沃勒拉姆(1836~1888)著有《纳尔默德.巽格尔传》和《诗人的一生》等,成为文学评论的开创者。 高沃滕拉姆·马特沃拉姆·德里巴提(1855~1907)的长篇小说《萨尔索蒂.钱德拉》,描写一家三代人的命运,阐述了东西方文明之争和印度的历史,谴责英国的殖民政策,倡导民族文化。长诗《爱的印记》(1889)抨击了非爱情的婚姻和野蛮的殉夫习俗。纳纳拉尔.格维迦(1877~1946)是著名诗人,长诗《春节》(1899)以大自然的苏醒比喻恶势力的被战胜,剧本《杰亚和贾因达》(1914)反映了妇女争取权利平等的要求。20世纪20年代以后,甘地的思想对作家影响很大。甘地本人在文学上也有贡献,他的散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这时著名的作家和诗人还有根海亚拉尔.马尼格拉尔.孟希 (1887~1970)、 拉曼拉尔.沃森德拉尔.德赛(1892~1954) 、图姆盖杜(1892~ )以及诗人乌玛辛格尔.乔希(1911~ )。作家本纳拉尔.伯代尔(1912~ )以长篇小说闻名,擅长描写农村生活,代表作是《活着的》和《人间戏剧》。

古吉拉特族-宫殿

古吉拉特的索拉什特拉和喀曲半岛,从前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给那些在武装入侵时逃难的人们和受到自然灾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来自西亚的为了掠夺次大陆财富的武装冲击,或是选择通过西北方开伯尔山口的入侵路线,或是选择通过莫克兰海岸和塔尔沙漠这条更艰难的路线,因此就使得这个半岛相对和平。

18世纪巴洛达的噶克瓦德(Gaekwads)和之后的英国人给索拉什特拉和喀曲带来安定的局面。1818年沃克陆军上校代表东印度公司签定条约,最终确定了近200个王国的边界,并由来自拉吉科特族的行政代表管理。在19世纪余下的年代里,这里政治稳定,古吉拉特族修建了美丽的宫殿和大厦。

1.巴德哈拉堡垒

巴德哈拉堡垒的莫卧儿殿是世界上最不寻常的邮局。它是由古吉拉特的莫卧儿王国长官,沙阿兰(Shah Alam)建立。修了很多建筑,非常有名。人们称为乌代(意为白蚁)。莫卧儿殿有着巨大的拱门、装饰华丽的包厢和馆舍,是历史上有名的巴德哈拉堡垒的一部分。它是由阿赫马德沙苏丹于1411年建立的,这个堡垒曾有44英亩的面积,内设亭阁和花园,但是现在仅有几平方公里,市民们还能看见它那巍峨的圆形堡垒。

2.尼拉哈格宫殿

尼拉哈格宫殿,意为绿色花园,最初是叫胡左尔玛哈(Huzoor Mahal)。它是大约在1875年为年轻的古吉拉特族的拉加.塔克塔辛.苟呵尔(Raja Takhtasinh Gohel)王子修建的,建于夫那加尔城墙外。1933年,尼拉哈格宫殿被一德裔波兰籍建筑师完全修复。维巴德拉辛。苟呵尔(Virbadhrasinh Gohel)王公觉得这个宫殿的维修费用很困难,因为他的财源被断绝,几乎没有什么收入。1986年,尼拉哈格宫殿作为宾馆对外开放。它有14间房间和套间,饭厅(提供大陆食物和玉米粉),茶花园酒廊,宴会和会议设备,图书馆和大广场。

3.艾娜玛哈(古老宫殿)

这是一个美丽的博物馆,建于18世纪,作为当时的玛哈荛.拉克帕特吉(Maharao Lakhpatji)的宫殿。它的大厅,白色大理石上覆盖着镜子,并有镀金的装饰物;地板是具细纹的瓷片,有一个四周被喷泉环绕的讲台。房间也有彩色玻璃装饰的树枝形装饰灯。它坐落在老城区,在一个小的加厚的院内,拥有许多珍贵的雕像。

4.萨拉得巴格宫殿

宫殿位于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里,建于1867年,比例匀称。楼下只有一间客厅,楼上是一间房间。饭厅在另外的一栋楼房,里面展出了玛哈荛(Maharao)的私人物品,包括录象机。最后一个玛哈荛1991死于年英国,他的湖边西面的宫殿改成了一个小型博物馆。这里也展出了他的棺材,这是将他尸体从英国运回印度火葬时用的。

5.那拉克哈宫殿

建于17世纪的那拉克哈宫殿是冈德尔现存未损坏的最古老的宫殿,有石刻的优美的扎罗克哈(Jarokha)包厢,神话般的柱子散布的庭院,精雕细刻的拱门和独特的螺旋楼梯。这个私人宫殿博物馆,展出另人印象深刻的银匣子,这是庆祝巴格瓦特.辛吉(Bhagwat Sinhji)王公作为冈德尔的统治者的二十五周年庆典从山上送信和送礼品用的。他在50周年庆典的时收到许多金匣子中有一个是天平,每次庆典上收到金银文物他都要用天平秤量秤量。

6.冈德尔宫殿

冈德尔宫殿位于古吉拉特的朱纳加尔镇,所有者是克利须那神和月亮神的后代,统治冈德尔超过300年。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冈德尔在巴格瓦特·辛吉王侯的统治下,由于有效的免税经济政策,它成长为该地方最先进的一个地区。

7.宫殿 - 万卡讷尔

万卡讷(Wankaner)王公建立了令人敬畏的兰吉特(Ranjit)维拉斯宫殿,以替代几个世纪以来不太起眼的城市宫殿。这是一个三层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这里是威尼斯、哥特式、拉其普特和伊斯兰风格的混合建筑,有拱门、半球形的尖塔和钟塔。

古吉拉特族-风俗

17.18世纪时,印度社会存在着许多陈规陋习,寡妇自焚殉夫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当时,男人死后,遗孀不许再婚。要剃光自己的头发,并摘去所有的饰品,包括丈夫送给她的手镯、脚镯等。只能躲在一旁为死去的丈夫哭泣,凄惨而无望地度过余生。

印度社会并不是允许所有的寡妇都要自焚殉夫。一个女人如果得不到所在地区总督的允许是不能擅自自焚殉夫的,而总督大都是穆斯林,认为自焚是一件可怕的事件,因此不愿意轻易地批准那些女人的要求。至于那些已经生了孩子或怀孕的寡妇,则绝对不允许她们自焚。因为必须承担养育孩子的义务。那些没有孩子的寡妇如果没有勇气要求自焚,就会受到社会谴责,说不爱自己的丈夫,将会在耻辱中度过余生。那些未能获准自焚的寡妇往往要经历无穷无尽的磨难,她们干最重的活,吃最低劣的食物,让自己过着最为谦卑的生活。

寡妇自焚殉夫在民间得到了推崇。一些寡妇为了得到自焚殉夫准许,往往向所在地区总督手下的办事人员行贿。总督很多时候也是处于无奈而批准要求。当办事人员得到总督允准的消息后,便立刻拿起笛子、锣鼓等乐器,一路奏起音乐,来到死者的家,然后将尸体抬到焚烧的现场去。寡妇的所有亲属也都赶来祝贺,祝在另一个世界中获得荣光和幸运。所有的人都因她的高尚决定而深受鼓舞。她穿戴得就像是去参加婚礼,在众人的簇拥下向远处的柴堆走去。乐曲声和女人们的喊叫声汇聚成一片巨大的喧嚣,人们跳着、喊着、唱着,赞美那个不幸女人的荣耀。此时婆罗门祭司吟诵着经文为她超度灵魂。人们还给这个女人喝一种饮料。这是一种含鸦片的麻醉剂,目的是为了减轻自焚者的痛苦。婆罗门祭司都热衷于主持这种仪式,因为寡妇自焚是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她们佩戴的首饰按习俗将归祭司们所有。祭司们在焚烧后的灰中寻找那些首饰。首饰中有金制的和银制的,即使最贫穷的女人也有铜制的首饰。但在自焚时,她们不佩戴宝石饰品。

火葬形式一般有三种,它们反映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在古吉拉特、阿格拉以及德里等地区,采用的是这样一种方式:殉葬的女人和亡夫在火葬前必须要到恒河中去沐浴干净。一些贫穷的女人甚至从北方不丹王国的边界地区赶着马车来到恒河边,丈夫的尸体装在马车里,而她自己则一路步行数十天的路程。当她来到恒河岸边时,带来的尸体往往腐烂发臭了。可怜的女人先将丈夫的尸体清洗,又将自己洗净,最后她以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勇气走向河边或池塘的柴堆,将自己连同丈夫一起焚毁。由于恒河边缺乏燃料,因此有些买不起柴草的女人只能向人乞讨,以此来完成她们的壮举。火葬的柴堆大约有12英尺见方,很像一张床,为了燃烧迅速,柴堆里还泼洒了油。那些较为富裕的殉夫女人,会在鼓乐队的引导下走向柴堆,她们尽可能多地戴着项链、手镯和脚镯,有时边走还边跳着舞蹈。女人半躺在柴堆上,她的头靠在一根木条上,而腰部以下则被捆绑着,这样做的目的是怕她忍受不住烈焰的烧灼而跳下柴堆。人们将她丈夫的尸体,呈十字型地放在她身上。接着,她的亲属和朋友们会交给她一些东西,有信件、一小块布、鲜花、银币等,让她把这些东西捎给他们死去的亲人。等到没人再交给她东西时,她还会大声问三声,看还有什么使命需要她到天国去完成,然后她将这些东西用布包好放在自己胸前,并要求祭司们为她点燃柴堆。她始终嚼着槟榔,直到火堆燃尽。由于恒河附近的柴草紧缺,这些柴堆通常只能将殉夫者烧死并烧焦,而不够将她与她的丈夫烧成灰烬,所以他们的焦尸最后往往就被放入了恒河,顺流漂走或被鳄鱼吃掉。

在科罗曼德尔海岸地区,寡妇自焚通常是挖一个很大的坑,有9到10英尺深,长度和宽度约在25到30英尺,然后扔进许多木柴,并倾倒进了助燃的药料。人们先将坑里的木柴点着,然后将死者的尸体抬到坑边。这时,殉夫的寡妇一边跳着舞一边向焚尸坑走去。她嘴里不停地嚼着槟榔,伴随着她的是亲友和祭司们,前面还有人敲着锣鼓。来到燃烧着的坑边后,她要围着坑绕行三圈,和所有的亲人朋友拥抱告别。等她站定后,婆罗门祭司们将她丈夫的尸体扔进坑里,然后将她背朝着坑推下去。这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将一罐罐的油和药料向坑里倾倒,使火焰一下子吞没了她。很快,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在科罗曼德尔海岸另外一些地区,寡妇并不是活着被烧死的,而是先被处死之后再进行焚尸。通常由祭司们在沙滩上挖一个不太大的坑,然后将丈夫的尸体和寡妇放入坑中,再向坑内填沙子,直到沙坑被填满为止。在此之后,他们便在坑上蹦跳,等确信下面的女人已经窒息死亡时,才将两具尸体挖出来火葬。

古吉拉特族-节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两大重要节日之一。希吉拉历9月(公历2月左右)。(2)古尔邦节,伊斯兰教两大节日之一,意译“宰牲节”。希吉拉历12月10日(公历4月左右)。

其他节日

节日 (1)杜尔迦节,孟加拉人最大的节日,每年约9~10月间举行。(2)酒红节,音译“霍利节”,每年2月底,3月初举行。(3)灯节,音译“迪瓦利节”,印度教最隆重的节日,每年10~11月间举行,通常全国庆祝5天至半个月。(5)娑婆室伐底节,一译“萨拉斯瓦蒂节”,意为“知识女神节”、每年1~2月间举行。(6)扎格纳乘车节,每年6~7月间,在沐浴后的第15天举行。(以上均为公历)

耆那教节日 摩诃毗罗节,纪念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即大雄)的节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