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蛤 |
释义 | 1 汉语汉字蛤 <名> (形声。从虫,合声。本义:蛤蜊) 同本义。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与螃蟹);蛤灰(以蚌蛤壳烧成的灰);蛤像(蛤蛎的佛像);蛤蛎(即蛤蜊) 2 动物◎ 简介蛤(clam)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Bivalvia)无脊椎动物。已知12,000多种,其中约500种栖于淡水,其余的为海栖,双壳类通常栖于砂质或泥质的水底。严格来说,蛤指具两片相等的壳的双壳类动物。内脏团前後各有一束闭壳肌连于两壳之间,用以闭壳。有强大、肌肉质的足。蛤通常埋于水底泥沙中近表面处至0.6公尺(约2呎)深处。很少像某些其他双壳类动物那样在水底移动。多数蛤类栖于浅水水域,埋于水底泥沙中免受波浪之扰。深海团结蛤(Abra profundorum)曾在太平洋中4800米深处发现。 ◎ 习性蛤将水从进水管吸进,又从出水管排出,从而进行呼吸和摄食。鳃上无数纤毛摆动将水流驱动。另一些纤毛将流入的水流中的食物滤出,与黏液黏结,运入口中。雌体将卵释入水中,在此与雄体排出的精子相遇而受精。幼体自由游泳一个短时间,然後沉埋于水底生活,少数蛤类,如芽蛤属(Gemma)的种类,进行体内受精和发育。 ◎ 种类蛤类的体型大小差异极大,小者如骨节心蛤属(Condylocardia),长仅0.1毫米;大者如产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大砗磲(Tridacna gigas),宽1.2米。 许多蛤类,包括圆蛤、女神蛤和海螂可食。帘蛤科(Veneridae)的可食种类有北圆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又称樱桃核蛤、小颈蛤、硬壳蛤)和南圆蛤(M. campechiensis)。北圆蛤长约7.5~12.5厘米;壳白色,无光泽,厚实,圆形,具明显的同心圆纹;分布于圣罗伦斯湾至墨西哥湾一带的潮间带,是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食用蛤。南圆蛤长约7.5~15厘米;壳白色,重而厚实,分布于乞沙比克湾至西印度群岛一带的潮间带。 太平洋女神蛤(Panopea generosa)分布于从阿拉斯加至下加利福尼亚沿岸,钻入潮滩60~90厘米深的泥中;壳白色,椭圆形,长15~20厘米;重量可达3.6公斤。大西洋女神蛤(P. bitruncata)与之相似,分布于从北卡罗来纳至墨西哥湾一带沿岸海域。 海螂(Mya arenaria)俗称软壳蛤、长颈蛤、蒸蛤,为汤和杂烩的常用材料。分布于所有海洋,钻入深10~30厘米的泥中;壳呈灰白色,卵圆形,长7.5~15厘米。 斧蛤属(Donax)的种类也常用于肉汤和杂烩,南斧蛤(Donax variabilis)长1~2.5厘米;粉红色、黄色、蓝色、白色或淡紫色,分布于从维吉尼亚至墨西哥湾多沙的海滩。北斧蛤(D. fossor)长1~12毫米;黄白色,有淡蓝色辐射线纹;栖于长岛至新泽西州开普梅(Cape May)一带的浅水水域。 通常不作为食品的蛤类包括血蛤科(Sanguinolariidae),中韧蛤科(Mesodesmatidae),篮蛤科(Corbulidae),帮斗蛤科(Pandoridae)、色雷斯蛤科(Thraciidae)和海笋(piddock)。肌朿蛤属(Myalina)已灭绝,在地层对比方面十分重要。 ◎ 营养价值蛤蜊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0.8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4.6克,灰分3克,钙37毫克,磷82毫克,铁14.2毫克,维生素A400国际单位,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每千克干蛤含碘2400毫克。又食部每100克含抗坏血酸5毫克。 ◎ 食用功效蛤蜊性味冷,无毒(《嘉佑本草》)。味咸,寒,无毒(《日用本草》)。味甘,大寒,无毒(《饮膳正要》)。保健功能是滋阴,利水,化痰,软坚。治消渴,水肿,痰积,痞块,瘿瘤、崩、带、痔疮(《中药大辞典》)。 《本草经疏》说:“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本草会编》:“蛤蜊,生东南海中。白壳紫唇,大6~9厘米者,闽、浙人以其肉充海错,亦作为酱蘸,其壳火煅作粉,名曰蛤蜊粉也。” 类似蛤蜊的动物还有西施舌和文蛤。西施舌又称车蛤,为蛤蜊科西施舌的肉,生活于浅海泥沙滩,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性味甘咸,平;滋阴养液,清热凉肝,明目。 3 聊斋故事◎ 原文在聊斋故事中,有一篇文章叫《蛤》,其原文如下: 东海有蛤,饥时浮岸边,两壳开张;中有小蟹出,赤线系之,离壳数尺,猎食既饱而归,壳始合。或潜断其线,两物皆死。 ◎ 译文东海有一种叫蛤的小动物,它在饥饿时就爬到岸边,把两壳张开;里面的小蟹出来,有一根细细的红丝线使蛤壳与小蟹连着,小蟹在离壳几尺远的地方觅食,吃饱后它又回到壳里,两壳就闭合起来。有时候那根丝线不慎被弄断了,则小蟹连同蛤壳就都要死掉。 4 蛤士蟆哈士蟆又名哈什蚂,黄哈蟆,油哈蟆,红肚田鸡,雪蛤等,是中国东北长白山特有的珍稀的野生动物。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青海、四川等地。蛤士蟆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的一天,天宫的三位仙女来到长白山天池沐浴。这时,空中飞来一只仙鹤,口中衔着一枚红果,它将红果放在了小妹的衣服上,便飞走了。三姐妹浴后穿衣,小妹发现了红果,红果散发着香甜的气味,小妹不声不响将其含于口中,忙碌中,红果竟咽入腹中。三姐妹欲回天宫时,小妹自觉身子沉重,难以飞起,无奈两位姐姐飞回天宫,小妹却留在人间。 小妹误食红果后便怀孕了,它日过后生育一男,取名大罕。小仙女深知自己秉承天意,养育天子,为了儿子强壮、聪明,她经常给儿子焖蛤士蟆,炖人参、食灵芝。大罕长大了,一天母亲将大罕叫到身边,讲述了他的来历,告诉他是上天所生,他将成为一朝君主,普天下众生,此乃天意。天意不可违,不要让母亲失望,你下山去吧,临行前,母亲又嘱咐道,你吃的蛤士蟆(林蛙)、人参、灵芝等,我已遍撒长白山脉,你适时取尔用之。大罕下山,说服百姓,统一部落,日渐强大,终于打败大辽,建立金国,建都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永陵)。 努尔哈赤得天下后,不忘祖训,将哈士蟆油列为宫廷贡品。焖哈士蟆列为满汉全席的一道名菜。 “哈士蟆”在女真族语的意思表示圣洁和神圣的意思。” 【性能]味甘、咸,性微温。能滋养补虚,益肾气。 【用途】用于体虚营养不良或小儿疳积,瘦弱少食;肾气虚衰,阳虚精少。 【用法】煮汤,入菜肴等。 【制作】 一、先把一个蛤士蟆(或3-5克)掰碎成很多小块,用温白开水在小碗中浸泡十几个小时,会成为晶莹雪白的糕状,泡开了以后放点冰糖,隔水稍微蒸(炖)一下就可以食用了。切记要温火,最好是不超过80-90度,以保存其营养成分。 二、食用时取拇指大小一块约5克重,置于温水中泡12个小时,体积可膨胀十几倍,加入冰糖,枸杞子,水果等微火顿服。 三、取拇指大小一块,买一斤一般的白酒,浸泡12小时,待其涨开后,加入少量水,冰糖,微火炖制5~6个小时,直到其酥烂,服食每次一汤匙,这样一小块大概可以发一奶锅那么多,用玻璃瓶封装好,放在冷冻室,基本上可以吃一个星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