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葛书明 |
释义 | 《中国摄影家大辞典》这本厚厚的中国摄影界的名人实录,汇聚了中国摄影界的500位精英,这无疑体现了它的专业价值与权威性所在。葛书明就被1989年中国黄河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摄影家大辞典》收入其中。葛书明,1946年生人。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满族,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86年任文化局副局长。 葛 书 明 在依兰这座小城的街头巷尾,当你提起葛书明这个名字时,不见得有人知多少,但说起照相的老葛,便无人不晓。老葛的性格开朗豁达,酷善交友,加之脸方面善与秃顶、落腮胡须、车轴汉子的体态更易接触沟通。同事、朋友不论年老年少的都叫他老葛,就连年龄高于他很多的县领导也很自然地称呼他——老葛。 老葛接触摄影较早,参加工作以后,在大修厂就与摄影有染。由于工作突出,略有才气,后期调入农机局政工组,工作不久又被正式调入县委宣传部。从此,老葛便堂而惶之地操起了照相机,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 相机就是他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最好工具。走上县委宣传部通讯报道位置的老葛,如鱼得水。工作上的方便,自己的爱好,每天起早贪黑,忘我的工作,拍摄了大量的生动感人的新闻图片、生活纪实和大气唯美、具有震撼力的风光摄影作品。为了拍摄《泉水叮咚响》 这副风光摄影作品,他多次走进北山东北沟,爬山越岭,涉水觅路,忍受蚊虫叮咬寻找拍摄点,研究天气。最后他终于等来了一个理想的天气,按下了久等的快门。当时,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尽强烈,而老葛已经站在环抱的高度,把一泓泉水从山间飘过,五彩斑斓,清澈见底的场景收入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保护大自然留给人类财富的重要性。然而,这幅作品先后入选广东省、黑龙江省、北京三省(市)影展。他常说:拍摄风光是每位摄影人都渴望用手中的相机,将稍纵即逝的美丽景色在瞬间永久凝固。 多年来,在爬山涉水极其艰苦的摄影条件下,他不仅拍摄出大气唯美的风光作品,获得多项奖项。同时他的生活纪实作品也拍的炉火纯青,达到极致。文革后,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工作。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触发了他的新闻灵感。老葛马上把镜头对准了教育工作者,深入生活,观察扑捉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在看到自己学生的名字登在报刊上的喜悦心情。该作品用光到位,构图讲究,人物表情生动自然,不乏是一幅极好的作品。这幅《园丁的欣慰》当年入选黑龙江省十二届影展。还有《时间金钱》这幅作品也入选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影展。 有人说:摄影是老葛人生的全部,这话一点都不假。他的习惯就是相机不离身,人走哪相机就在哪,相机在哪,他就在哪。外出,相机也不离身。1986年,县里组织拍摄《可爱的依兰》电视片,他的任务是联络北京的名人名家,完成片子后期制作。当时是邀请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铎、虹云作为电视片的主持人。为此,他多次前往 于北京,联络此事,为电视片的最后完成鸣锣开道,铺平道路。他带着相机去北京与陈铎、虹云多次接触,在工作中拍摄了很多的纪实作品,其中《中央电视台陈铎、虹云》摄影作品,在1985年黑龙江省影展中展出。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春来了》、《战雪灾》等,都在黑龙江省第十三届摄影展中展出。 都说:满族人的性格豪爽,善吃肉、喜喝酒,这些元素在老葛这个满族人的身上全部体现。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平时里,酒这个东西在老葛那都是必不可少的。每每他拍摄了一些好的作品时,就带着他的作品与同行或同事喝上它二两小酒,征求意见也吧,显摆作品也好,边喝边聊,时时说出他的想法,时时让你品头论足,乐在其中。同时,这酒也让他联系交往了很多的朋友,尤其是那些农民、工人、干部的朋友,为他的拍照提供了有力的素材、信息,与帮助。 梅花香自苦寒来。老葛摄影的一生:是勤奋务实的一生;是酸甜苦辣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只有耕耘才有收获,老葛1982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1985加入黑龙江省摄影学会,同年任佳木斯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老葛:是一个积极面对人生的人、勤奋工作的人,感受快乐的人,一个通过镜头关注社会的人。用他与众不同的审美观与价值观,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我们的生活,也定格了自己的人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