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跷狮子
释义

高跷狮子

高跷狮子俗称“跷狮”,流传于新洲河西举水两岸的张店、孔埠、李集、方扬、仓埠、周铺等地,盛行于周铺、仓埠、张店。

舞蹈特点

高跷狮子由“高跷”与“戏狮”两部分组成。表演时,先由6~8人表演跷上技巧,如“劈叉”、“一炷香”、“黄鹰展翅”、“翻肚”、“双插”、“双挂”、“张飞卖肉”、“空中飞人”、“倒挂金钩”、“三层搂”等。接着,由2人踩着高跷,披上“狮皮”,表演“戏狮”。通过狮子“喝水”、“嗒嘴”、“觅食”、“搔痒”、“打盹”、“舔脚”、“打滚”等生活动作,生动地表现狮子的各种情态和可爱的形象。

起源发展

高跷狮子起源甚早。据民间艺人张干成讲,张旗牌的“狮子”在新洲颇负盛名,这个地名与跷狮的来源都与明代张炳祖有关。传说张炳祖的祖父张德胜颇具才干,元末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曾任副先行官,后来落户在仓埠地区。定居后,他的孙子张炳祖随其父习文练武,做了旗牌官,此地始名为“张旗牌”。张炳祖出身行伍世家,他见当地春节有玩狮子、踩高跷的习俗,便将武术的套路融于其中,由张家子弟组班习练,形成了高跷狮子这一民间艺术形式。高跷狮子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表演形式

高跷狮子不仅在舞狮中增加了高难的踩跷技巧,还弥补了“地狮”在地上表演,外围人群不便观看,以及“天狮”需用方桌叠台搬撤的不足。此舞动作惊险、场面壮观,在表演中,不仅着意表现狮子的形象和情态,还要显示武术功力和杂耍技巧。首先是“上跷”与众不同。其方法是先绑一只跷,然后单腿上跷立住,成“金鸡独立”状,再绑另一只跷,并作为舞蹈的开场。其次是在动作上力求难度和惊险,如“狮子打滚”、“狮子朝阳”、“喝水”、“搔痒”、“坐肩”、“双挂”、“空中飞人”等。有的踩跷腾空,有的踩跷负重,有的踩跷跨步,有的踩跷爬高,十分惊险。“黄鹰展翅”则犹如矫健的雄鹰,“三层楼”恰似座座高塔.场面尤为壮观。“狮头”的制作工艺精致,富有立体感;“狮皮”采用绿毛、红脊红边,形象醒目、突出。

伴奏乐器

高跷狮子用锣、鼓、钹等打击乐伴奏。其口诀是:“锣叫狮子走,狮子叫锣歇”。音乐与舞蹈配合自如、默契。

发展现状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高跷狮子常与“彩船”等形式联合表演,或于街头巷尾,或于场院门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