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血粘 |
释义 | 高粘血症,是以血液粘稠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综合征,血液粘稠度增高后,血液阻力加大、流动缓慢致组织血液灌注量显著减少而使心脑等器官产生缺血、缺氧的一系列表现,如胸闷、胸痛、头痛、眩晕、耳鸣、视觉障碍、四肢麻木、肿胀等,严重者形成血栓,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一系列严重疾病。所以需要及早治疗。 类型分类血粘度增高分五种类型!由于各种血液粘度增高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1)血浆粘度增高型 血液除去血细胞成分外即为血浆。血浆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蛋白含量。当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多时,可引起血浆粘度增高。此类血粘度增高常见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 一般用血液稀释法及血浆置换法降低血浆粘度,并可用藻酸双酯钠进行治疗。 (2)血细胞聚集增强型 此类型血粘度增高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和红细胞本身粘度增高所致。许多血小板和红细胞粘在一起,形成微小栓子,阻塞血管,血流因此而缓慢。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粘度增高多属此型。 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蛇毒制剂以及肠溶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药物治疗,以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 (3)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型 红细胞有一种特殊的变形能力,即形体伸缩性很大,这样才能通过比自己纤细得多的毛细血管,以保证微循环的血流灌注和营养供应。一旦这种变形能力减弱,势必会影响红细胞的自由活动,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加,血液粘度也随之增高。老年人的血液粘度增高,大多与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有关。 此类血粘度增高可口服卡兰片、抗栓丸、脑益嗪等药物进行治疗。 (4)高压积型 此类血粘度增高是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多所致,常见于40~60岁的中年人。由于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过多,使血流变得粘稠,进而导致血流缓慢,影响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这种因红细胞过多引起的血粘度增高,可以采用血液稀释法进行治疗,一般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706代血浆可使血液粘度恢复正常。 (5)全血粘度增高型 上述几种引起血粘度增高的因素同时存在称为全血粘度增高。这一类型血粘度增高多见于糖尿病和肥胖心血管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综合治疗,除长期服药外,需定期输液稀释血液。 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增高是一个综合指标,可以说除了血液稀释以外,很难找到一个能针对各种原因的降低血液粘度的药,但是中国传统茶饮料,据研究能从降血脂,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性等多方位降低血粘度,其有效成分茶色素已被提取制成药品。 中医理论概述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气虚则无力运血,气滞则血运受阻。节日饮食无度容易导致血液粘度升高。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一旦粘度升高,血液的流动就会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细胞等极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也会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变窄,甚至形成血栓,从而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 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气虚则无力运血,气滞则血运受阻。阴虚时营血减少,清气不行,血液不运;阳虚时不能气化,气血瘀滞。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 在临床上,一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血粘度升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升高,伴心悸怔忡、气短乏力、胸闷心痛、舌苔薄白、舌质紫暗并有瘀点或瘀斑、脉涩结代等。 在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通络散瘀为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具体方药为黄芪、党参、白术、柴胡、陈皮、三七、桃仁、桔梗、当归各10克,升麻、红花、炙甘草各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也可选用中成药,如复方丹参片,每次服4片,每日服2次;或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服一支,每日服两次;或舒心口服液,每次服一支,每日服两次。 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升高,伴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腰痛如刺且固定不移、舌淡苔薄、舌边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等。 在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为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具体方药为桃仁、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泽泻、瓜蒌、三七、陈皮、枳壳、桔梗各10克,红花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也可选用中成药,如脑血康滴丸,每次服10丸,每日服3次;或三七片,每次服5片,每日服3次;或复方丹参片,每次服4片,每日服3次。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升高,伴疲乏无力、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躁易怒、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甚至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在治疗上应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为主,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具体方药为枸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天冬、麦冬、石斛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也可选用中成药,如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服一支,每日服3次;或精乌冲剂,每次服10克,每日服两次;或鱼鳔丸,每次服10克,每日服两次;或牛蒡螺旋藻颗粒,每次服一袋,每日服3次。 脾肾阳虚型主要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升高,伴形寒肢冷、面色恍白、腰膝酸软、少腹冷痛、腹胀便溏、面浮肢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薄白滑、脉沉细弱等。 在治疗上应以健脾温肾为主,可选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具体方药为制附片、党参、白术、炙甘草、干姜、苏子、葶苈子、桂枝、泽泻、黄芪各10克,猪茯苓15克,椒目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也可选用中成药,如金诃降脂胶囊,每次服两粒,每日服3次;或降脂平片,每次服4片,每天服3次;或消补减肥片,每次服6~8片,每天服3次;或济生肾气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 控制预防多饮水饮水要注意时机,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每天最好不少于2000毫升。 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这些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具类似阿司匹林作用的抗凝食物有山楂、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调脂作用的有山楂、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 合理的饮食搭配少食动物内脏及动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平时宜吃清淡的食物,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多食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有利于改善血液粘稠度,是血栓不易形成。 治疗措施基本措施可服用阿司匹林40毫克,一日1次;维生素C100毫克,一日3次;潘生丁片50毫克,一日3次;中成药复方丹参片3片,一日3次。上述药物有改善血管壁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水蛭素与高血粘水蛭素在高血粘治疗中的药理作用: (1)抗凝血作用 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阻碍血液凝固,20mg水蛭素可阻止400g血凝固。水蛭的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也同样具有强抗凝血酶作用。国外报道水蛭素是世界上最强的抗凝血酶物质,它与凝血酶的亲和力极强,在很低浓度下可中和凝血酶。 (2)抑制血小板聚集 水蛭素提取物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集聚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也能明显抑制正常人血小板聚集,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3)溶解血栓作用 水蛭在体外对纤维蛋白发生较强的纤溶作用,其活性显著高于丹参和大黄,而且在体内也具有纤溶活性。能使家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显著缩短,因此水蛭素可活化纤溶系统,溶解血栓,还测得水蛭素提取物可使全血或血浆粘度值及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 试验证明水蛭素能降低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对正常大鼠的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还原比粘度有明显降低作用;临床观察显示,水蛭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因血液流变性异常而出现的浓、粘、聚状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方剂鲜姜500克(洗净切成片),冰糖250克,白米醋一瓶。泡在一起,一周后饮用。每天早、晚各饮一匙,同时吃8片姜。此方既治高血压,并对血黏、血稠也有疗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