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校蹭饭族 |
释义 | 简介5元钱能吃到什么,二两螺蛳粉还是两个烧饼随着物价上涨,邕城不少单身人士想到了节省伙食费的“妙招”——那就是去高校“蹭饭”。因为在高校饭堂,5元钱足够解决一顿温饱了。人群中,一些西装革履白领装扮的年轻人及年纪较大的中年男子出现在视野里。观察发现,这些人从着装和谈吐上看并不像校内学生和老师,而且他们是搭乘交通工具来吃饭。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些就是“蹭饭”者。南宁大部分高校都存在这样的“蹭饭族”。 现象最牛蹭饭者:一人拥有3所学校就餐卡 吴天在众多的蹭饭者人群中十分低调,但他却有可能是拥有南宁市高校饭卡最多的“蹭饭者”了。在吴天的钱包内,存放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中医学院”3张饭卡。家住在南宁市明秀路的吴天,他吃午饭大多数都是在这些高校解决。在吴天看来,高校的饭菜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卫生状况要比校外的好。说起“蹭饭”的历史,吴天说,3年前他和几个朋友到广西大学玩,中午时就在学校办了一张临时饭卡,吃完饭后他发现学校饭堂的快餐要比外面的好吃。于是,他就一直将这张临时卡保存下来。 随后,由于经常到广西师范学院、广西中医学院一带做事,吴天干脆委托朋友办理了两所学校的饭卡,以备不时之需。有了这3张饭卡,吴天的午餐基本就在这3所高校解决了。 原因细算经济账:高校“蹭饭”每月可省500元 28岁的郭钟在广西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每月工资大约2000元。虽然和爱人一起租住在南宁市新阳路,可郭钟却乐意做一名“蹭饭”者,每天晚上都从单位坐车来到广西大学饭堂,买好快餐后再乘车回家。“菜价太高了,做饭不划算还麻烦,这样能省点就相当于多挣点”。 郭钟表示,去高校“蹭饭”,一天省个15元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样下来,一个月就是500元左右。 在校园蹭饭的不外乎3类人群,一类就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第二类就是住在校园附近的单身青年或者情侣;最后一类就是经常在校园附近开展业务的业务人员。 附近的一些上班族为了省钱,不约而同地前去蹭饭。这些上班族说,继 “豆你玩”、“蒜你狠”之后,他们渐渐感到,工资的涨幅明显赶不上物价的上涨步伐,因此,到高校食堂去,省钱是“王道”。 师生反应师生们表态:“蹭饭族”浪费学生吃饭时间 面对逐渐增加的“蹭饭族”,高校师生对此持何态度呢广西大学学生小韦告诉记者,随着“蹭饭族”增多,同学们明显地感受到食堂更加拥挤,进食堂争座位压力加大,她担心“随着蹭饭者数量的增长,吃饭的排队时间延长,找不到就餐位,就餐环境恶化更浪费时间”。 学校措施加收20%补偿费 高校限“蹭饭族” “我们是高中住校生,每天都在附近的高校食堂吃饭,可是近日突然发现食堂给我们涨价了。”有高校附中学生反映,他们每天吃饭的成本增加了3元左右。 校外学生:每次刷卡要多刷20% “最近在餐厅吃饭,都要被多刷20%。”西工大附中一名高中住校生说,入学时,老师就告知他们可以在附近的西工大餐厅吃饭,价格便宜,可以办一张临时卡。“我一个月给卡上充500元,一天三顿都在餐厅吃。” 他发现刷卡时,标价6元的牛肉面,却刷7.2元,询问后才知道,餐厅对本校大学生价格不变,对校外人员多收20%。这样算下来,他每天要多花3元左右,一个月多支出100元左右。 在该高校美食广场,有很多身穿西工大附中校服的学生在此吃饭,一名高二的男生说,一份炒菜带一份米饭,虽然标价还是5元,他们要被刷掉6元。 校方:分类价格应对“蹭饭族” 在该餐厅一进门处,贴着一张《关于在学生食堂实行分类价格》通知,说明为应对物价上涨,稳定学生餐厅饭菜质量、价格,按就餐人员类型实行不同价格收费,学生就餐原有优惠价格不变,教工(含临时聘任制员工)就餐在原优惠价格基础上加收10%;外来人员就餐在原优惠价格基础上加收20%。 餐厅有关负责人说,该校属于部属院校,为保证大学生伙食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部里给该校新老校区一共补贴了300万元。为保证饭菜质量、价格稳定,学校决定实行差异化经营,以此应对校外“蹭饭族”。近几个月,就他们一个餐厅,与往年同期比每月要亏损20%到30%。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