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赣州开发区 |
释义 |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赣州市西城区,是国家级开发区,辖4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219平方公里,人口26万。2009年2月市委作出组建大开发区的重大决策,成立赣州开发区党委,统一领导和管理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香港工业园区党委、赣州出口加工区党委。 区情概述赣州开发区开发区位于赣州市西城区,于2010年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现辖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2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万。与河套内老城区仅一江之隔,大广、厦蓉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出入口,京九铁路、赣韶龙铁路在区内设有货运站台;从区内出发前往4D级赣州民航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只需15分钟车程,区内已开通九条公交线路,交通便利,出行方便。2009年实现GDP51.2亿元,同比增长36.1%;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40亿元,同比增长33.2%;财政总收入实现6.51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50.99%区内设有国家级赣州出口加工区、赣州香港工业园、赣州综合物流园区、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江西省钨和稀土产业基地、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赣州开发区积极策应赣州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紧紧围绕 “赣州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全市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全市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极、赣州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的主载体、赣州市中心城市的新城区”发展定位,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 园区内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园区道路、水、电网络;初步形成了以电话、互联网为主的现代通讯网络;逐渐形成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了商贸、生产资料、金融、人才为主的市场网络。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已获国务院批准,已开工建设。 经济发展赣州开发区高度重视民生,力创和谐社会。着眼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和落实了失地农民过渡生活补助、失地农民子女大学就学补助、免费劳动技能培训、自主创业6年税费补助、大病重病救助、失地农民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等惠民措施,切实解决失地农民“耕作无地、就业无岗、保险无份”的三无问题。 近几年来,赣州开发区紧紧围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招商,迅速积聚了一批优质企业,2005年8月以来,引进了章源钨业、华茂钨粉、斯登达钨业、英洛华磁业、昭日稀土、华京稀土等世界同行业顶尖战略投资者和有色产业精深加工项目30个,签约资金42.43亿元;引进了王氏国际、王氏港建、港钜电子、台达电子等国际知名电子企业;引进了年产200万台套汽车变速器的德国格特拉克公司等机械制造龙头企业。 为优化客商和企业服务,赣州开发区实行优化发展环境季测评制度,对客商和企业反映的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整改;成立了办证办照服务小组,派驻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专门为企业和客商办理有关证照;制定并实施了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代办跟办、首问责任、明查暗访、责任追究等制度。组建了客商投资服务中心,专门帮助客商和企业处理协调有关问题。并设立了专职机构,负责企业招工、引进人才、员工培训等工作,着力推进企业招工难等问题的解决。 目前,赣州开发区已逐渐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地区环境优美,人气旺盛、商务繁荣、创新活跃、产业蓬勃发展的区域,逐渐成为赣南最具现代化、国际化特色的区域和经济增长点。 产业优势园区内已有300多家企业落户,其中规模企业100家,初步形成了钨和稀土深加工、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新能源等特色产业,提升了现代轻纺、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 1、钨、稀土深加工产业。现有中国五矿、江钨集团、浙江横店集团、金力永磁等企业落户,下一步开发区将利用赣州市钨、稀土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打造世界知名的钨硬质合金及刀钻具生产基地,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生产基地。 2、新能源产业。利用赣州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主要有美国FARASIS锰酸锂汽车电池生产企业、赣州科慧电子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赣州永旭光电有限公司LED灯生产企业等企业入驻园区。 3、电子电器产业。现初步形成铜材加工、电容电阻、线路版印刷、成品组装、包装彩印、报关物流一条龙的产业链配套体系。2010年5月,世界500强新加坡伟创力落户开发区,将形成较完整的电子电器产业链。 4、机械制造产业。已落户的企业主要有格特拉克(赣州)有限公司、赣州五环机器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变速箱零部件、同步器、变速操纵系统和活塞环等项目。 5、轻纺产业。以华坚集团、东佳鞋业、拼牌服装、曼妮芬内衣为代表的众多轻纺企业落户工业园,形成了针织、服装、鞋帽齐全的产业集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