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实物 |
释义 | 实物是物质的基本形态,在这里实物是指静止质量不等于零的物质。也就是说,物质世界是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实物粒子所组成,这些粒子具有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变质量。这就是机械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纲领。 释义词目:实物 拼音:shíwù 基本解释 1. [material object]∶现实的具体的东西 临摹实物的图画 2. [in kind]∶实际应用的东西 实物工资 详细解释 1. 实际应用的东西。 唐 李德裕 《论河东等道比远官加给俸料状》:“伏望今日以后,户部却与实物,仍及时支遣。”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工人赶到门口,马上把钞票往小洞外边塞,自己家属在门外接了钱,飞也似的奔到米店油店和百货店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把钞票都变成实物,然后才能安心回到家里。” 2. 真实的东西。 鲁迅 《书信集·致陈烟桥》:“我看先生的木刻,黑白对比的力量,已经很能运用的了,一面最好是更仔细的观察实状、实物;还有古今的名画,也有可以采取的地方,都要随时留心,不可放过。” 徐特立 《各科教学法讲座》:“因为实物不过是脱离了它的产地的实物,它是加了人工保护的东西,所以我们如果停止在实物教学,则对于实物产生的实际环境,就不会了解。” 3. 指具有相对静止状态的质量的基本粒子所组成的物质。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基本概念德谟克利特的原始表述原子论纲领坚持实物粒子与虚空的绝对差别,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始表述中,原子等同于存在,虚空等同于虚无,原子的运动是决定论的,排斥任何机遇和偶然性;伊壁鸠鲁把原子论修正为具有偶然自发运动的不完全决定论的新形式。在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亚里斯多德学说,坚持月上世界和虚空充满了以太和以太构成的天体,认为真空不空;月下世界的普通物体是土,水,火,气的各种混合物。原子论纲领在近代的复活,对新物理学和化学的诞生起了巨大的作用,形成了不同于亚里斯多德的宇宙有机体的理解模式的,新的机械论的自然秩序理想。但是,以太的幽灵仍然萦绕在机械论的宇宙体系中,笛卡儿一方面坚持包括动植物在内的整个自然界必须作出机械论的说明,另一方面追随亚里斯多德,主张真空不空,充满了各种以太旋涡,物质结构是连续的,运动是完全相对的,比力更为基本,没有瞬时穿越虚空的超距作用,天体的旋转动力来源于以太旋涡。笛卡儿的以太物理学在定量描述方面困难,而且在经验事实受到反驳,在与牛顿力学的竞争中很快衰弱,但是因为与牛顿力学一起共同形成机械论的总纲领,他的很多构想在未来的电磁场论中以新的方式复活了。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和反驳,从来不是决定性的,一个失败的理论的核心纲领可以成为启发新理论的纽带。 牛顿观点在牛顿看来,原子和以太都是假说性的物理概念,他基本上倾向于原子论,而且提出了光的粒子说,但是为了理解光的传播和引力相互作用的某些现象,他有时也求助于以太。提出光的波动理论的惠更斯,当然把以太视为光传播的媒介。牛顿从固体不太会变形这一属性中经过理想化得到刚体概念,而后借助于原子论的类比,引入质点这一数学概念表述力学。质点不像原子那样具有广延性,代表着忽略物质空间结构的数学理想化。质点的概念,同时代表着物质世界绝对无限可分的形而上学理想,以及把连续时空作为物理现象序化手段的数学理想,形成了新的机械论自然秩序理想的逻辑起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