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孜州行政学院 |
释义 | 学院概况学校地处甘孜州康定东大街,背靠国道318线,左右与州石油公司、州物资公司相邻,隔街与州武警支队和正在开发中的商品住宅楼相望,是康定城中的一所干部(成人)学校。 学校占地约24亩(其中教学试验基地5亩),大小房屋共12幢(含生产基地平房1幢)总建筑面积为22415余㎡,包括教学楼一栋1787㎡,综合楼一栋3270.8㎡,学员楼两栋3313 ㎡,教职工宿舍五栋共12359㎡,学员餐厅一个265㎡,能同时容纳150人就餐。 学校现有教室23间,大小会议室6间,能同时容纳1300多人学习,其中大型教室可容纳200余人。另有多媒体教室1间,网络多媒体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中。学院计算机房两间,原有教学用机486、586计算机80台,已逐年淘汰,新购置PⅢ850计算机40台,P4——1.5多媒体计算机40台,IBM教学用机2台,服务器兼容机1台,现已着手在网络多媒体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校园教学网并连Internet。 学校现有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类、交通运输工具类、通用及专用设备类)原值约为612万元。 目前学校有挂牌五个(甘孜州行政学院、州民族干部学校、州职工业余教育学校、州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甘孜州干部计算机应用考核中心)。学校目前内设有行政办公室、组织人事科、总务科、教育处、团校委和汉语文、藏语文、管理学、政史地等专业教研室。核编100人,现有教职员工78人。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56人,专职教学人员42人,副教授(高级讲师)7名,讲师23人。 业绩成就甘孜州行政学院(民干校)自1950年11月创建以来,已走过54年的光辉历程,与自治州同龄,是全国少数民族院校中成立较早的一所学校。54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经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已为我州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具有初级政治理论和一定文化水平的各族干部和专业人才。这些干部已成为我州各条战线的骨干,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和生产岗位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为全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不少人还担任了省、州、县、区、乡各级领导职务。因此,学校被全州人民誉为“民族干部的摇篮”。特别是95年以来,为配合国家公务员制度在全州的实施和行政机构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学院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开展了国家公务员的初任、任职及依法行政、WTO等专业业务知识培训工作,为提高全州国家公务员的素质,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增强全州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政能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学院被确认为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以来,共计培训各类干部12000余人,培训国家公务员9949人。2002年至2004年9月,举办各类培训班149个,培训人员7808人。主要完成了公务员培训127个班,培训公务员6188人,其中初任培训32个班2030人,任职培训7个班479人,公务员更新知识9个班541人,藏、汉双语培训4个班177人,国家公务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75个班2961人,完成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5828人,超额完成培训计。划在开展公务员培训的同时,积极拓宽培训业务,先后完成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业务培训7 个班共378人,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培训5个班252人,公务员考前强化辅导班7个,培训人员810人,与此同时,还积极承办全州人事制度改革班、州级机关直属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培训班、加拿大援助项目——甘孜州基层妇女培训班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办学实力得到事实上的考验和社会的承认,也为我校下一步办学奠定了基础。 单位大事记1950年11月,经西康省藏族自治区第一届各族人民代表会议决定,成立西康藏族自治区民族学校; 1950年12月,西康区区党委书记廖志高宣布刘长健任民族学校校长,参加地委; 1952年6月,民族学校从康定北门城隍庙迁至南门天主堂现住址; 1955年10月,西康省与四川省合并,学校更名为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干部学校; 1956年1月,除少数留守人员,全校职工参加康定木雅区、九龙和巴塘县民改工作; 1956年10月,中央慰问团来我校,王维舟同志作重要讲话; 1957年7月,州委抽调学校大部干部和在校文化班学员参加白玉、邓柯和义敦民改; 1958年10月,抽调干部10余人,到白玉参加“四反”运动; 1959年5月,到甘孜、德格、巴塘等县了解我校学习的学员情况,并征求县上的意见; 1960年9月,师生300余人到康定长坝村和三道桥村等地支援农业社秋收一个月; 1961年,在往年的基础上又开荒十余亩,共建立起26.42亩的生产基地; 1963年9月,抽调20余名干部前往康定、邓柯、乡城等县参加“四清”试点; 1964年11月,州委领导李春芳、罗曦轨、裴效贤等领导到我校参观并作作指示; 1966年6月,“文革”开始,教育长张永固被错误停职,学校被迫停课; 1969年,州革委决定撤消民干校,“州委机关斗批改批改组”成立,列第三排学习; 1970年5月,州委筹建泸定水泥厂,原民干校财产全部运往水泥厂; 1971年5月,原民干校改建军成:“州革委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第二队”; 1973年2月,抽调我校部分职工到炉霍县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1974年6月,凉山州民干校一行26人来我校参观访问,交流经验; 1975年9月,州委抽调我校部份干部到炉霍县参加中心工作; 1976年6月,学校近300余师生到山西大寨、河南红渠参观学习; 1977年11月,一行十三人到凉山、西昌及西南民院参观学习; 1979年8月,阿坝州民干校一行十余人到我校参观访问、交流经验; 1980年4月,州委批准成立民干校党委; 1980年9月,龙维新同志调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1981年11月,学校教学楼竣工,有16个现代化教室,能容500余人学习; 1982年3月,州委同意,教育科改为教务科,增设教研室; 1982年10月,学校厨房、食堂竣工,可容500余人就餐; 1983年9月,天宝、扎西泽仁等领导到我校视察,会见全体职工,作了讲话; 1984年9月,州级机关职工业余学校经州委批准并入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干部学校; 1985年3月,成立州民干校工会,由陶光达等七同志组成工会委员会; 1985年5月,经省高教局批准,开办两年制中专班(党政干部、藏汉语翻译); 1986年,经州政府和省高教局批准,新设党政干部文秘中专班; 1987年7月,学校成立职改领导小组,进行专业和行政职称改革工作; 1988年,经州政府和省高教局同意,新设党政干部经济管理中专班; 1988年9月,经州编委同意,分设藏语文、汉语文、政治三个教研室,改州职工业余学校为职工业余教育科; 1989年3月,受州人事局委托,办一年制省行财干院人事管理《专业证书》大专班; 1989年6月,自编《翻译理论》脱稿出版,先后印刷三次达38500册; 1990年9月20日,举行了隆重的建校四十周年庆典; 1991年4月,凉山州民干校校长何昭勇一行20人来我校参观学习; 1991年6月,承办甘孜州第六届中专(中技)协作会; 1992年2月,学校荣获四川省大中专招生委员会颁发的91年度成人招生三等奖,四川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1996年,经州政府审批同意成立甘孜州行政学校,与本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997年底,经审核同意确定我校为甘孜州干部计算机应用考核中心; 1998年5月,经省人事厅正式认定我校为甘孜州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年底启动 2000余㎡的24套讲师宿舍工程; 1999年5月,杨占昌州长兼学校校长,亲自参加了我校州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我校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全面正式启动; 2000年9月,经州政府同意呈报省人事厅批准,甘孜州行政学校(民族干部学校)更 名为甘孜州行政学院(民族干部学校), 2000年9月18日,建军校50周年庆典,敬全林、杨占昌等州领导参加; 2000年11月,省教育厅吴蕊、罗亦凡及州教委安旭、曾培均等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2002年5月,西南民院沙马拉毅前来我校参加联合办班揭牌仪式; 2002年12月,启动四十八套教职工宿舍的修建工程; 2003年10月,李录华常务副校长一行三人前往加拿大阿尔岗昆学院学习、考察; 2004年5月,与加拿大阿岗昆学院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同时迎接其派来我校指导工作的代表、教授一行; 2004年7月,曲吉同志调任院(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2004年7月,学校藏语文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藏语文培训教材(干部读本)》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4年9月27日,迎接四川省人事厅、省行政学院等派出的四川省国家公务员施机构验收专家组一行,验收合格,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2004年11月,李大光副校长一行四人前往加拿大阿尔岗昆学院学习、考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