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利邮票 |
释义 | 福利邮票,又称附捐邮票,是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而发行的邮票。其面值分为两部分,一是邮资本身,二是附捐金额。世界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897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发行的1便士邮票,其售价比邮票面值高12倍,多余的金额即用于捐赠。 新中国福利邮票(T92《儿童》 T105《中国残疾人》 T137《儿童生活》 T168《赈灾》 1998-31T《抗洪赈灾》 特4-2003《万众一心抗击“非典”》 特7-2008《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福利邮票简介福利邮票又称慈善邮票或附捐邮票,是指在原有面值上另外增加一小部分附捐费,邮政局将附捐费收入交给需要支援的机构使用,有目的地为人民谋福利。但是,附捐部分不能算做邮资。 世界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897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发行的1便士邮票,其售价比邮票面值高12倍,多余的金额即用于捐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附捐邮票发行国家大为增加,多为赈济难民和伤兵而募集各项基金而发行,后扩展到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筹集基金,所以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个别国家认为附捐邮票售价含捐款金额,属非邮政因素,故以半邮政邮票、准邮政邮票命之。若干国家发行专项附捐邮票形成系列,如新西兰的健康邮票,法国的红十字邮票,芬兰的防痨邮票,荷兰、瑞士的儿童福利邮票等。 附捐邮票在征收附加金额时有多种表现方法:1.邮票上未印出附捐的金额,只是出售时要加收附捐,如1897年前英国大洋洲殖民地维多利亚(今属澳大利亚)发行的附捐邮票。2.邮资面值与附加金额同时分别印出,如1897年南威尔士附捐邮票。3.在邮票上加印“附收××(金额)”字样,如我国1920年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4.瑞士1937年开始采用加法符号“+”来处理,如10+5,前面的10为邮政邮资面值,后面的5分为附加的捐款金额。目前这个一目了然的公式已普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附捐邮票上的附加捐款数值,起初无明确规定,有为面值十来倍,甚至上千倍的,现在规定附加金额高于邮票面值50%的被视为滥用。 民国时期附捐邮票1920年黄河决口,为赈济沿岸的灾民,旧中华邮政于当年12月1日发行了我国第一套附捐邮票——《附收赈捐》邮票3枚。全套邮票是利用先前发行的帆船图普通邮票中的2分、4分、6分票统一加盖“附收赈捐壹分”字样;同时还依次加盖“壹分”、“叁分”、“伍分”字样,这样与“附收赈捐壹分”加起来正好仍是邮票的原印面值。此举不仅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附捐邮票样式,还表明邮政当局实际是拿出自己的一部分业务收入以购邮者的名义作为附捐,没有强制增加公众的负担。 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我国,致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中国民众被迫颠沛流离。当时的国民政府于1939年指令交通部转饬邮政总局,筹印一组《赈济难民》特种邮票,按照面值附收赈捐款一倍,汇缴政府作为救济之用。随后,就是这中国第一套专印附捐邮票的诞生,竟和它表现的主题一样,可谓多灾多难:根据数十年后出现的印制样票显示,邮政总局主管所签署的《赈济难民》邮票委托纽约美国钞票公司的最初付印时间为1941年11月4日。印成交货自美国装船发往印度加尔各答,继而准备再航空转运中国,孰料海运途中船只被日军飞机炸毁,邮票损失了大部分,只能请厂方利用原版模补印。待邮票补齐已经到了1944年下半年,邮票上原印面值已与彼时邮政业务资例严重不符,故而由重庆中央印刷厂用凸版在主图下端划掉原印面值的同时,以极小的黑色楷字及阿拉伯数字加印邮资面值及附捐面值,于1944年10月10日开始发行,好端端的专印邮票,不及面世便成了加字邮票。全套6枚邮票主图统一为描绘难民一家六口逃亡的“灾黎图”,原票面值+附捐值,刷色为绿、红棕、橄绿、橘红、蓝、紫6种颜色。 为响应当时的国民政府积极倡导防治结核病(以往中国大部分地区及现时港澳台地区习称“痨病”),旧中华邮政1948年7月5日发行《资助防痨》附捐邮票一套有齿及无齿各3枚。邮票图案统一以万里长城为主图,突出了烽火台的造型,比喻有备无患。这是迄今中国唯一一套无齿孔附捐邮票,首次在中国邮资凭证上出现具体疾病名称。 新中国福利邮票T92《儿童》1984年2月16日,原邮电部发行第一套附捐邮票T92《儿童》特种邮票2枚。全套邮票售出后集资60万元,通过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支援儿童福利事业。邮票左下角都印有图案为双手托起的一株幼苗,表示全社会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会徽。1985年3月15日,原邮电部又发行T105《中国残疾人》特种附捐邮票一套4枚。这是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筹集资金而发行的,所以全套邮票的正下方统一印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梅花型会徽。1989年6月1日恰逢联合国国际儿童10年和国际儿童节40周年纪念日,原邮电部发行第二套儿童附捐邮票T137《儿童生活》特种邮票4枚,每枚面值各为8分邮资+4分附捐金额。 T105《中国残疾人》1985年3月15日发行的T105《中国残疾人》附捐邮票。该套邮票的发行体现了党和政府及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对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关怀。该套邮票4枚,面值8分加2分。图一是盲文,图二是哑语,图三是假肢,图四是轮椅;由著名设计家吴建坤设计,发行量3000多万枚,约筹集资金60多万元。该套邮票现市场价格4元,是面值的10倍。 T137《儿童生活》1989年6月1日发行的T137《儿童生活》附捐邮票。该套邮票4枚,面值8分加4分。图一是三个不同国家的小朋友在一起,票名为“我的好朋友”:图二是少年儿童在南极与企鹅在一起,票名为“企鹅,你好”;图三是一位小朋友骑着理想的飞鸟,向着宇宙奋飞,票名为“我的鸟”;图四是两个少年儿童在玩球,票名为“拍球”,整套邮票表现了我国的少年儿童爱科学、爱祖国、爱生活、爱和平的主题。邮票的设计出自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美术组全体成员之手,他们是北京市各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该套邮票发行了5700多万枚,筹集基金220多万元。现邮票的市场价格1.5元,是面值的3倍。 T168《赈灾》1991年,我国长江、淮河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涝成灾,根据形势原邮电部临时决定当年9月14日增加发行T168《赈灾》特种邮票一套1枚。从志号上讲这是最后一套“T”字头邮票,1992年起,纪特邮票实行年度编号。T168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主题,蓝色水面浮现鲜红的心手相连图案。《赈灾》邮票的面值设置放弃了传统附捐的形式,只有单一的80分高值(当时的国内平信起重资费为20分,80分是国内邮政快件起重资费),通过原邮电部宣布把照面值出售的全部邮票款捐献灾区。 1998-31T《抗洪赈灾》1998年夏秋,我国各大河流频发特大洪水。为捐助灾区,刚挂牌不久的国家邮政局当年9月10日第一时间增发1998-31T《抗洪赈灾》特种附捐邮票一套1枚,副票即是与邮票印在一起的有价附捐签条)。副票图案不仅延伸了主题为“爱心同在、众志成城”的邮票表现空间:众字形的人墙挡住了浪高流急的洪水,被誉为图文具佳的典范,荣膺全国年度最佳邮票评选的第一个特别奖;也昭示我国附捐邮票暂别“+”。 特4-2003《万众一心抗击“非典”》2003年春天,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在内的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人民奋起反击。在全社会动员齐心协力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国家邮政局倾听集邮者的呼声,沿袭T168《赈灾》特种邮票的模式,于5月19日临时增发特4-2003《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特别邮票一套1枚。这是“特”字系列特别邮票首次出现附捐性质的品种:邮票面值80分,发行量1250万枚,发行的全部收入捐赠给卫生部门,用以支持抗击“非典”战斗,并作为医务工作者参加这场战斗的珍藏纪念。 特7-2008《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的号召,进一步向地震灾区提供社会援助,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5月20日特别发行编号为特7-2008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附捐邮票一套一枚,售价2.20元,其中邮票面值1.20元,附捐金额1元,发行量1300万套。这套邮票发行期为一个月,销售期截止到6月20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附捐邮票设计上采用主、附票形式,画面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严重的地震灾害面前手拉手、心连心,众志成城的坚定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 邮票种类一、邮票的种类和邮品的种类 纪念邮票 为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发行的具有纪念意义的邮票。除纪念、宣传和收藏外,也可作为邮资凭证。纪念邮票设计制作精美,发行量小,一般不能再版。1974年以后,我国纪念邮票采用汉语拼音“J”为志号。 普通邮票 可以长期使用、多次印刷、发行量很大、多种面值、适用于各种邮件的邮票。一般规格较小,风格朴实。 特种邮票 国外一般指为特殊作用和用途而印制的邮票。在我国,除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外的邮票都归于特种邮票的范畴。“T”为特种邮票的志号。 军用邮票 指国家邮政为军队免费或低费递送邮件而专门向军人、军属发行的邮票,或加盖军用邮局特锉戳的普通邮票。 航空邮票 专门供航空邮件粘贴用的邮票。多以飞机图案为主。 包裹邮票 邮政部门发行的专门供邮寄包裹时使用的邮票。 福利邮票 邮政部门为帮助社会福利事业或慈善机构筹款而发行的邮票。这种邮票要在原面值基础上增加一小部分附捐费,附捐费捐给社会福利团体或慈善机构。附捐费不能计入邮资使用。 欠资邮票 是邮政部门在 投递邮件中发现寄信人未贴或未贴足邮资,向欠资对象收回所欠邮资时,加贴应补邮资的凭证。 无齿孔邮票 打孔机发明之前或因条件限制没来得及打孔无齿孔的邮票。有些国家为提高集邮者的兴趣,故意发行过无齿孔邮票。 无面值邮票 因特殊情况或考虑,没有在邮票票面上标明面值,而在出售时填写。 加盖邮票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在邮票或非邮票上适当加盖文字或面值,临时作为新邮票使用。 小全张 小全张是把全套邮票印在同一张纸上,其图案、枚数、颜色、面值、编号都与原邮票相同,在其周围装饰上花纹或其他图案,并印上这套邮票的名称。小全张可以与相应的邮票同时发行,也可以单独发行。可以按原邮票面值出售,也可以高于原邮票的面值,但作为邮资使用时只能按原面值计算。 小型张 小型张可以与原邮票相同,也可以单独设计,面值都可以与原邮票不同。可随相应邮票发行,也可以单独发行。票价可与原邮票面值相同,也可以高于原邮票面值,但邮资计费只能按原印邮票面值计算。 邮票的种类很多,还有挂号邮票、电信邮票、新闻邮票、保价邮票、电话邮票、储蓄邮票、税用邮票、回执邮票等等。 变体票 变体票不是邮票发行的一个种类,而是集邮中的一类特殊邮票。一般来说,出售的邮票都应保证图案、花纹、文字、刷色、齿孔等完全一样,但由于印刷过程中技术上的失误造成异状邮票,而且在检查中疏漏,使这种不合格的邮票流入市场,称为变体票。由于这种邮票是在狭缝中生存下来的怪胎,幸存的数量非常少。物以稀为贵,加之人们求异的心理作用,使变体票成为广大集邮者追寻的对象。 集邮除以邮票为最主要的品种外,还包括邮戳、明信片、实寄封、首日封、邮折、小本票等邮品,形态各异,各有特色。下面对其中较重要的邮品加以介绍。 普通邮戳 邮寄邮件时盖销邮票的戳记。一般标明寄信邮政部门寄发和收寄邮政部门收到邮件的时间、地点、收信邮局的代号等。 纪念邮戳 为纪念国家或地区的重大事件或新发行邮票而特制的邮戳。为纪念重大事件所制的邮戳只限于邮戳上所刻日期当天使用。为发行新邮票所制的邮戳,从邮票发行首日开始,一个月内均可加盖。但如要寄发,只能在新邮票首发当日加盖有效,其他日期须另贴邮票方能寄出。 极限明信片 明信片图案与邮票图案相似,并加盖与邮票内容相关的邮戳。 首日封 新邮票发行当日贴上该套邮票,并加盖当日的邮戳或纪念戳。 实寄封 贴上邮票后经邮政部门实际寄达的信封,上面盖有寄发邮局和收信邮局的邮戳。 末日封 某套邮票允许使用的最后一天寄出的贴有该套邮票的实寄封。 纪念封 为纪念或宣传重要事件、人物、活动等,由邮票公司或有关部门发行的信封。一般情况下,邮票贴在纪念封正面左上角,有纪念邮戳。左下角印有与纪念内容有关的图案,图案下面标明纪念封的名称、志号、枚数等。 邮资纪念封 由邮政部门发行的直接将邮票印在信封上的一种纪念封。不盖任何戳印,只有在实寄时才盖日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