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忠良 |
释义 | 冯忠良:男,1929年出生于江苏武进,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会长。已公开发表关于教育及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学习心理、智育心理、德育心理及改革教学体制等方面文章40余种,其科研成果曾十余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励。其弟子遍布我国心理学界,其大多都为博士生导师,在心理学界颇有建树。 人物简介冯忠良,字仲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点开创者,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1929年8月14日生,江苏武进人。195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并留校任教。曾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奖,1993年获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 研究理论冯忠良教授从事教育工作50多年来,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学习心理、智育心理、德育心理与改革教学体制等方面完成了60余项科学研究,创建了以学生学习规律为主体的教育心理学新体系与改革现行教育体制的结构-定向教学心理学原理。冯忠良教授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构建学生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而要加速能力与品德的构建,则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定向培养。这一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三个基础理论和五个学习规律。三个基础理论是:教育的系统论观点与经验传递说,学生学习的接受-构建说,能力与品德的类化经验说;五个学习规律是:学习动机的激发规律、知识的掌握规律、技能的形成规律、行为规范的接受规律、学习的迁移规律。 成就冯忠良教授的论著深受国内外同行与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推崇,其科研成果曾十多次获奖。其中,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次、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次、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1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次。其代表性著作有《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智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下两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10第二版)。其中,《学习心理学》和《智育心理学》是我国文革后出版的最早两本心理学学术专著,发行量达百万册。《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和《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系统阐述了冯忠良教授创立的结构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定向化教学的规律依据,以及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的执行原则。该理论是国内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公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理论,具有重大的学术影响,曾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优秀专著奖(1994)、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等各种学术奖项。《教育心理学》则介绍了冯忠良教授创立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它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专著,也是国内影响最大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之一,曾获得国家图书奖(200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并于2006年被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荣誉其中,冯忠良教授的成果曾经3次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具体获奖成果名称和时间是:能力的类化经验说(第一届,1990)、《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1994)、《教育心理学》(第七届,200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