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冯氏宗祠
释义

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冯氏宗祠

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东部,是孙中山幼年读书处。

建于清代前期,坐西朝东,占地118平方米,砖木结构。冯氏宗祠是翠亨村冯姓人家的祠堂。清代后期曾作为翠亨村村塾使用,主要招收农家子弟学习四书五经,进行启蒙教育。清光绪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孙中山曾在此读书,并对塾师只要求学生背书而不给学生讲解的教学方法提出质疑。在此期间,孙中山与陆皓东等同学结为好友。冯氏宗祠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多次对该祠堂进行保护性维修。冯氏宗祠,为硬山式砖木穿斗抬梁混合结构,抬梁为瓜柱形穿斗。二进四间并辟有厨房建筑布局,二进前置有天井。

2000年11月29日,中山市人民政府把冯氏宗祠确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余巷冯氏宗祠

位置

余巷冯氏宗祠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余巷村东街。

概况

余巷冯氏宗祠堂号“伦正”,祠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左右。

宗祠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咸丰战乱时遭损毁,战后重建,解放后曾做过仓库、办过小工厂。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屋宇破败不堪。2007年,余巷冯氏族人按原貌进行修缮,成为常武地区祠堂群中保持原貌较好的祠堂之一。

冯氏祠堂共3进平屋,硬山式砖木结构。第一进门厅,5楹3间,大门保持祠堂原有风格,前为栅栏门,门框上嵌有采用浮雕和镂雕工艺手法雕刻的精美人物故事的图案。木栅栏后则是两扇红漆大门;第二进大厅,6楹3间,门前置一对精湛的浮雕狮子戏绣球的抱鼓石墩。檐下一排花格落地长窗,厅内前3楹构筑成翻轩式。堂内悬挂“伦正堂”、“追远堂”、“愿学堂”3块堂号横匾,代表了冯氏曾有3个分祠。冯氏族人在修缮过程中,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完整地保留了厅堂墙壁上初建时的雕饰、彩绘和“文革”时的领袖像、语录等遗迹,祠堂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保留了原来的翻轩形式的穿堂,这种直接贯串二三进厅堂的构造建筑形制,在常武地区的祠堂建筑中尚属首见;第三进享堂,6楹3间,供奉着冯氏先祖的牌位。

常州冯氏

冯氏为常州东门外望族,名人辈出,六百余年间出了6位进士,7位举人,五品以上官员达20余人。其始迁祖冯范尼,字道安,明洪武初举“贤良方正”,赐三品章服;二世冯富一,授五品冠带。而在当代,余巷冯氏名人中有全国闻名的东北抗联名将冯仲云,中联部副部长冯铉,闻名世界、被国际生物工程界公认为“生物力学之父”的美国三院院士冯远桢等。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0: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