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风从鱼的身上经过 |
释义 | 《风从鱼的身上经过》,记录了一个男孩在花季泥泞的路上留下的每一步足印。或许走得蹒跚,但每一脚都那么坚定。此书饱含了作者从高中到踏入大学校园这段时光里成长中的辛酸与甜蜜,其中不乏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以及萌动与懵懂爱情的回味。那段日子是夹在幼稚与成熟间的小路。当你把那段日子里的伤痛抛在脑后走向成熟时,心里便会不免失落与怅然。愿此书献给经历过又想去追忆那段日子的朋友们!本书可以让您更好的回忆过去。 书名:风从鱼的身上经过 作者:陈锦江 ISBN:9787204098200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作者档案陈锦江,笔名陈子寒。福建安溪人。大学法学专业在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泉州市作协会员。2006年度全国新星作家银星奖、首届泉州青年文学创作奖·作品集奖、第六届慈恩文学奖获得者。曾以慕蓝、圣拉为名发表作品。有散文入选《新世纪精美散文随笔选》。著有散文集《风从鱼的身上经过》。 获奖经历首届泉州青年文学创作奖·作品集奖 颁奖词: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每个人青春都会留下刻痕。散文集《风从鱼的身边经过》,纪录一个男孩在花季泥泞的路上留下的每一个足迹。也许他走得蹒跚,但是步伐坚定。年轻的陈锦江的青春诉说虽然略显青涩,人们也许可以指责文字的稚嫩,却无法否定它放射的文学活力。文学,只要是真情的,就可以打动人心。只要努力,文学之门就不会关闭。陈锦江的执著给泉州年轻的文学作者一种正面的启示。 本书书评三重奏 ——品《风从鱼的身上经过》 一 本着作家一般不在文学院诞生的观念,我对那些半路出道的文学工作者总是心怀好奇。而今,突然轻而易举地从学长那借到这位年轻的笔者的散文集《风从鱼的身上经过》,心境却又归于平静,决心要用心去品读它,尽管结果会差强人意。 风从鱼的身上经过,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背鳍在风的暗涌下左右摇摆。风的泡沫擦拭着身体,泡沫破裂前鱼鳞瞬间干瘪,舜即重归于水。鱼儿离不开水,风只好与流水搏斗、挑战,以十二分的气力去接近那柔软的身躯,尽管触摸的概率那么低。 薄薄的小册子,映入眼睑的是张着嘴却发不出声的鱼,和风的对话。一片片青翠的落叶,是风给它的礼物。满满当当的浅蓝、深蓝、紫蓝,淡然而隐忍,期待着别人去摸索它那繁琐而又充实的内涵。 二 从翻开第一页的亲笔签名开始,我一直在吃桔子。准确地说是福桔,我问水果贩子这福桔甜吗,他说甜,结果是这外表光滑澄亮的桔子里只包着一半的籽和一半的瓤肉,还酸到我流泪。 泪水只是盈满眼眶却未垂落,像锦江的字包含感情却未崩裂。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沉默讷言的性格怎会在一朝一夕内更改。就像我的手机一直是静音状态,其实它有铃声,很美。但再美再温和的声音对于一颗沉思的心都是嘈杂的。安静地看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安静地怀想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安静地用心抚慰失去了生机的老屋墙瓦。 看着他的文字总让我想起周董和朴树。虽是截然相反的人,但他们都对生命充满热爱。周董用温和的嗓音表达对身边所有人的爱,朴树用历经沧桑的面孔和声音表达他的内心世界,锦江则用尖细的笔端,低调而用心地袒露自己的内心,袒露他对未曾照面的姐姐、爱他的爷爷、抚育他的老屋……对这一切的真挚的爱。 从怀旧的恋上留音笔到炽热地守望幸福花到淡泊的心往梦中岸,短短的章节却是他心路的痕迹。就像读者说的他孤独的生命期待缘分,寂寞的心灵期待友爱,无奈的人生期待解脱。这个时代的人,刚刚承担起自己人生的责任,心头萦绕的是纯粹的淡淡的忧伤。清新的桂花香也会在雨后的空气中凝滞成淡淡的忧愁,凝视着下巴抵在笔上的少年的心灵。 春雷已过,弥漫的雨丝渐次褪去,出现在眼前的是日益晴朗的天,蓝的那么纯净,万物在一片新生的气息中争相成长。那游曳的鱼,也能感受到微风拂动的涟漪里的一片温暖,在这片蓝色里游弋的更远更深。 三 仪式进行到最后一项,我依然在这个漆黑的深夜,吃着酸牙的桔子在做总结。 青春总会有花季雨季,在这些季节里留下我们懵懂心事的印记,或亲情,或友情,或爱情。《风从鱼的身上经过》,清新的笔风,浅浅的愁绪,潜藏的情感,在沉静的深夜里似一支晚笛,飘扬在心扉,忆起青春少年时的种种,肃穆而又幼稚。 吾校有子锦江,文采初长成。连跳三级入散协并未给他加上一道道光环。在偌大的校园里,他依然静默地行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他是一尾得水又顺风的徜徉在文学殿堂里的鱼。 作者:王奇兵,福建师大文学院2008级学生,《福建师范大学报》记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