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费雪分离定理
释义

费雪分离定理是古典经济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货币数量理论,是一种探讨总收入的名义价值如何决定的理论。因为该理论揭示了对既定数量的总收入应该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并且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美国经济学家费雪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对古典数量论作了最清晰的阐述。其理论内容主要反映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

公式

费雪交易方程式是M× V= P ×Y

其中M是 给定年份的货币数量,V 是给定年份货币流通速度, P是给定年份的价格水平, Y是给定年份的交易量。

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费雪认为短期内V,Y是不变的,因为V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同时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社会商品和劳务总交易量,即Y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一个因素。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而且,货币数量论提供了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变动时,P作同比例的变动。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

定理的结论是说,一个公司的目标是追求现值的最大化,而于所有者的偏好无关。简而言之,就是可以把公司交给另外一个人来管理,从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意义

关于“富者俞富,穷者俞穷”的境地,非主流的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缪尔达尔亦讨论过,他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讲得即是这类问题。富有的家庭、社区及至国家更有机会投资于教育,因而在未来也会更有优势。而穷者则没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困境。主流的经济学并不关心这个问题。我无意揣测主流经济学家的心理,但是我却可以从费雪分离定理(Fisher’s Separation Theorem)中得出否定性的结论。任何一个个人都能够被视为双重角色:作为一个企业的股东来投资——投资于人力资本的企业的股东;作为一个消费者可以拥有自己的消费计划。按按费雪分离定理,假如存在完全的资本市场,那么股东与消费者是可以二分的,即企业的决策并不依赖于消费者特定的偏好,企业的决策存在一个唯一的最优点:企业投资的最优点在于边际投资收益的净现值为零。在本例中,意味着如果资本市场是完全的,那么每个个人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并不依赖于个人的消费计划。所以,穷人的孩子与富人的孩子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是独立于家庭收入的。如果费雪分离定理描述的是现实,那么由于受教育的机会独立于家庭收入,因此即使财富的机会与受教育的机会正相关,我们也不能得出结论:财富的机会与家庭收入正相关。

但是,费雪分离定理仅仅给出了我们一个理想化的分析基准。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存在“完全的”的金融市场。特别是深受金融压抑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对于贫困的学生及家庭奢谈费雪分离定理及人力资本理论显然是无意义的,除非发展金融机制。而在我国,金融市场基本上完全没有市场化,掌握金融信贷资源的是有权有势有钱的一批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7: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