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戏马台
释义 戏马台

§ 历史渊源

戏马台历尽沧桑

中国历史风云变幻,戏马古台历经沧桑。两千年来,戏马台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的遗踪,吸引无数的志士文人登临凭吊。

为纪念推翻中国封建秦皇朝的农民英雄项羽,褒扬历史功绩,戏马台景区历经了多次保护性的重修扩建。如今戏马古台结构严谨,布局匀称,错落有致,沉雄庄重。前区为两组宏伟的仿古皇家建筑群,以丰富的资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壮的一生;后区依山就势,设计为百米长廊,长廊以古来咏台诗词,古今书法大家笔迹勒石镶壁。景区内遍植名木异卉,更有霸业雄风鼎、重九台、乌雅槽、系马桩、项王武库、人杰鬼雄石等诸景点缀其间,使戏马台景区疏密有致,蔚为大观。开放以来登台揽胜的游客络绎不绝,它已成为国内项羽遗踪旅游网络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是徐州市楚汉文化中杰出的代表。

戏马台景区内还坐落着具有典型北方建筑特色的明清古民区院落——郑家大院,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布局严谨,结构考究,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文化韵味。

§ 内部结构

戏马台--“拔山盖世”篆刻

戏马台布局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经山门,照壁上有“拔山盖世”篆刻大字。东侧高台基上,置有铜铸巨鼎一座,上镌“霸业雄风”。鼎呈长方形,双耳四足重6.5吨,高2.25米,长1.91米,宽1.51米。鼎腹铸有歌颂项羽历史功绩的《戏马台鼎铭》铭文一篇。一道琉璃瓦檐赭墙,连接东面两处古朴典雅的四合院。

东院称“楚室生春”院,由穿廊、雄风殿和东西配殿组成。殿前立有西楚瞩王项羽的石雕像,高2.85米,顶盔贯甲,足踏岩石,迎风雨立。雄风殿为“楚室生春”院正殿,殿前卷棚抱厦的两根蟠龙柱,系珍贵文物,是戏马台建筑群中留存的古老构件之一,雕工粗犷,造型生动。雄风殿后壁上嵌有一组“西楚春秋”壁画,长14米,高1.3米,再现了项羽英勇悲壮的一生。

西院称“秋风戏马”院。戏马堂是该院的主殿,堂周环以回廊,24根丹柱绕堂排立,四壁为雕花窗棂。堂中屏风为“秋风戏马”图;反映当年项羽在虞姬陪侍下,观看士卒驰马操练的场景。东配殿的壁画,由144块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砖坯雕刻烧制而成,长9米,高2米。项庄舞剑画面,描述了当年鸿门宴的紧张气氛。西配殿为一大型壁画,勾勒了兵败垓下后霸王诀别爱姬的离愁场景。

戏马台台名碑石树于台顶重檐六角亭的风云阁内,碑石高2米多。“戏马台”三字为明代徐州兵备右参政柳城莫与齐所书,笔峰苍劲遒劲,为当年旧物。

重九台位于戏马台顶、风云阁后。由于地势较高,登台四眺,古城尽入眼帘。这里的重九台,是为古代游子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怀乡而设的。据《南齐书》记载,宋武帝刘裕篡晋建立王朝前,于九月初九重阳节期间骑马登项羽戏马台,即位后就规定九月初九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子。相传,现在流行九月初九吃的重阳糕,就是从刘裕当年发给三军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的。戏马台

戏马台北侧有曲廊、追胜轩、集萃亭和系马桩、鸟骓槽等景点。曲廊内嵌有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戏马台的诗词石刻50余通,多出于古今名家之手。

西园以书斋为主,前有平台、湖石假山,东有鹤寿亭,北有藏书楼。书斋取名“帜帘老屋”,面阔三间,四周有象征群山怀抱的叠石和假山,假山纯朴自然,轮廓完整,山上有云墙相隔,山下有山洞相通,与书斋前宽畅的平台、四时花艳的花坛组成一组幽静恬美的环境。这组设计,一起读书明志,一起继承父志、帜帘劳动之意境。在书斋后面,建有一座不对称的凹形书楼,园主沈秉成和其夫人严永华雅好诗文昆曲,在此阅览、吟诗作画,这对伉俪情深、才华横溢的佳偶在苏十年,隐居戏马台八年,夫唱妇随,在此留下了众多的诗篇与丹青。严永华《过洞庭》诗云:“烟雨沧茫接??冥,君山横扫黛螺青。城南老树今何在?也学高吟过洞庭。”诗文格调清新。

西花园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坛,北立藏书楼。

戏马台东部旧址原为清雍正年间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后所筑“涉园”,又明“小郁林”。后为崇明祝氏别墅。光绪初年,湖州沈秉成(后任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客居吴中,购得涉园废址,聘名画家顾芸等设计,营筑宅园。因宅之东西各有一园,又寓夫妇偕隐之意,故名“戏马台”。时吴中名士潘祖荫、李鸿裔、吴云、郑文焯等常来园雅集,饮宴酬唱,摩挲古玩,风流一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沈秉成卒后,其园不治,渐为民居。1932年,杨荫榆于此创办二乐女子学社。1939年,史学家钱穆携眷寓居东花园,于“补读旧书楼”撰成《史记地名考》一书。

戏马台的正宅,像苏州的古老宅第一样,是一座四进三门楼的古宅院,有门厅、主厅、正厅,前三进为三开间的厅堂和庭院,第四进是五开间的高敞大厅,上下两层,五楼五底,两旁为厢房,是园主人的正宅。入园门是一个大院落,院东一带花墙,院北为一月洞门。进门后,沿着起伏曲折的走廊向东、北行进,即为“城曲草堂”,寓意他们夫妻厌恶官场奢侈豪华的生活,而甘居于草堂白屋的隐居生活。堂二层,中间设大厅三间,为昔日园主宴客的地方,体形宠大,装修精美。堂北有小院三处,堂南有平台。堂的东、西两边有廊,名曰“樨廊”和“筠廊”。

§ 历史传说

戏马台一角

关于戏马台及其战略地位,北宋文学家苏轼曾有这样一段宏论:“城三面阻水,楼堞之下以汴泗为池,独其南可通车马,而戏马台在焉,其高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聚垒木炮石凡战守之具,以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年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易取也。”可见作为军事家的项羽筑戏马台,并不限于有闲取乐,更重要的是出于战略考虑。

然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毕竟不是一位政治家。他没有倒在秦兵斧钺之下,却碎身于同举义旗的汉军之手。从这点上说,项羽胜在军事,败在政治。自古“成者王侯败者贼”,而对项羽,人们却不已成败论英雄。这正是千古以来人们接踵凭吊戏马台的主要原因。公元416年,东晋大将刘裕北伐奏捷,班师路经彭城,恰逢重阳佳节,便在戏马台大宴群僚,以壮军威,唐代诗人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诗中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的就是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公元450年,北魏拓跋焘举兵南下,曾立毡帐于戏马台上,运筹帷幄,虎视城中,历朝历代,文臣武将和诗人骚客纷至沓来,或登临高台扼腕痛惜,或触发思古之幽情,谢灵运、张籍、苏轼、陈师道、文天祥、萨都剌、袁枚、阎尔梅等,在此都留下传世之佳篇。

戏马古台历经沧桑。自楚霸王项羽在乱石荆棘中营辟高台,后人出于对英雄的景慕和瞻仰所需,陆续在台上进行建筑。其中风云阁最为著名,可作为戏马台古迹的标志。风云阁又称戏马台碑亭,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双层飞檐,六角啄空,丹柱釉瓦, 高耸三丈有余,翘然立于台中,颇具风采。其南檐下嵌有四字篆额:“从此风云”。亭内石碑镌有“戏马台”三字,古朴庄重,气势恢弘,为戏马台增色不少,遗憾的是,由于徐州迭遭水患兵灾之苦,其它建筑大多倾圮,到了近代,宽阔的抬面,只剩下风云阁的立身之地了。农民英雄项羽

古台生春会有时,1986年初,徐州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推翻中国封建秦皇朝的农民英雄项羽。重修戏马台,重修后的古台结构严谨,布局匀称,错落有致,沉雄庄重。迈过百步青阶。穿过月亮门,戏马台的雄姿便尽收眼底:风云阁玉立中轴,占尽风情;霸业雄风鼎迎面而竖,摄人心魄;隔断墙上,“拔山盖世”四字赫然。东院内有一新塑的项羽石雕像,按剑怒眉,英气勃勃。两殿院内多有壁雕画。形象地反映了项羽叱诧风云的一生。风云阁左首有登高台,后有环形碑刻长廊,镶有古今书法家所咏戏马台的诗词。院内立有一块孤赏石,从一侧看是将军雄姿,从另一侧看是鬼脸,取意于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句。冬去春来,春意盎然,登临戏马台,缅怀前人业绩,不由人思绪潮涌,吟诗抒怀:

明代方孝儒这首诗所咏的戏马台,位于徐州古城南门之外的南山之巅。史载,公元前206年,如火如荼的倒秦战争功成之后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项羽自立西楚霸王,曾经建都彭城,笼山络谷营台,以观将士戏马,虽然项羽后来在楚汉相争中一败涂地,但戏马台却成为西楚霸业千古雄风的遗迹。[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1: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