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防区
释义

防区指defence area 防务区段,防守的区域。周恩来《论统一战线》:“国民党要求我们一次开出去,并只指定五台山东北边的小块地方(如涞源、蔚县)为我们的防区,企图在那个山屹崂里叫日本人把我们包围消灭。”沈从文《从文自传·辰州》:“一次军事会议的结果,上游各县重新作了一度分配,划定若干防区。”

一、释义

词目:防区

拼音:fáng qū

基本概念

入侵报警系统报警控制器的防区是报警主机的最基本特征,是前端探测器与报警控制主机的连接端口,是能区分报警事件的最小空间单位。报警控制器通过探测防区回路的电阻值,来判断是否发出报警。

二、防区类型分类

1、按防区报警是否设有延时时间来分:瞬时防区、延时防区。

1)瞬时防区:在布防工作状态下,只要接入防区的探测器被触发,报警控制器立即产生报警,没有任何延时时间。

2)延时防区:在布防状态下,探测器在延时事件内被触发,超过此延迟时间则报警。工作在延时防区的探测器在布防后,第一次被触发先按照退出延时工作,第二次被触发将按照进入延迟工作。

2)按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及其防范功能不同分为:内部防区、出入防区、周界防区、日夜防区、24小时防区、火警防区等。

1)出入防区:用来监控入/出口处,在布防后系统会为出入防区提供一定时间的延时时间,外出延时时间结束后,触发延时防区系统报警。在进入时触发延时防区,控制器会在进入延时时间里发出蜂鸣,作为撤防系统的提示信号,必须在设定的延时时间内对系统撤防,否则会报警。此防区类型适用于用户的进/出口操作键盘的必经之处。

2)周边防区:用来保护主要防护对象的周边,如外窗、阳台、围墙等,可视为防范区域的第一道防线。

3)内部防区:内部跟随防区、内部延时防区。

4)日夜防区:24小时处于警戒状态,但白天和夜间当探测器被触发后,报警控制器的告警方式不同:白天,当探测器被触发,将以键盘发生的方式以示告警,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注意;夜间,当探测器被触发,则立即产生报警。

5)24小时报警防区:工作于该防区的探测器24小时处于警戒状态,不会受到布撤防操作影响,一旦触发,立即报警,没有延时。分为24小时无声报警防区、24小时有声报警防区、24小时辅助报警防区。

6)火警防区:火警防区必须设置为24小时报警防区,当火警防区被触发时,除键盘有声光告警外,外界警号将发出响亮且特别的报警声。

三、防区的几种工作状态

1、布防工作状态:

所谓布防(又称设防)状态,是指操作人员执行了布防指令后,例如从键盘输入[密码][#]这一码后,使该系统的探测器已开始工作(俗称为开机),并进入正常警戒状态。处于布防状态下防区,回路被实时监测,一旦回路阻值超出了报警控制器规定的范围,报警控制器将按照设定好的防区类型进行报警。

2、撤防工作状态:

所谓撤防状态,是指操作人员执行了撤防指令后,例如从键盘输入[密码][#]这一码后,使该系统的探测器不能进入正常警戒工作状态,或从警戒状态下退出,使探测器无效(俗称为关机)。处于撤防状态下的防区,将不被监测,即便探测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探测器也被触发,报警控制器也不会发出报警。

3、旁路工作状态:

所谓旁路状态,是指操作人员执行了旁路指令防区的探测器就会从整个探测器的群体中被旁路掉(失效),而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当然它也就不会受到对整个报警系统布防、撤防操作的影响。在一个报警系统中,可以只将其中一个探测器单独旁路,也可以将多个探测器同时旁路掉(又称群旁路)。防区的旁路操作,就是将防区从整个群体中摘掉,使防区失效。处于旁路工作状态下的防区,不受系统布防、撤防操作的影响,也不能正常探测报警信息,为非工作状态。

四、防区的几种布防方式

1)外出布防 2)留守布防 3)快速布防 4)全防布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