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家桥村 |
释义 | 村情概述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方家桥村地处绍兴县西部,现有在册农户371户951人。与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接壤,距萧山国际机场10公里,距省城杭州40公里,萧甬铁路、104国道、329国道复线和浙东运河穿村而过,水陆交通极为便利。近年来,方家桥村先后被誉为“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绿色生态示范村”、“浙江省交通安全村”、“绍兴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绍兴市文明村”、“绍兴市绿色生态示范村”、被《人民日报》誉为“江南水乡樟树村”和浙江省的“华西村”。 方家桥村1993年村创办了钱清轻纺原料市场(现称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原料市场已成为“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2010年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成交额达355亿元,同比增长12.2%,税费合计9606万元,同比增长32.3%,是浙江省重点市场、中国最大化纤原料交易市场。这个90年代初的“经济薄弱村”一举成为全市经济百强村,200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95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9800元,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近年来,为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 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提高村民居住品位,方家桥村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旧村改造。2005年,统一建了47幢别墅,解决了前阶段拆迁安置户的住房问题,提升了村民居住环境水平。2008年村启动农民公寓建设计划,经过村两委讨论决定,将原料市场五区、技校总共17100平方米(五区是13285平方米,技校3815平方米)改建农民公寓。于2010年底动工建设6幢高层农民公寓,总建筑面积81798平方米,其中虹桥花园2幢19层,建筑面积13364平方米,可容纳70户;虹桥公寓2幢23层,2幢27层,建筑面积达68434平方米,采用跃层复式结构,可容纳180户。农民公寓的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方家桥村以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为主的多种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失土农民的“三有一化”工作顺利完成,2008年对持股村民分红3309094元;计划生育率、义务教育普及率均为100%。为营造优美的人文环境,村里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3亩,包括老年活动室、电视、棋牌、图书阅览、乒乓、健身房在内的活动场所和村民休闲公园在内的村文化娱乐中心,完善设施,常年开放;建起村健康中心,添置文化体育设备,建造了水泥篮球场。 2010年,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村庄,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面洁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的整治目标,当年投入绿化资金42万元,新增香樟树675棵、红豆杉800棵,提升了农村的品位,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全村主干道路硬化率、路灯安装率、自来水入户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卫生公测净化等均达100%;中心村绿化覆盖率达40.2%,道路、河道两旁绿化率达100%,农户庭院周边绿化率达97%。全村2950米河道岸边,宜林地段决不留有一处空置,全部补植香樟树。9000平方米的休闲公园绿地进行提档升级,补植乔木,6000米的村主要干道两边的林带进行一次全面的补植,市场内河两侧至329国道旁的香樟带配以红豆杉。经我们统计,至今为止,全村已拥有万平方米的绿地两处,1000米以上的林荫道5条,树种27种,共8304棵,草皮11508平方米。房前屋后种植经济果木650棵。其中我村大小香樟树已达到5800棵以上,直径30公分以上的香樟树570棵。方家桥村正朝着名符其实的“江南水乡樟树村”迈进。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0亩(其中:田38亩,地42亩),人均耕地0.98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32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21亩,主要种植油茶等经济林果。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20户通自来水,有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0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3公里。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在县内、省内。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7万元,占总收入的46%;畜牧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4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1头,肉牛8头,肉羊78头);第二、三产业收入0.5万元,占总收入的10 %;工资性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10%。农民人均纯收入63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人(占劳动力的3%),在省内务工0人,到省外务工3人。[1]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0户,共乡村人口81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4人。其中农业人口81人,劳动力35人。该村以瑶族为主。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合作医疗72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88%;享受低保1人(韦华祥)。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20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马路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洞波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公里,距离中学43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0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0亩。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人,党员中男党员1 人,女党员0人。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土地少,无其他经济来源。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组织群众在这珍贵的土地上栽种品种较丰收的饲料草,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