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泛广告时代的幻象
释义

基本信息

作者:陈小云 著

ISBN:10位[7309052668] 13位[9787309052664]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1

定价:¥40.00 元

内容提要

在作者笔下,广告是一个寓言,奥美是寓言中的一个角色。

作者以奥美广告的“九阴真经”为切入口,通过富有气氛与感受的笔调,展现了国际广告公司的策略与创意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实战意味。

作者没有就广告论广告,而是由点及面,渐次触及大众传播、流行文化、政治宣传以及个人生活等领域,揭示了这些领域的泛广告特征,对这些领域的运作,提供了富有启发的思路。

作者没有从表象到表象,而是由表及里,揭示了广告的幻象生产特征及其机制,对纷扰的世相作了广告式的剖析,呈现了消费社会的幻象生存状态。从现代生活的热门话题,到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哲学……跨越神圣与世俗、崇高与低俗的界限,展现了其背后蕴藏的一些共同的东西。

作者没有从理论到理论,而是将学术性与文学性、视觉性作了有机整合,特殊的文本形式,配合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一种奇异景象。

这是一本颇具原创性的书,相信对于泛广告领域的研究与运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作者简介

陈小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在上海艺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5年开始加入广告业,曾服务众多国际和国内品牌。另著有《教女儿学论语》。

目录

引言

第1章 九阴真经

1 策略:从求婚到革命

2 目标与卖点:林黛玉的教训

3 小结与作业

第2章 泛广告时代

1 Adverture:我大喊大叫……

2 “社会的引诱无所不在……”

3 案例分析一:文案的故事

4 案例分析二:打造品牌?

第3章 幻象世界

1 XO啤酒的神话

2 我们消费幻象?

3 关键词:Image

4 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4章 功利主义之美

1 纯粹幻象&功利幻象

2 感官性,消灭意义

3 侵略性,消灭边界

4 瞬时性,消灭永恒

5 白日梦,消灭现实

第5章 洞察消费者

1 —辆豪华轿车的头脑风暴

2 物以类聚,人纠群分

3 在有大鱼的地方下网

4 “沸腾女人心”:发现心灵之途

第6章 奥格威神灯&毛语录

1 毛泽东的背影

2 “讲话”新解

3 左翼神话与右翼神话

4 “粗鄙的趣味”

第7章 野性的思维

1 傲慢的皇家芝华士

2 拜物教/拜幻象教

3 “顶峰经验”&“不亦快哉!”

4 欲壑难填

5 幕后操纵者

第8章 野性之舞

1 创意:梦的解析

2 意义的消解与再生

3 偶像

4 编剧/导演/演员

第9章 装配线上

1 AE与设计师

2 追求卓越

3 重回部落化?

4 创造&遗忘

结尾 偷窥的狂欢

后记

书摘

彼得·罗宾逊深得“调查”之益,故而他为里根所创作的这则“广告”便也极具销售力。里根作为“产品”,定位相当清晰,他也当得起这个“大承诺”!

从作为美国总统的那一天起,里根就代表了美国的品牌,或者说,代表了那一个历史阶段的美国的品牌。

这并不是说,里根本人的个性、思想、行为方式的每一个细节都代表着美国的品牌。对于作为美国品牌的里根,有一系列机制控制着他,规范着他,即使是一篇演讲稿,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但至少,每个举动背后,都有着品牌的考量,都会有一篇或繁或简的《九阴真经》——而这一切的《九阴真经》背后,一定是一个国家战略的《九阴真经》。从战略到战术,从传播策略到一篇演讲稿的撰写,环环相扣,层层展开,共同构成了里根这个代表美国的品牌。

也许,柏林墙前的演讲是个特例。

美国按照它的国家战略选择里根作为国家的品牌代言人,里根本人的个性、思想和行为方式符合这个战略的要求;与此同时,他的一些个人特点,也丰富和推动着这个战略。

从“传播策略”的角度考量这次柏林之行——整个的出访活动,相信包含一揽子的“行销目的”,在这方面,也许争论不大。而对于“演讲所扮演的角色”,各方的意见显然不统一:作为里根撰稿人员的彼得·罗宾逊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国家机构,从国务院到国家安全委员会,也有他们的考虑;这些不同的考虑和见解,体现在对于“竞争范畴”、对于“目标消费群”的不同解读和判断上。

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解读,就如在柏林的首席外交官所表示的:里根应该注意点儿,不要过分激动,不要抨击苏联人,也不要有关于柏林墙的过火言辞,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对包围着他们的这堵墙习惯了。彼得·罗宾逊则从当地的商人、主妇那里,解读到了完全不同的内容,解读到了“推倒这堵墙”这个有力的短语——他认为,正是这个有力的短语,构成了整篇演讲的button/按钮,也就是目标消费群的“核心利益点”。

对于这场演讲的目标消费群,政府方面认为是苏联,是戈尔巴乔夫,而彼得·罗宾逊认为是生活在柏林墙下的民众一“推倒这堵墙”只构成这些民众的“核心利益点”,而不符合当时苏联以及戈尔巴乔夫的利益,这就是争执的焦点。 在“我们现在何处”这一点上,大家的认知可能还比较接近;在“我们将往何处”这一点上,矛盾就显现了出来。

也许,里根是认为,时机到了!是向生活在柏林墙下的民众旗帜鲜明地诉求他们的利益点的时候了!这时,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