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发劲
释义

发劲

中国武术中的劲法术语,泛指各种进攻性劲力的发生过程。

概述

"发劲"的一般技法要诀是"蓄而后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十三势行功心解》)。劲力的传递要循"其根在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十三势论》)的行径。此外,还应敛气凝神、以呼气助发劲。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成甫的弟子郑曼青曾说过:“左蓬莱禅师曰:‘力处于骨,劲蓄于筋’”,这一理论在武术界十分具有意义,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在著作《三步功夫》中也有类似理论。

部分习武者单纯认为“劲”即“力”,“发劲”即“发力”,因此单方面通过高强度锻炼,试图增加肌肉力量,来增加力量指标,不得不说是一种误区。

解说

从力学角度而言,发劲是把动量作用在目标物体上。视武学流派不同,发劲的细节也不同,劲力与物体的接触,以及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在一些武术说明中,发劲的作用是将目标击飞很远,但这只是各种劲力的一部分。完整的发劲过程是:力的产生,与目标发生接触,对目标发生作用,最后达到所要的效果。在武术中,从不同的角度接触目标,在接触的过程中控制力量的大小和方向,这些被称为发劲的技巧,也是发劲的精髓部分,需要长期刻苦练习才能掌握。正如投掷棒球时,力量从后背经由肱三头肌、肘部传达到手指,最终将球投出去,这个力学系统被称为“力道”,力道的练习是武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如肌肉训练那么直接,但只有经过正确的力道练习,才能正确的运用发劲技巧。

发劲的类型千变万化,但不论何种流派,其发劲的共同点都在于作用力和力的作用点。一些武术家用“水银”来比喻劲力的流动,认为劲力务必做到“灵动”、“沉厚”。如形意拳和太极拳,太极拳口诀中的“沉肩坠肘”就是这种理念的写照。而外家拳中有关于利用马步来强固下盘的锻炼,招式中也有不少分开双脚稳住身形,或通过震脚(八极拳)来重新调整全身受力分布的方法。

劲与力

虽然劲力的原理可以用物理学、力学和波形图来表示,但在传统武术流派中,不同门派对于劲力的阐述也是不同的,它们往往包含了自身大量独特的理念,因此这里介绍一些劲力的特点。

*运劲的速度不等于拳脚的出速度。

*运劲的力道大小不等于动作的幅度大小。

*目测到的力道与目标实际受到的力并不总是一致。

*发劲时,一定能感觉到体内力的流动。

*感受到的力量流动速度,不等于力量实际运行速度。

*蓄劲就像拉弓一样,放劲就像射箭一样。

*劲经过的地方,就是力经过的地方。

劲的种类

在中国武术界,各种各样的流派里,存在各种各样的发劲方式,它们往往是这些武术体系的技巧核心,需要引起最大的注意,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发劲名称。

翻浪劲:丹田的力量由脊椎传达而出,如同滚滚波涛,反复跌宕起伏。(形意拳“鹰捉”、“劈拳”以及“起钻落翻”的技巧)

螺旋劲:丹田的力量横向螺旋放出,讲究拧裹钻翻。(八卦掌“白蛇吐信”)

缠丝劲:支配肢体作螺旋式的缠绕进退的力。(陈氏太极拳)

抽丝劲:缓而不滞,好不突兀的运劲方式。(杨氏太极拳)

轱辘劲:力贯臂膀、猛劈硬挂、速功快打的运劲方式。(劈挂拳)

沉坠劲:步法沉稳坚实的运劲方式。(心意六合拳)

十字劲:以自身为中心,做放射性发劲。(八极拳)

掤劲:太极拳中的基本劲,亦称母劲,指人身体、精神状态与拳法和环境高度融合,要求对拳法有一定造诣方能理解。(太极拳)

整劲:“整”即“整体(全身)”、“整理”,中国武术的基本,外在表现为精力充沛的基本状态。

内劲:内家拳运劲方式的总称,相对于外家拳而言。

寸劲:在与对手极近的距离发出的劲,动作幅度很小,但力量十分集中,因此威力巨大。与八极拳的“暗劲”、螳螂拳的“分劲”有相似之处。各个流派对这种劲力有不同的理解,科学家则试图从呼吸、身体重心、地球引力、肌体机能甚至精神力量等方面,分析它仅靠小幅度动作就能杀伤敌人的原理。功夫影星李小龙的成名技。(咏春拳)

渗透劲:舶来词。中国武术中有很多类似技巧,但没有固定的叫法,因此外国体育界人士为便于理解,将之统称为“渗透劲”。主要指动量接触并作用于目标时,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作用效率,增强作用效果的方法。“渗透劲”顾名思义,即力量能更深入的接触并作用于目标。如击中格挡的对手,并通过发劲技巧使其肌肉涣散、将其击倒,则渗透成功,反之则渗透失败。击中对方体表,但绕过其肌肉保护,将劲力渗透至其体内,伤其内脏,也是渗透劲的成功运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