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
释义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地处恩施市凤凰山东麓,是湖北省规模最大、文物藏品最丰富的地区级综合性少数民族博物馆,也是湖北省少数民族文物陈列、保管、研究的中心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约33400平方米,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主体建筑为一座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四层陈列、库房综合大楼,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陈列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17人,设有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考古部和保卫科等业务机构。

基本概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前身为恩施地区文物工作队,1976年9月改名成立恩施地区博物馆,1983年12月改称鄂西自治州博物馆。1993年4月,随着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又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并沿用至今。1996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位于鄂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襟荆楚,西通黔渝,南极潇湘,北达中原”,这里的人民——巴人(土家先民)世代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用智慧、勤劳和质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巴土文明,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自建馆之始,就十分注重对文物的征集和收藏。目前通过调拨、征集、购买、考古发掘等多种方式收藏文物七万余件,极具巴文化特色。如“双虎钮錞于”、“巴式甬钟”、“巴式矛”、“巴式剑”以及“土司帽”、“土司印章”、土司夫人使用的“金凤冠”等珍贵文物。特别是“双虎钮錞于”于1999年10月参加了法国钟铃艺术节,可谓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历史沿革

该馆前身为恩施地区文物工作队,1976年9月改名成立恩施地区博物馆,1983年12月改称鄂西自治州博物馆。1993年4月,随着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又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并沿用至今。1996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文物陈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传统计量)7万件,主要为反映巴文化、崖葬文化、土司文化以及民族风情的历史、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等,以巴文化的实物最为珍贵,土司文化和崖葬文化又独具特色。 博物馆设有《巴风土韵》、《红色土地》等专题陈列。《巴风土韵》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建馆30年来第一次将巴文化及土家文化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展示的基本陈列,共展出文物精品678件,包括巴人使用的“虎钮錞于”、“巴式编钟”、“巴式矛”、“巴式剑”以及本地少数民族地区出土的“土司帽”、“土司印章”、土司夫人使用的“金凤冠”等珍贵文物。该陈列由两个部分组成:“历史文物篇”重点从“建始直立人”、清江流域的巴文化到元、明、清时期的土司文化及奇特的崖葬文化中,展示恩施这片神奇土地上人类形成、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民族民俗篇”则从土家族、苗族的吃、穿、用、行等方面,重点反映恩施州各民族创造的丰富而又绚丽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红色土地》革命文物展则以实物、图片、文字等,反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恩施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革命前辈们的战斗经历,以及生活、文化方面的情况,并突出介绍了忠堡、板栗园大捷的战斗过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现已出版《土家族区域的考古文化》、《鄂西古建筑文化研究》、《恩施自治州碑刻大观》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并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恩施州进行的“中国早期人类及其环境背景综合研究”项目(简称“攀登计划”)。

基本陈列

《巴风土韵》 由“历史文物篇”和“民族民俗篇”两个部分组成。“历史文物篇”重点从“建始直立人”、清江流域的巴文化到鄂西南地区元、明、清土司文化和奇特的崖葬文化,展示恩施地区人类形成、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民族民俗篇”则从土家族、苗族的吃、穿、用、行等方面,重点反映恩施州各民族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

《红色土地》 革命文物陈列主要展示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活动的文物及图片。

馆藏文物

位于鄂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襟荆楚,西通黔渝,南极潇湘,北达中原”,当地的人民——巴人(土家先民)世代生息在当地,用智慧、勤劳和质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巴土文明,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自建馆之始,就十分注重对文物的征集和收藏。相关数据显示,该馆通过调拨、征集、购买、考古发掘等多种方式收藏文物七万余件,极具巴文化特色。如“双虎钮錞于”、“巴式甬钟”、“巴式矛”、“巴式剑”以及“土司帽”、“土司印章”、土司夫人使用的“金凤冠”等珍贵文物。特别是“双虎钮錞于”于1999年10月参加了法国钟铃艺术节,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珍贵藏品

双虎钮錞于 虎纽錞于是土家先民巴人所使用的一种军乐器,也是巴人进行祭祀、娱乐等活动时所使用的乐器。该器物是中国唯一具有明确出土时间、出土地点的双虎纽錞于,特别珍贵。

金凤冠 明代。该凤冠为西王母乘坐凤凰状。凤凰呈展翅飞翔状,凤凰尾部设花卉装饰,西王母盘坐在莲花上,四周环绕金丝飘带。共由29小件组成。

马鞍是贺龙同志在红三军负责时使用的马鞍。

湖北省农民协会告示 纸质。内容为号召农友们团结起来,组织红枪会、硬肚会、大刀会等多年没有田种的农友,加入农民协会。

领导简介

馆长胡家豪,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共党员。1976年12月至198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4312部队服役;1988年6月毕业湖北省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学专业;1981年3月至1993年7月在恩施州图书馆工作,任副馆长;1993年7月调入州博物馆工作,任馆长,文博副研究馆员;现系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博物馆学会会员;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副馆长燕道远,男,1962年12月出生于恩施,中共党员,文博馆员。1981年参加工作,1992年湖北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函授)毕业。1997年至1998年任恩施州民族礼堂副主任、代主任。1998年至2000年任恩施州歌舞团副团长。2001年调至恩施州博物馆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任恩施州博物馆副馆长。

副馆长王晓宁,男,1960年1月出生于恩施,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1985年调入恩施自治州博物馆从事文物考古工作,1990起任副馆长至今,分管业务工作。现为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考古学会会员、楚国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社会价值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地处湘、鄂、渝、黔四省结合部的恩施市凤凰山东麓,占地50余亩,是湖北省唯一的地区级综合性少数民族博物馆。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配合宣传教育需要,举办了多个临时展览。如1996年举办了孔繁森生平事迹图片展”,1997年举办了“香港回归大型图片展”,1998年举办了“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图片展”,2001年举办了“为了明天——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型图片展”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展出活动,使广大观众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了博物馆良好的社会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该馆工作人员刻苦钻研,甘于奉献,在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等方面展开了研究。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已出版《土家族区域的考古文化》、《鄂西古建筑文化研究》、《恩施自治州碑刻大观》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并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恩施州进行的“中国早期人类及其环境背景综合研究”项目(简称“攀登计划”),把恩施州的考古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基本信息

地 址:湖北省恩施市舞阳大道博物馆路2号

交通线路:乘2路、8路、11路、13路公交车至地质队或恩施州妇幼保健院站

开放时间:9:00~16:00

邮 编:44500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