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陡箐苗族彝族乡 |
释义 | 陡箐苗族彝族乡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东南部 与六枝特区黑塘乡接壤距市中心区38公里,素有水城县“东大门”之称。地理位置在东经105035′一26029′之间,最高海拔2060米,最低海拔1300米,平均海拔1680米。境内山高谷深,北高南低,喀斯特中山峡谷地貌特征显著。年平均气温11.1—14.3℃,年均降水量1010—1360毫米,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全乡总面积146.3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00个村民组,4733户,20995人。其中苗、彝、回等少数民族650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1%总耕地面积17910,其中水田1050亩,旱地16860亩,人均耕地面积0.94亩。 企业及经济全乡现有炼锌企业3家,铅锌洗选厂1家,煤矿6个洗煤厂1个,选矿厂1个,矿泉水厂1个,焦化厂2家。株六复线、贵烟公路贯穿该乡,有15个村修建了村级公路,交通极为便利共有16个村通电,基本能满足工业用电,陡箐乡通讯联系十分快捷。 2003年全乡工业总产值完成24497.77万元,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4亿元,煤焦税费完成284万元,完成招商引资2千余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1634.01万元,全乡人口非文盲率为98.7%。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3%。 民俗旅游陡箐乡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818万元,财政收入516.7万元,比上年增加170.2万元。乡境内不足5公里范围内居住着四个支系的苗族同胞(白苗、歪梳苗、小花苗、大花苗),他们勤劳、善良、好客,各自延续和保留着古朴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有平等的原始民主,丰富的婚丧嫁娶和祭祀礼仪,别具风格的音乐舞蹈和精美的挑花、刺绣、农民绘画、蜡染等。还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水西军抗击吴三桂的猴儿关古战场,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深深的足迹。特别是坪箐村,他是我市唯一完整的大花苗聚居地,这里山清水秀、翠竹环绕、溪流低回、鸟鸣婉转,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景点,得到了省、市、县和海外旅行团的关注和好评,原贵州省省长王朝文还亲笔为坪箐题词“高原绿洲”,极有近郊民族风情旅游开发价值。 环境陡箐村位于贵州六盘水水城县陡箐乡,村内居住有苗族的不同支系,其中坪箐自然系六盘水市唯一完整的大花苗村寨,民族风情浓郁。陡箐村中心点距六盘水市中心城区32公里,距水城县双水新区28公里,东邻本乡冷坝村,南抵本乡夹岩村村,西连本乡茨冲村,北靠董地乡穆家寨村、比德乡黄草坝村,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下辖下寨、坪箐、冉家麻窝、朱家寨、吊水岩、陶家寨、后箐、小寨、苞苞、焦家坝、蜂子岩、陡箐、炉下13个村民组。全村植被总体较好,温凉湿润,属典型的温凉型农业山区。陡箐村陡箐街上有历史自然形成的集贸市场(逢星期天赶场)及牛马交易市场,是全乡主要农产品集散地。陡箐村是乡人民政府驻地,建有全乡唯一一所中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