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斗玉村 |
释义 | 玉村位于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斗玉乡,距隆子县城126公里,有两个自然村,49户,200人。耕地面积171.5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6亩。斗玉村常年日照长,雨量大,气候宜人,适合多种作物生长,若没有洪涝灾害,每年都能实现双丰收。 社会事业斗玉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乡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了卓有的成效。在安居工程户项目、网围栏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绿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在斗玉村已经实现了通路、通水、通邮、通广播、通电话。 农村经济斗玉村村民农牧业相结合,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作物有青稞、小麦、玉米、豆类、油菜等。这里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没有自然灾害,一般都能实现一年双丰收。2007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4.26吨,人均粮食0.17吨。油菜总产量1.7吨,人均油料0.008吨。在牧业上,牲畜占有552头,其中大畜477头,小畜75头,人均占有牲畜2.8头。2007年肉产量11.74吨,奶类产量20.65吨。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农牧业和采卖冬虫夏草,次要收入为外出打工。 斗玉村在党的“兴边富民”政策和对人口较少数民族实行特殊照顾的政策下,把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相结合,努力改进不合理的传统产业结构,形成了适合现代新农村发展的产业结构。在保证主要粮食作物正常丰收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推广蔬菜温室大棚、种植庭院经济林,解决村民吃不上菜、吃菜难的问题。乡党委、乡政府还积极鼓励村民外出打工,并把他们安排在乡里投资兴建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务工,扩大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到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5.35万元,同比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收入41.26万元,第二产业收入27.69万元,第三产业收入36.4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626.00元,同比增长18%。 问题困难在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斗玉村村民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遗留的原因,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这几年村民的生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无法与时代的发展速度相比较,不少村民仍然需要救济扶助,还有不少贫困子女仍然解决不了上学的问题。基础设施、道路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很多,年年都在解决,但建设速度跟不上发展要求,村民用电问题仍然存在。群众落后的观念也是一个极不易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教育。 在未来发展产业上,斗玉村将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取其长,弃其短,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调整产业的结构,把产业发展推入新的阶段。努力推广蔬菜大棚、庭院经济林,进一步发展经济作物,加大经济作物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另外拟发展花椒基地和苹果、核桃园,实现多种作物共同培植,多渠道地提高村民的收入,为村民的前景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特色项目一、花椒 斗玉村土壤肥沃、日照长、雨量大,极适合花椒生长。现花椒多为野生,未人工培植,若建立花椒基地,大量培植,极具经济价值,前景美好。 二、庭院经济林 斗玉村气候条件好,适宜种植经济林,如苹果、桃子、核桃。现村内有一片苹果园,由村民承包。桃子、核桃只是零星存在于村民家院中,未得以开发。特别是核桃,味美、营养价值高、加上较稀有,深受人们喜爱,若能大量培植,前景美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