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董玮 |
释义 | 1 香港武术指导及香港电影导演◎ 个人资料艺名:董玮 原名:董云玮 英文名:Tung Wei, Stephen 昵称:Dee哥 籍贯:浙江宁波 生日:1954年2月2日 身高:168cm 体重:150磅 血型:O 星座:水瓶座 语言:流利粤语,国语 擅长:游泳,骑马,唱歌,京剧,潜水,国术,跳舞 ◎ 个人简介香港武术指导及香港电影导演。前无线电视小生。幼年时曾拜师国剧名伶粉菊花门下,学习北派武功。香港电影的动作指导名扬四海,董玮绝对是其中顶尖儿的一个。他1954年生于上海,四岁移居香港,自小随粉菊花学京剧,也在电影演一些小脚色,16岁开始当上电影武师,经常做替身。后来他到台湾发展,很快便升任武术指导。1979年董玮回港加入无线电视当合约艺员演出电视剧。电视成名作《英雄出少年》。4年后离开无线,自此穿梭港、台两地,做演员兼动作设计。董玮是一个很有风格的演员,住后他于多部电影中当导演和动作指导,他场面处理和动作设计更是干净俐落。曾经十次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提名,四次得奖(《神偷谍影》、《紫雨风暴》、《特务迷城》、《十月围城》) ◎ 电影作品◎ 导演地上最强 (2001) 杀手之王 (1998) 错体追击组合/猎狐 (1995) 驱魔警察 (1990) ◎ 武术指导剑雨(2010) 十月围城 (2009) 花花型警 (2008) 画皮 (2008) 墨攻 (2006) 诡丝 (2006) 我要成名 (2006) 无极 (2005) 如果·爱 (2005) 七剑 (2005) 江湖 (2004) 救命 (2004) 2046 (2004) 天地英雄 (2003) 双雄 (2003)安娜与武林 (2003) 刀枪不入一僧侣 (2003) 想飞 (2002) 二人三足 (2002) 特务迷城 (2001) 地上最强 (2001) 半支烟 (1999) 紫雨风暴 (1999) 玻璃之城 (1998) 杀手之王 (1998) 幻影特攻 (1998) 龙城正月 (1997) 我爱厨房 (1997) 神偷谍影 (1997) 自梳 (1997) 热血最强 (1997) 龙在少林 (1996) 新上海滩 (1996) 香江花月夜 (1995) 刀 (1995) 错体追击组合 (1995) 杀手的童话 (1994) 伦文叙老点柳先开 (1994) 暴雨骄阳 (1994) 证人 (1993) 爱在黑社会的日子 (1993) 天长地久 (1993) 刺客新传之杀人者唐斩 (1993) 神枪手与咖喱鸡 (1992) 油尖少爷 (1992) 辣手神探 (1992) 双龙会 (1992) 中国最後一个太监第二章告别紫禁城 (1992) 雷霆扫穴 (1991) 冲击天子门生 (1991) 五虎将之决裂 (1991) 朋党 (1990) 阿飞正传 (1990) 再战江湖 (1990) 专钓大鳄 (1989) 一眉道人 (1989) 捉鬼大师 (1989) 孔雀王子 (1989) 旺角卡门 (1988) 好女十八嫁 (1988) 火舞风云 (1988) 灵幻先生 (1987) 中华战士 (1987) 江湖龙虎门 (1987) 双龙吐珠 (1986) 英雄本色 (1986) 胆搏胆 (1981) 搏扎 (1980) 神腿 (1979) 十八罗汉拳 (1978) 铁手无情追魂令 (1978) 红衣冷血金面人 (1977) ◎ 制片错体追击组合/猎狐 (1995) ◎ 执行监制错体追击组合 (1995) 暴雨骄阳 (1994) ◎ 演员葬礼揸Fit人 (2007) 我要成名 (2006) 二人三足 (2002) 地上最强 (2001) 半支烟 (1999) 千禧巨龙 (1999) 流星语 (1999) 自梳 (1997) 热血最强 (1997) 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 (1994) 神枪手与咖喱鸡 (1992) 油尖少爷 (1992) 双龙会 (1992) 辣手神探 (1992) 冲击天子门生 (1991) 再战江湖 (1990) 但愿人长久 (1989) 美男子 (1987) 良青花奔月 (1987) 水儿武士 (1985) 超龄处男 (1985) 君子好逑 (1984) 人吓鬼 (1984) 皇帝与太监 (1981) 搏扎 (1980) 风流人物 (1980) 十大弟子 (1979) 神腿 (1979) 醒目仔蛊惑招 (1979) 洪清帮 (1979) 铁首无情追魂令 (1978) 十八罗汉拳 (1978) 戚继光 (1978) 血玉 (1977) 四大门派 (1977) 人虎恋 (1977) 红衣冷血金面人 (1977) 洪熙官 (1977) 快刀乱麻斩 (1977) 阴阳血滴子 (1977) 阿茂正传 (1976) 倾国倾城 (1975) 拍案惊奇 (1975) 忠烈图 (1975) 花飞满城春 (1975) 龙争虎斗 (1973) 大军阀 (1972) 霹雳拳 (1972) ◎ 特技演员墨攻 (2006) 如果·爱/毋忘我/勿忘我 (2005) 江湖 (2004) 2046/二零四六 (2004) 天地英雄 (2003) 双雄 (2003) 史酷比(2002) 特务迷城 (2001) 幻影特攻 (1998) 双龙会 (1992) 天子门生 (1991) 中华战士 (1987) ◎ 其他职员画皮 (2008) 我要成名 (2006) 七剑/七剑下天山 (2005) 江湖 (2004) 防弹武僧/刀枪不入一僧侣/无敌武僧 (2003) 英雄 (2002) 和你在一起 (2002) 想飞 (2002) 特务迷城 (2001) 紫雨风暴 (1999) 杀手之王 (1998) 神偷谍影 (1997) 新上海滩 (1996) 刀 (1995) 错体追击组合/猎狐 (1995) 香江花月夜 (1995) 杀人者唐斩 (1993) 五虎将之决裂 (1991) 再战江湖 (1990) 孔雀王 (1988) 英雄本色 (1986) ◎ 电视剧作品江湖夜雨十年灯 (1984) 老洞(1983) 饰 谢尚玮 笑傲江湖(1984) 饰 林平之 宝芝林(1984) 豹子胆(1983) 饰 姚五 三相逢 (1983) 十三太保(1982) 饰 李存直(蟋蟀) 戏班小子(1982) 饰 马如龙 花艇小英雄(1981) 饰 汪小宝 飞鹰(1978) 饰 丁少白 英雄出少年 (1981) 饰 方世玉 ◎ 所获奖项◎ 获奖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1998) 最佳武术执导:董玮《神偷谍影》 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2000) 最佳动作指导:董玮《紫雨风暴》 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2002)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成家班《特务迷城》 第3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1999) 最佳动作指导:董玮《紫雨风暴》 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2005) 最佳动作设计:刘家良、董玮、熊欣欣《七剑》 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2010)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李达超《十月围城》 ◎ 提名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1996)元彬、孟海、董玮 《刀》 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1997)董玮《新上海滩》 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1999)董玮《杀手之王》 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1999)董玮《幻影特工》 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2003)董玮《想飞》 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2004)董玮《双雄》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2006)刘家良、董玮、熊欣欣《七剑》 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2007)董玮《墨攻》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指导提名(1994)江道海、董玮、潘建君《暴雨骄阳》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指导提名(1997)董玮《神偷谍影》 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指导提名(1998)董玮《杀手之王》 第3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2001)董玮、成家班《特务迷城》 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2010)董玮、李达超《十月围城》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2011)董玮《剑雨》 2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个人简介董玮,女,汉族,1956年6月3日出生,;辽宁省开原县人、初中文化。 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戏曲家协会会员,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1986年被文化部批准为“拔尖人才”,200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 ◎ 个人资料一、 自然简历 1971—1976 吉林省梨树县文工团,演员 1976---1978 吉林省四平地区文工团,演员 1978---1980 吉林省吉剧团,演员 1980---至今 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演员 二、政治思想 现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曾任共青团吉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多年来常年随团下乡演出,为群众送戏上门。由于长期的坚持为基层群众演出服务,加之自己追求高尚艺德、台风,无论是做人,还是演戏,均得到省内乃至全国的专家与同行的肯定和称赞!同时深受广大观众所喜爱,随之成为广大观众心中的“名人”、“名演员”。二十几年来,始终如一的活跃在二人转舞台上,为团里创造两个效益,做了积极贡献。到目前为止,个人演出多达几千场。 三、 艺术成就 三十几年来,演出参赛多次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6个,东三省级奖1个,省级个人表演一等奖6个,省级综合一等奖6个,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的剧目8个;她曾拍过一部电影《血沃中华》,曾为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配唱;录制磁带影碟多达百余个。 四、附录:艺术成果目录: 国家级奖项6个 1、二人转《哑女出嫁》获1986年北京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个人表演一等奖; 2、拉场戏《离婚夫妻》获1993年全国首届二人转观摩演出个人表演一等奖; 3、拉场戏《梁祝下山》获1990年全国“长治杯”曲艺大赛个人表演二等奖; 4、春节晚会《大拜年》通化电视台拍摄,本人参加演出获1998年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三等奖; 5、拉场戏《离婚夫妻》获中国剧协95“重钢杯”百优小品大赛个人表演一等奖; 6、拉场戏《离婚夫妻》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华奖”,这一项奖是中国文化艺术届最高奖项。 东北三省汇演获奖一次 1、 二人转《梁祝下山》获优秀演唱奖 省级个人表演一等奖6个 1、 拉场戏《代替不了》获1983年全省二人转汇演个人表演一等奖; 2、 二人转《水漫兰桥》获1986年全省中青年汇演个人表演一等奖; 3、 对唱《赞新风》1981年省电台,省文化厅广播比演唱一等奖; 4、 拉场戏《离婚夫妻》获1992年全省二人转新剧目汇演个人表演一等奖; 5、 二人转《老两口争灯》1978年省汇演表演一等奖; 6、 拉场戏《知县与太监》2002年全省二人转汇演个人表演一等奖。 省级综合一等奖6个 1、 拉场戏《回杯记》1981年; 2、 二人转《水漫兰桥》1982年 3、 拉场戏《代替不了》1983年 4、 二人转《哑女出嫁》1984年 5、 拉场戏《梁祝下山》1985年 6、 拉场戏《离婚夫妻》1992年 参与录制磁带及光盘的主要音像社及剧目: 中国唱片总公司 中国国际声像艺术公司 中国文联出版社 辽宁音像出版社 黑龙江音像出版社 内蒙古音像出版社 湖北音像出版社 河北音像出版社 吉林省长白山音像出版社 辽源、四平音像厂等等 主要剧目:《回杯记》、《水漫兰桥》、《十八相送》、《四大全》、《东北风》、《金瓶梅》、《打瓜招亲》、《千里送京娘》等 整理:张义 百变的角色,不变的情 采写:张义 她的一生与二人转结下了“缘”,对我们的民间艺术“情有独钟”;在转坛里她可以说的上是一个传奇人物,获得过百种荣誉:国家级奖项6个,省级个人表演一等奖6个,省级综合一等奖6个,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的剧目8个等等;她主演的《回杯记》被世人传唱不衰;更重要的是她放弃了许多深造发展的机会,最终的选择还是二人转!这个人就是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董玮! 平时都是在电视里看到董玮,这次见到“活的”真的是第一次,她的打扮非常朴素,但是非常的文雅;说起话来嗓音洪亮,振奋人心,可能是听过她的戏的缘故,她的声音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时不时的还大笑起来,与快乐相随。所以我们的访谈显得格外的轻松,话题从她的学艺生涯展开了。 服从领导分配,造就今天董玮! 1971年,年仅15岁的董玮初中毕业后在吉林省梨树县文工团工作,她身段好,嗓音圆润,由于比较出色,领导选中她为二人转的演员。据董玮老师介绍,“在当时那个年代,虽说是家人反对,但也只能无怨言的服从组织分配,可以说是比较被动的接触二人转。”从那时开始,我们今天的艺术家与二人转“转”到了一起! 学戏时演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苦她尝过,其他演员没有的苦她也尝过,因为当时没有师父指导,也没人教学,她只能一个人琢磨、研究。那时候她仅仅15岁。她的这种专研进取的精神如今还在!就是这样的精神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董玮! 最受喜爱的搭档,最受欢迎的《回杯记》 与韩子平的合作是在197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其实他们两个在艺术的道路上是共同起步、共同发展的! 1976年正赶上全国曲艺汇演,吉林省推选梨树县文工团的《情深似海》参演,而董玮是这部戏的主创人员,加上她出色的功底,女主演非她莫属!男主角原是董孝芳,但是两个人的艺术风格、表演方式相差颇大。而当时的韩子平在白城地区淘南县文工团,曾参加过汇演,唱的好、演的好,有一定的名气了,与董玮的风格也一致,领导就将他们放到了一起,做了搭档。没想到,两个人的风格的确相同,而且很有默契,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绝配”!除此之外,两个人也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这也是到现在为止他们一直合作的原因! 提到韩子平、董玮就不能不提到《回杯记》,就是这个戏让全东北乃至全国的观众真正的知道了、记住了这对搭档。这个戏被评为1981年省级综合一等奖、1984年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 另外,1983年12月他们应中国唱片社邀请在首都长安大戏院演出,《回杯记》作为压轴戏出场。董玮老师说到:“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不断,不退场,最后我和韩老师只能返场,现场决定演出《水漫兰桥》中的片段《打水歌》。这样的场景在长安大戏院这是罕见的!”同年,他们也将《回杯记》、《哑女出嫁》带进人民大会堂,为首长演出! 《回杯记》在东北的影响是最大的。据董玮老师介绍,在吉林有个乡,这个乡领导班子被称为是“张亭秀”领导班子(张亭秀是拉场戏《回杯记》中的男主角),这个领导班子从党委书记到下属干事都能接上《回杯记》的唱词,甚至会不会《回杯记》都被定为竞选领导的一个默认标准了! 1980年,这对搭档调入了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在演出的同时两个人共同研究剧本、剖析人物形象,追求舞台表现,塑造了舞台上的各种人物。可以说他们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性的转折意义,把以前的叙说型二人转过渡到艺术型、生动型二人转,使二人转真正走上了新台阶、真正的走上了“雅俗共赏”的境地。这具有历史性的突破意义! 艰苦围着演员,万人围着二人转 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从建团到现在下乡演出坚持20余年,共有几万场演出。这也是董玮这么多年来一直受观众所喜爱的一个原因,但是下乡的苦处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每年的下乡演出都在7、8、9月份,而这几个月份包括小暑、大暑、立秋等节气,而这样的节气正是过渡性的,对演员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谈到这时董玮感慨的说到:“我们住在百姓家,但是那里有跳蚤,咬的我们演员后背全是疙瘩,感染了就成皮肤病了。我们年轻轻的大姑娘每天不能穿漂亮的衣服、鞋子,每天只能穿戏装、破烂衣服;后来到学校住宿,那里虽说没跳蚤了,但都是危房,白天看太阳,晚上都是星星陪我们入睡!下雨时更糟糕,由于房子露雨,一晚上都要挪动好几个位置!”就是这样的环境他们还是坚持了20多年! “也有一段惊人的事故发生!”她说到,“1995年我们去吉林市演出,车转弯时翻了,演员们都受伤了,当时我浑身是血,以为活不成了!”说到这时他让笔者看了看他腿上的伤疤,真是清晰可见! “你动摇过吗?”笔者问到。 “的确动摇过”,董玮说到,“但是每次到农村看到百姓们围着大篷车转、热切地等候我们演出的情景,我的思想就又转变回来了,什么也不计较了,还是站到了百姓这一边。很多次都是热泪盈眶,含泪演出!再艰苦的环境也坚持了。20年了,他们一直这样的喜欢我们的演出,万人围着二人转就是那样!”说到这时候董玮笑的就像个小孩,眼神里多了几丝回忆,这可能是演员们最想得到的、最满足的吧! 百变的角色,不变的情 董玮老师的出色表现被很多艺术团选中,但是她最后都一一回绝了:她曾回绝过1978年空政曲艺队的邀请,也曾和韩子平一起回绝过中央说唱团姜昆老师在1986年的邀请。做出这样的牺牲是为什么?就是为了整个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为了广大观众的期望、更是为了东北土生土张的民间艺术! 就是这样,几年、几十年,董玮老师把她的青春乃至一生都献给了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工夫不负有心人,三十几年来,她逐步形成了以清晰、雅致、潇洒为主的艺术风格,除了多次获奖外,还招睐了一批批年轻一代的不同观众,使二人转形成了清新、豪放、明快的特点。 她的演出剧目共获国家级奖6个(其中1997年的拉场戏《离婚夫妻》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东三省奖1个、省级个人表演奖6个、省汇演综合一等奖6个、被中央电视台录制的节目8个;被省市电台、电视台录制的节目17个;除二人转外她曾拍过一部电影《血沃中华》,曾为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配唱;录制磁带影碟多达百余个!更重要的是她于200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 整个访谈中,董玮老师一直在笑,尤其是提到观众的时候。这么多年来她在百个戏中一直变化地扮演着百个角色,但是她在生活中的这个角色对二人转的情、对观众的情是永远不变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