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董子读书台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为我国历史上与孔子、朱熹一起并称为三大文化巨人之一的董仲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西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儒学大师,班固在《汉书》中称之为“群儒首”。他提出的“大一统论”、“天人感应”和“独尊儒术”等重要思想,树立了汉以来两千多年中国的国家意识,确立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锻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品格和基本精神。 德州人民对董仲舒非常尊崇,隋朝时就已修建了董子读书台,书台夕照成为德州十景之一。历代钦官巡按、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歌咏诗篇。清乾隆皇帝南巡,驻跸德州,曾留下“天人三策对贤良,已见春秋大义彰。那更高台演繁露,转思董子失之详”“故里千秋疑信猜,城楼耸处久称台。都传繁露春秋演,谁识竹林与玉杯”等诗名。 详细解释2007年,德州经济开发区重建董子读书台,并以此为中心,规划建设董子园风景区。董子园的成功运作、董子文化旅游节的隆重举办,不但为德州竖起了一块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而且筑起了一座惠及民众的文化丰碑,建起了一座德泽后人的精神殿堂,必将对德州经济全面繁荣、社会长治久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德州董子读书台始建于隋朝,民国时期毁于战乱。2007年1月14日,在德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关于复建德州“董子读书台”的议案,作为该次会议的第一号议案获得通过。德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市委、市政府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事业,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决策部署,于2007年9月开始复建董子读书台,并以此为核心,建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景区公园。新建成的董子园景区总占地743亩,投资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包括公园的主体建筑董子读书台、“三策固本”水上牌坊以及公园内西部董子文化街、柳湖书院、“繁露广场”、“聚贤阁”、“安德亭”、“广仁楼”、“弘义楼”、“崇礼楼”、“汇智楼”、“明信楼”、“春晖园”、“柳湖”、“柳亭”、“学而”、“神思”、“逸兴”、“不窥园”、 “天和桥”、“人和桥”、“地和桥”、“立心亭”、“正谊桥”、“明道桥”、“繁露堂”、“春秋舫”等,现已全部建设完工,对外开放;二期工程主要是景区公园东部生态湿地风景区。附属建筑群包括董仲舒纪念馆、儒家文化代表人物雕像群、德州地域文化广场等。 其他信息现在,董子园风景区内河湖相连,花木扶疏,读书台气势恢宏,尽显大汉雄风;当代著名雕塑大师钱绍武先生创作的董仲舒铜像巍然屹立,凝气传神;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题名的“柳湖书院”“三策固本”牌坊庄重典雅。亭舫廊榭掩映于绿柳碧水之间,书家墨迹点缀于楼台桥阁之上。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异彩纷呈。文化街商铺茶楼,黛瓦白墙,集休闲娱乐和古玩商贸、文化交流为一体。把历史优秀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紧密结合,展现了德州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的时代魅力。 扩展阅读董子读书台又称董子台,因董子著有《春秋繁露》,也称“繁露台”。是汉江都易王相董仲舒(西汉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经学大师)读书的地方。董子读书台始建于何时、何地、为何人所建,已不可考。明正统六年(1441年),重修学宫(即文庙)时发掘出隋代“董子读书台”石碑,即在现碑处修建了董子读书台。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董子读书台和董子祠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于德州西门外运河东岸堤坝上,重建了董子读书台和董子祠。明清两代,南北来往的文人学士路经德州时都要登台游览,吟诗作赋。 自民国以后,由于战乱,年久失修,这座全国闻名的古迹变成了一片废墟。1949年建国后,因市政建设将土台拆除。1960年,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来德州视察时,曾询问董子读书台的情况。 2007年,以展示人文德州为主题的董子读书台公园在德州经济开发区动工兴建。2008年落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