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平镇 |
释义 | 1 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中国有很多东平镇,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它们分别位是中国有很多东平镇,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它们分别位于东平县、永春县、政和县、阳东县、博白县。东平县东平镇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城驻地,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9.6万亩,境内稻屯湖位于东平镇西部,与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相连,资源丰富。 本文主要介绍的东平县东平镇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城驻地,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9.6万亩,境内稻屯湖位于东平镇西部,与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相连,资源丰富。 ◎ 概述地处桃溪下游,位于永春县城东5公里处,境内南北群山对峙,中部属河谷盆是,辖区面积40.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43903亩,耕地面积6357亩。下设9个行政村,总人口1.89万人,共5084户。 东平镇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属于县城"半小时经济圈"和以县城为中心的"三星拱月"乡镇之一,有永春县典型"农业重镇"之称,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家园杯"新型村镇建设优胜村庄和卫生乡镇等称号。 ◎ 经济经济经构合理布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注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日超合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农业已建成"柑桔9000亩、茶叶1500亩、麻竹2000亩、蔬菜1000亩、花卉100亩、禽畜养殖场3个"等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霞林、鸿安、冷水工业小区初具规模,企业生产涉及建材、陶瓷、塑料、造纸、鞋帽、制衣、饮料、竹制工艺品、制茶等多种行业,初步实现了从"农业重镇"向"工业强镇"的转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建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在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沈阳等50多个城市设立芦柑销售网点,芦柑、茶叶年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199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可达3.0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3200万元,农业产值7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 ◎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1亿元,大抓基础设施建设。镇区太平街长1公里,宽24米,街道两侧新建店面260多间,总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是永春县村镇建设的典型,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新村建设全面铺开,商住小区形成规模,其中东山村被泉州市定为新村建设试点村。拓宽改造铺筑水呢路面,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二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境内有省道“三郊线”经过,到“十一五”规划末,将有莆田至广东梅州高速公路泉州段经过,并在本镇设一互通开口。 程控电话,移动基站覆盖全镇,共安装电话2450部,每100户拥有电话48部。3.5万伏变电站的投入运行,解决了生产、生活和工业用电问题。科教兴镇达成共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及广电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 旅游东平镇旅游资源有:云峰岩、妙峰岩、李氏祠堂、“世德流光”石牌坊、昆仑寨、昆仑洞;每年正月廿四、廿五为纪念明代抗倭英雄李中和,太平李氏家族都举行盛大的舞龙盛会,热闹非凡。 ◎ 美食东平美食、特产:芋面线、狗肉、红烧狮子头(东平镇太平街小旺饭店可以吃到)。 ◎ 邮编邮政编码:362603 2 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东平镇位于政和县北部,平均海拔210米,总面积216.9平方公里,全镇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0个自然村,77个村民小组,6131户,26229人。镇内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5℃,年降水量1636毫米,适宜种植杉,松,竹等用树林,锥栗、柑桔、杨梅等经济林,盛产茶叶、笋、烟叶等农副产品,境内有金峰山,奖山,原始森林楠木林等旅游景点,沿袭近四百年历史的墟市是古镇的一大特色,独具地方风味的东平扁肉、小胳、胰子等小吃及老字号——东平酱油、东平高粱、东平素菜、东平矿泉水更是享誉闽北。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杨则仕、陈贵芳等一批革命烈士,先后创建了中共政和第一支部、建松政维埃政府,英雄的东平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闽北解放事业做出贡献,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改革开放后,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在东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生态优高人文大集镇为目标,打造茶叶特色品牌,挖掘烟叶“绿色金矿”,建立规模工业园区,开放地方特色旅游,逐步提高全镇综合经济实力,目前共有茶园面积1.9万亩,锥栗1.3万亩,毛竹和小径竹1.5万亩,烟叶种植2041亩等,进一步带动茶,竹,木,笋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全镇各类大小加工企业达162家,其中投资额达1000万元企业3家,3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2006年全镇农业产值1.16亿元,工业产值1.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60元。 邮政编码 福建省南平市下列地区使用邮政编码(邮编)353602 东平镇 3 山东省东平县东平镇◎ 简介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县城驻地,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万亩,山区、平原、涝洼三分天下。境内稻屯湖位于东平镇西部,与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相连,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东平镇历史悠久,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佛山石窟造像群及著名古迹罗成庙。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东平镇成为鲁西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东平镇位于泰山西麓,东平湖畔,南靠悠悠大清河,北依佛教圣地白佛山,境西是风光秀丽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稻屯洼。境内交通便利,通迅畅达。济菏高速公路、105国道和072省道贯穿其中,移动、联通、网通信息网络覆盖率100%。东平镇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版图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58个行政村,总人口13.8万人,境内山区、平原、涝洼三分天下,矿产资源丰富。 ◎ 历史悠久东平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古称宿,秦朝时设无盐县,西汉时设无盐国,迄今2000余年。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勤劳朴实的东平镇人民创造了一个个新的辉煌。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泰安市“财税工作先进乡镇”、“教育强乡镇”、“招商引资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2006年5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 经济概况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东平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招商引资上项目,培植规模企业,目前,全镇已形成造纸、纺织、玻璃、化工、食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的工业格局,规模企业达到29家,其中,中顺纸业集团、金马帘子布公司、金元亚麻公司已成为中型企业。各类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产值87.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18元。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全镇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城镇建设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坚持建设县城、服务县城,有效地管理县城的工作思路,以县城发展为龙头,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开拓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渠道,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建设规模、档次、功能、效益有了新的提高和改善。今年,镇党委政府又利用卜楼居住小区舜和舜的开工,拉开了声势浩大的旧村改造工程的序幕,先后铺开了社区背街小巷清理硬化、城区村公寓楼建设、文化设施建设等工程,彻底清除了社区背街小巷脏、乱、差的顽疾,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实现了城镇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住宅电话普及率达95%以上。 ◎ 社会事业社会事业扎实推进。东平镇党委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每年的实事建设当中,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为70岁以上老年人和残疾人办理合作医疗和卫生一体化管理,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投资800多万元对全镇中小学进行了危房改造,并率先落实了中小学义务教育免杂费政策,解决了学生上学难问题;通过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水来建设,行政村通公路率100%,通客车率95%,自来水覆盖率98%以上,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的问题;为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多方筹资300多万元,扩建了敬老院,完善了基础设施,达到宾馆化服务的要求,目前,有入住意愿的213位老人全部实现了集中供养。目前,全镇呈现出协调、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 医疗卫生东平县宿城卫生院位于县城西首,辖36个行政村,人口4.9万,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2900平方米,卫生技术人员58人,中级职称l4人,初级职称44人,设内、外、妇、急诊等16个科室,拥有300毫安X光机、B超、心电图等大型仪器设备10余台件,开放床位30张。98年实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设24个卫生所,聘用乡村医生87人,下派职工l2人,全部实行“三制”、“四统一”的管理模式。99年起卫生院自筹资金新建门诊楼、病房及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打了岩深井,建了高标准水冲式厕所,地面全部进行硬化、绿化,更新了医疗设备、家具,总投资达150万元,总资产达300万元。是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荣获市卫生工作、计划免疫、一体化管理等先进单位;市花园式卫生院、爱婴医院,在市卫生工作年终考评中连续两年为东平县第一名,连续十年荣获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县级精神文明单位。2006年各项卫生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村l00%,参合率93%,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得到巩固发展。卫生院注重于精神文明建设和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精湛医技、优质服务一、合理收费服务于群众,2006年门诊人次1.6万人次,住院554人次,手术102人次,业务收入l25.8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5.12%;社会卫生、妇幼保健成绩显著提高,各种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贯彻“一法两纲”保障母婴安全,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儿童预防接种率达95%以上,建证建卡率达l00%。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创建服务优质名牌单位。 ◎ 遗址白佛山石窟造像群座落在山阳海拔300米的幽谷岑寂之处,共分四窟,造像148尊(今存138尊)。年代从大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宋开宝年间(968 -975年)。主窟即隋窟。窟口面阳,内正中雕有释迦牟尼圆雕座像。身高6.6米,高坐莲台,面目端庄,双目微合,神态凝重,肃穆伟岸。据专家考证,此像既有我国其它隋代石窟造像共有的特点,更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保存如此完美实属少见。主像两侧,即东西两壁,排列小龛。每龛造像多在1-5尊不等,大者高0.5米,小者仅有十几厘米,或端坐莲台,或合掌而立,神态各异。龛旁刻有像主题记,笔法雄健,字体由从隶到楷过渡阶段的风韵。东壁最下方有一长方形龛,内雕《涅槃图》。主像头南仰卧,肋骨裸露,弟子们围坐身旁,或低首致哀,或仰面嚎啕,或捧头,或抱脚,神态各异。有“大隋开皇七年寺主王子华”等刻字。 唐窟位于隋窟西侧上方20米刻的峭壁上。窟有两口,一向南,一向西,南口下为断崖只有从西口攀缘人工石窠,俗称“抠罐子鼻”方可出入。内有造像3尊,中为一圆雕主像,高2.4米,两膝下垂,面南端坐,高内髦,戴法网,两耳垂肩,面目丰满硕长,嘴似菱形,唇润颐丰,鼻梁略高,整个头部统一和谐,比例匀称,雕刻极精细,通体光亮 形态逼真。主像两侧各有一侍者,踏跏状,头戴宝冠,身着裟、樱珞,亦通体磨光。 宋窟位于最东侧,内有造像12尊,是东壁上雕造的鉴真大师高浮雕像,造型与面目酷似鉴真肖像。雕刻细腻,线条流畅。 与造像同时的有造像题记近千言,以隋窟中最多最完整。清代学者陆增祥曾到此考察,把白佛山隋窟中的部分造像题记及寥外部分题记载入《八琼室金石补正》 一书。 除造像及题记外,摩崖上还有一些赞美白佛山的刻字。其中以明代万历年间所刻《白佛山赞》最佳,阴刻,字体汉隶,脉出《张迁碑》,笔力雄健,俊秀挺拔,古拙朴实。白佛山石窟造像,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平镇人文自然资源丰厚。境内有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稻屯洼。东平最早的学府龙山书院。境内有东平国故城、无盐故城、无盐大捷等遗址和赵桥、焦村、石马、王村、虹桥、井仓、古台寺、护驾村、李范村、无盐、一担土、大井及县城内汉墓群。有的汉墓仍有高大的封土。 东平国故城位于东平镇宿城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13 余米。城址的西北角、东南角和东北角还有残存的汉代城墙。西北角的城墙,高度在3米以上,东西长180米3,宽15米现夯土层、柱洞十分明显。城址内残砖碎瓦和石质、陶质建筑构件随处可见。文化层厚度达2米以上,包含物十分丰富。中层为汉代文化层;底层为商周文化层;上层以隋唐文化层为主。汉代文化层包含物最为丰富,主要有灰陶路钉砖、简瓦板瓦、泥质五铢钱范、灰陶豆、罐、缸瓮和铁质的锄、犁等。1972年,遗址的北部也曾出土了大量新莽时期的货泉、布币等。皇城区位于城的西南侧,原高出地面2米多,在1976 年冬季农田基本建设时被推平,当时出土了一些金银器、陶器、瓷器和铁器等。遗址北部曾出土有珍贵文物。如焦园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一次出土虎符竟达十多枚,专家鉴定为晋代遗物。虎符长6.5厘米,高4.5厘米,厚2.5厘米,用铜铸成,伏虎状,通体有虎斑条纹,错金铭文刻于虎颈和背缝处凸起的长条形窄台上,需两半扣合方读。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时所用的凭证。又称“兵符”。还从附近村民手中征集到许多汉代铁制生产工具以及花纹不同的瓦当、路钉砖、大型板、筒瓦和瓷器等。有的出土器物已被专家鉴定为国家级重要文物。从文化层和出土物推知,汉东平国之前和之后该城仍为先人居住和生产生活的场所。 ◎ 风景旅游白佛山白佛山又名危山、金螺山,俗名“白虎山”,海拔370米,山虽不高,却是十里长山之首。十里长山,自北向南,绵延十二华里,大小数十山头,峦峦相连,峰峰相峙,白佛山为最南首,拔地而起,如巨龙对天长啸,若猛虎横卧东原,危岩绝壁,狮崖熊峰,古人称其“山势奇绝”,一点也不为过。 白佛山庙会 山脚下是白佛山庙会场地,每年的古历二月初二是白佛山庙会,是当地百姓沿袭多年的民俗盛观。每到这个时节,人们总希望年年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或带着各种疑难困惑,便来到这里进上“一炷香”。老百姓就是以这种最简单也是最虔诚的祈祷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最大心愿。那轻烟缭绕,渐化灰烬的“一炷香”,像耗费他们的血,烤炙着他们的心,总希望以此来感化天帝,实现心中愿望。 ◎ 邮政编码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地区使用邮政编码(邮编)271500 县城(东平镇) 4 广东省阳东县东平镇东平镇素有“南粤鱼仓”之称,为全国著名渔港,即将兴建的文东第二核电站所在地。东平镇距县城42公里,香港120海里,澳门76海里。镇域面积101.6平方公里,集镇面积4.5平方公里,在9个渔管区和7个农管区,人口2.8万人,其中渔民1.4万人。 东平人主要从事海洋捕捞、渔船修造和海产品加工业。现有机动渔船472艘,雷达、卫导、探鱼仪等先进助渔导航设备1920台(套),以中深海刺钓为主,拖围作业俱全,是全国著名的鱼翅生产基地。常年海捕产量5.1万吨,优质鱼产品占七成以上,开发了西沙、南沙和东海外海渔场,海鲜产品畅销港澳台。1997年,东平镇工农渔业总产值4.65亿元,渔民人均收入8000元,居全县镇(乡)之首。 东平镇投资环境日臻完善。葛洲新港是天然良港,港池宽阔水深,港口后勤设施齐全,是全国一类渔港,广东省进出口二类口岸。镇区内主要街道长30公里,宽10至26米,现铺设水泥路面5万平方米。镇区供电纳入省大电风,建有6个水电站,并网发电。还有日供水3000 吨的自来水厂,冷冻厂3间,日制冰能力 150吨,柴油供应站2间,储藏量3400吨。渔船装造能力120艘。镇上户户安装自动电话。镇内有渔业职中1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11所,卫生院、敬老院各1所,老人乐团1个,有线广播电视台1个,影剧院1间。著名的土特产有渔家三宝---鲨翅、鱿鱼、虾酱,农家二宝---东平藕、平堤蔗,水产品加工的五香肉脯和银虾膏分别被评为国优和省优产品,东平鱼露远近驰名。 东平是新兴的海滨旅游区,被誉为“南海明珠”。目前,已开发珍珠湾海水浴场,开发面积140公顷,兴建别墅、宾馆,并开办了葛洲度假村、大澳乐团。除此外,还利用多处名胜古迹和景点发展旅游业,如鸳鸯石、仙人井、葛洲坝、望海亭等。其中葛洲帆影是阳江新八景之一。 该镇连续两次被评为省的文明单位。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7018 男 14215 女 12803 家庭户户数 5906 家庭户总人口(总) 22481 家庭户男 10951 家庭户女 11530 0-14岁(总) 7240 0-14岁男 3925 0-14岁女 3315 15-64岁(总) 17892 15-64岁男 9404 15-64岁女 8488 65岁及以上(总) 1886 65岁及以上男 886 65岁及以上女 100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5143 ◎ 中小学校阳东县东平镇中心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允泊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北环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口洋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大虚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沙坪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渔民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瓦北小学 阳东县东平镇海朗小学 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东平镇东平镇位于博白县中南部,镇人民政府 驻地距县城38公里,全镇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现辖18个村(街)委会,5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7万人。 东干镇是博白县水稻、水果、烟草、茶叶及家禽家畜的生产基地。主要农林土特产品有龙眼、荔枝、香蕉、果蔗、柑橙、菠萝等。全镇养殖业发展较快,有万头瘦肉型猪场5家,千头以上瘦肉猪场17家,年出栏瘦肉型猪10多万头;三黄鸡场1787家,年出栏三黄鸡263万羽。现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有:铅、锌、铜、银矿。 近年来,东平镇狠抓城镇建设。目前镇规划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2.5平方公里,镇街区内10多条路已全部硬化,并安装了街道路灯和过镇公路路灯,修筑了相应的配套的下水管道4.5公里。镇内有年供水能力50万吨的无塔自控供水厂1个,有可供商业用电,装机容量为1825千瓦的水力发电站4座,可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全镇已开通2500多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镇。2003年城镇人口达到11690人。 东平镇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开采的矿产有:铅、锌、铜、银等矿。同时镇党委、政府狠抓工业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建材、化工、食品、烟花爆竹、编织工艺品等有一定基础的工业行业。全镇较大规模的工业企业22家,2003年实现企业总产值11230万元,财政收入375万元。该镇有高中1所,初中3所,中心小学1所,小学18所,在职中小学教师667人,在校生15860人;现有中心医院1个,内设门诊部和住院大楼,有医生38人,护士30人,病床60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