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释义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东北大学文学院,创建于1946年,最初成立于辽宁本溪。1948年秋,东北大学与吉林大学合并,首先设立文学院,由张松如(公木)教授任院长,吴伯萧教授任副院长,下设国文系等三个单位,国文系系主任由副院长吴伯箫兼任,后不久改由张毕来教授专任。1950年,东北大学与东北三省原有6所大学合并,正式命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并由教育部直属,以原国文系为基础设中国语言文学系,由学校直属,下设语言教研室和文学教研室,其后逐渐发展为七个教研室。

学院简介

1999年增办新闻学专业,2001年2月,文学院以中文系为主体正式成立。现任党委书记刘雨教授,院长王确教授。文学院学养深厚、学风优良,学生基本理论和知识扎实,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强,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60多年来,文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万2千余名学生,他们从学校走向四面八方,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并涌现出国家级骨干教师、著名作家与学者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院标介绍

文学院的院标是在东北师范大学校标的基础上制作的。院标中间的“文”字来源于古代金文文字。“文”字的下面是一本打开的书,寓意着文学院充满着书香气息,同学们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汲取丰富的知识。

学院名人

在近六十年的历程中,先后有作家萧军,舒群,诗人和翻译家穆木天教授,作家和文学史家李辉英先生,作家吴伯箫教授,诗人及学者张松如(公木)教授,词学家唐圭璋教授,古代文学史家杨公骥教授,现代文学史家、红学家张毕来教授,文章学家吴伯威教授,外国文学史家李江先生,诗人、文学理论家蒋锡金教授,文学理论家李树谦教授,古代文学史家逯钦立教授,文字学家孙常叙教授,训诂学家何善周教授,语言学家郎峻章教授,现代文学史家孙中田教授,古代文学史家苏兴教授,文字学家王凤阳教授,语文教育家朱绍禹教授,儿童文学研究专家蒲漫汀教授,民间文学专家汪玢玲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在中文系(文学院)任教,为中文系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辉煌的历史,奠定了博大而坚实的基础。

院所概况

文学院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系、古籍整理研究所共三个单位,办有社科类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建有“中国文学研究所”等11个院级专业研究机构。现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学2个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等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文课程教学论、传播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等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有国家中文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概况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4人),副教授19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为85%,现有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6人。教师队伍中有全国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教育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省级学术带头人3名,省拔尖人才4名,省管优秀专家2名,获国务院津贴者6名,获宝钢全国高校优秀教师教育基金奖、曾宪梓教育奖、华为奖等13人。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主编教材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总数达700余篇,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现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语文教学论、语言学、文艺学、古籍整理研究等学科先后分别主持召开了大型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四次,并产生了积极反响。

学生概况

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89人,硕士研究生302人,高校在职教师硕士及教育硕士研究生195人,本科生1264人,函授生1552人,另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及进修学生20余人。

教学思想

长期以来,文学院坚持以基础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以汉语言文学研究型人才培养为辅的教育教学方向,努力把文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中文教育与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国家文科基地建设为中心,以中国语言文学为重点专业,以新闻学为重点建设专业,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为优势学科方向,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布局结构和学科发展态势。

本科生培养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以及未来的语文教育家为基本培养目标,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5年,基本学分为155学分。教育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教师资格课和任意选修课四大模块构成,其中通识教育课和任意选修课按学校有关要求设定,突出学生基本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专业教育课和教师资格课由学院按学科特点及要求设定,主要包括有古代汉语、逻辑学、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哲学通论、史学通论、中国文学通论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等9门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写作等7门专业主干课,语言与文化、语法学、语用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美学、西方文论、古代文论、中国现当代各体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断代研究、中国古代各体文学研究、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外国文学断代史及各体文学研究、写作心理学、写作语言学等60门专业系列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师技能微格训练、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等专业教师资格课。

新闻学本科专业

以培养高级复合型新闻与传播人才为培养目标,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5年,基本学分为155学分。教育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和任意选修课三大模块构成,其中通识教育课和任意选修课按学校有关要求设定,突出学生基本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专业教育课由学院按学科特点及要求设定,主要包括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学史、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等9门专业基础课,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新闻编辑、新闻摄影、网络传播、电脑采编与排版、国际传播等8门主干课,中国文学、新闻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四大系列40门专业系列课,并为体现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整体培养思路,支持学生选修一定学分的教师资格课程,使学生可以按规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研究生培养

硕士研究生培养

计划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专门人才为目标,要求硕士研究生掌握从事专业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及计算机运用的能力。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各二级学科为基本培养单位,以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作为硕士生培养的基本模式。课程学习以一级学科内的专业基础课与二级学科内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学习为主,在宽广的二级学科教学层面上,适当深入到三级学科即导师方向课的学习领域。培养中打破院校限制,根据专业学习需要,适时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院校停课学习,采取与国内著名高校联合培养的方式,互相承认学分。有计划地聘请校外专家来院内担任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获短期授课,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2年。

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有中国诗歌史、文学史研究方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语言文化哲学、美学、中国语言学史、现代语言学概论、世界文学史论、中国古文献学、古文字古音韵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

计划以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高层次研究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广博坚实的中国语言文学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具有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的能力;能够承担高层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依托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各专业的具体研究方向分别为:

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古代文学与文献

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比较文学

3.文艺学专业:美学、文学理论、文体学

4.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古文字学、汉语训诂与词汇研究、汉语语法研究、汉语教学研究

在培养方式上,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以及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并设负责人一名。导师为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的具体工作。博士生指导小组全程参与博士生培养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课程学习原则上在一年内完成,教学形式应以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为主。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学院授课,或派出博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或访问。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博士生的学制实行弹性学制,最低修业年限为三年。

国际交流

多年来,文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许多高校中文学科建立了学术联系,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为该院客座教授。学院与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地高校保持常年交流合作关系,先后派出10余名教师到香港教育学院、日本创价大学、樱美林大学、早稻田大学、大谷大学、神户女子大学、韩国东兴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学校任教或做访问学者。1996年始,文学院与香港教育学院合作开办香港教育学院学生暑期普通话沉浸课程。2004年始,与韩国中学汉语教师协会合作,接收韩国中学汉语教师到文学院攻读硕士课程和学位。2004年始,与澳门大学合作推荐本科生到澳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始,与香港教育学院合作开办3+1和4+1本科教育模式。2007年始,与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合作,开始招收培养对外汉语教育硕士。

学院领导

院长 王确

副院长 张世超、张文东、高玉秋、解玲(兼)、王春雨

书记 刘雨

副书记 解玲

教授委员会(第四届)

主任 王确

委员 刘雨、刘建军、李勉东、李德山、张文东、张恩普、曹书杰、曹胜高、彭爽

师资队伍

资深教授 金振邦

博士生导师 王确、刘建军、刘雨、王中忱、刘研、张文东、张世超、吴长安

张恩普、李德山、傅亚庶、曹书杰、赵沛林、曹胜高、金振邦、高长山

彭爽、程革

教授 王确、王红箫、刘建军、刘雨、刘研、何明、张文东、张世超

张恩普、李德山、杨卓、陈向春、周奇文、傅亚庶、曹书杰、赵沛林

俞咏梅、胡晓研、曹胜高、黄晓颖、金振邦、高长山、侯颖、李勉东

彭爽、程革

副教授 马晓虹、王立民、王薇、王春雨、刘莉萱、闫丽、吴景明、宋祥

张洪兴、张建、宗先鸿、李云霞、李洋、苏奎、柳东林、徐伟东

徐强、晏宗杰、袁先来、高玉秋、黄凡中、黄云鹤、黄季鸿、程鹏万

韩晓芹、裴丹莹

讲师 于文夫、石磊、刘兵、刘天明、刘洪波、孙世洋、孙庆军、孙洪威

牟秀文、张明、李明彦、李迪南、李青苗、杨加印、肖熹、陈剑

段立超、贺殿广、姬蕾、徐红、徐鹏、都兴东、樊荣

外聘专家 王力、王中忱、石晓峰、刘桢、孙立权、朱自强、吴长安、张未民

张树武、宗仁发、徐潜、钱万成、曹萌

行政人员 马囡、王军、史超、孙茂东、张崇、李志国、杨林、陶国立

董胜捷

学生工作组 王志龙、田丽娜、陈静、费鹏、钟明海、耿锐、董晓晴、解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