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释义

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9月27日正式发文成立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迄今为止唯一的京外校区。学院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地处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南部科教创新区的核心地区, 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高层次、国际化教学研究机构 ,致力于为学校发展、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是人大提升国际性的“特区”,是通过改革创新,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示范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国际性的试验田,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排头兵。

中文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创办时间:2007.09.27

主管部门:中国人民大学

首任院长: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现任院长:王利明(人大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人才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合作共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市人民政府

学院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

基本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7年9月,2009年9月6日举行首届全日制学生开学典礼。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亲自兼任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首任院长,现任院长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利明教授兼任,院领导班子成员包括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陈甬军教授、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志教授、副院长王小虎、副院长陈满华教授。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高层次、国际化教学研究机构,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在华东地区的教学科研基地、国际合作平台、高端培训中心、创新研发园区。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招收金融学、财政学、知识产权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0年9月,研究生人数将达到千人规模。研究院设有公共基础课教研组、外语课教研组、财政学与金融学教研组、法学教研组、汉语国际教育教研组、会计硕士教研组等教学机构。研究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法国马赛商学院、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交往密切,并办有以中法财务金融硕士项目、中法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为代表的各类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设有全球化研究中心,在该中心平台上,建立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苏州国际金融研究院、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研究院其他科研、培训、出版机构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分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华东分社、法官研修中心、联合国与其它国际组织研究和培训中心(苏州)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独墅湖培训基地等。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分园)也已进入实质性运作。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联合办公室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荣获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度先进集体、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研究院学生代表队荣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十一届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第五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研究院2009年来先后举办的纪念郭小川诞辰90周年诗歌朗诵会、新年晚会和新年舞会、“五四”歌咏比赛等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研究院主办的院报《人大江南报》由纪宝成校长亲自题写报名,已面向院内外广泛发行。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将立足苏州,面向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紧密联系区域发展实际,坚持贯彻“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发展定位,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

师资队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按照专任教师、校本部派出教师和聘任教师相结合的原则组建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学缘结构好、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据有关资料显示,研究院教师队伍中有陈甬军、杨志、徐孟洲、于同申、陈满华等教授8人,曹伟、周炜、李立众、郭晓蕙、李秀英等副教授5人,徐阳光、何林、陶曲勇等讲师5人,均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商学院、文学院等派出的中青年学者及学术带头人,在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中成果显著。研究院还聘请国际一流学者、国内外实业界知名人士作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进一步充实和优化研究院的教学科研队伍。2008-2009学年,陈雨露、吴晶姝、任淮秀、张杰、朱青、郭庆旺、谭荣华、杨瑞龙、曾湘泉、胡乃武、林清泉、汪昌云、王利明、徐二明、金正昆、杨志、关伟、吴晓求、孙健敏、岳树民、孙久文、董克用、沈伟基、陈岳、庄毓敏、郑功成、高培勇等27位国内外知名教授在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招收博士研究生,专业涉及金融学、财政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国际关系、社会保障、公共财政管理等多个学科。2010年,温铁军、孔祥智、刘元春、韩大元、胡锦光等44位知名教授在研究院招收博士研究生。

建设历程

2003年7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作为中央“三个代表”宣讲团成员赴苏州宣讲,并考察了苏州工业园区及苏州研究生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珉会见了纪宝成校长并热诚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在苏州设立研究院。

2003年9月4日,该校党委第12次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在苏州兴办研究院有关事宜,会议决定正式启动与苏州市合作建设该校苏州研究院的有关工作。

2003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与时任苏州市市长杨卫泽签署了《中国人民大学 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建设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协议书》。

2004年3月23日,该校正式发文,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

2006年7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到访苏州,与独墅湖高教区商定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的院址,创办工作由此开始正式启动。

2007年4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奠基仪式在苏州独墅湖高教园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共同为奠基石揭幕。

2007年9月27日,该校下发文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2007年10月,该校校园建设正式启动桩基工程。

2008年8月30日,研究院迎来了金融学、财政学、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等专业首批博士新生共10名。

2009年3月,该校为保证苏州研究院9月正式开学,从相关部处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联合办公室进驻苏州,全面推进苏州研究院建设工作。

2009年8月,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占地127000平方米的校园正式投入使用。

2009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首批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360人入学报到。

2009年9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国际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注重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在与美国马歇尔法学院、法国欧洲地中海管理学院(原马赛商学院)、阿根廷洛马斯德萨摩拉国立大学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推进与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

发展定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立足于苏州,面向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紧密联系区域发展,坚持贯彻“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发展定位,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志在为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