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 |
释义 | 概要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由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培训》杂志社于2005年首届创办,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现已成为企业人才培训与发展的高端交流与合作平台,是中国企业培训界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顶级盛会。 活动背景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始终秉承“引领企业培训管理最新理念,交流组织人才发展实战经验,促进企业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宗旨,坚持“专业化、实战性、高端性”的原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每届大会均以前瞻性的主题、高层次的演讲嘉宾和丰硕的会议成果赢得了业界的一致关注与认可。 成长历程2005年12月8-10日 首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南京) 2006年10月24-27日 第二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上海) 2007年10月19-21日 第三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上海) 2008年 9月27-28日 第四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新疆) 2009年 3月26-28日 第五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南京) 2010年 4月22-24日 第六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北京) 2011年 4月20-22日 第七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上海) 2012年 4月19-21日 第八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北京) 大会特色发布国际前沿资讯 解读国家相关政策 深度剖析培训案例 务实探讨培训技巧 国内外顶级大师零距离传授管理之道 著名实战讲师专业论坛与讲座 组织结构主办单位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培训》杂志社 合作支持贝立兹、百年基业、中人网、搜狐商学院、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凯洛格咨询、汇思、时代光华、佳煊企业教练机构、第一财经、新浪财经、和讯网、人力资源杂志、卓越经理人等 参会感言参会嘉宾感言“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正如大会选择的地点——南京这个充满历史和厚重感的城市给我留下的印象,2009年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也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浓厚的一笔。至今大会结束快一年了,在策划某项工作时,仍不时回想起这次大会的某些细节,包括大会中的精彩分享和大会组织精彩亮点。很少有会议像本次大会这样给我的启示余韵如此悠长。 参加大会之时青岛啤酒公司刚刚建立管理学院,为了实现高起点发展,我们本着学习、吸收的态度到各地取经,恰逢“中国企业培训发展大会”召开,这么多的培训专家汇集在一起研讨、介绍优秀经验,对我来说不啻于一场及时雨。 大会中很多专家的专题介绍对我启发很大,比如,安利中国培训学院魏英总监介绍的营销人员培训管理和“让学习与发展成为人们加入安利的理由”的愿景;KEYLOGIC总裁王成做得“转型:企业大学的新角色”的专题研究报告;华润集团培训总监郝聚民对华润行动学习的精彩剖析;原3M中国亚太区经理顾增旺对3M的领导力培训与开发的系统介绍,等等,这些优秀的案例给我们管理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思路,降低了走弯路的成本。至今,青啤管理学院已经1岁半了,各项体系建设基本成型,所做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学员的一致认可。在进行总结回顾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在走过的路上给我们帮助和启迪的老师,借此机会,给伴随我们成长的各位专家说声谢谢! 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句话: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愿《培训》杂志办得越来越红火,感谢《培训》杂志给我们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 ——青岛啤酒管理学院教务长 “听君一席言 胜读十年书” 在2008年突发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培训》杂志社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如期举办。为了不错过我们关注的课题,我们去了两人。 因为是带着问题去的,报到时发现人数众多,所以为能有个好座位,我们每天都早早赶到会场。即便如此,也无法避免座位已满只好请求加位的情况发生。与会者的学习热情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在半天的户外交流中,一路只顾交流而无瑕于风景者,至今仍让我记忆尤新。 自助餐式的大会组织方式,给与会者自主选择权。每听一场演讲嘉宾介绍的实战经验,都让我产生“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的顿悟。 《学习路径图:组织学习的规划与实施》这一课题让我明白培训为何难以落地。我们往往难以回答培训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更难以量化培训产生了多少效益,也往往认为员工不重视培训就是因为公司没有将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听了朱春雷老师这个专题,我彻底换了个角度想问题,也接受和理解了“70-20-10”培训模式。 《华润行动学习实践和探索》这一课题让我对工作更加胸有成竹。培训要“围绕业务”开展是我公司的培训理念之一。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培训应该是管理工具之一,但是,由于在这方面没有实践支撑,只是一种认识。华润成功地将培训当作业务的催化剂,并在企业内部开展了催化师等级认证,其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座从培训通往业务的桥梁,坚定了我们的理念,明确了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 其他演讲嘉宾提供的经验,如传化的培训审计理念\\三星的中干培训理念等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启迪和帮助。 ——张昌健 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 “大会让我受益匪浅” 参加过不少的培训会,让我受益匪浅的莫过于《培训》杂志社举办的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培训大会了。大会不仅从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观念、思想,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工具上让培训管理者受到极大的启发,并能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具有指导性、超前性、实用性。同时,通过大会,可以了解最新的培训动态、前沿的培训课程和优质的培训资源,帮助企业提升培训组织与管理水平。作为培训管理工作者,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的确是值得期待、不可错过的培训与人力资源的专业盛会! ——陈临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处处长 “印象最深刻的分享” 从事培训和员工发展工作的人,一定很乐意与大家分享。分享意味着获得,更意味着贡献与快乐。因工作的原因,也会参加些业界的研讨、论坛及峰会,其中《培训》杂志主办的“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令我印象最深刻。 大会没有繁琐的开幕式、合影、参观游览。每天的日程非常紧凑,每位嘉宾都紧扣主题,在有限的演讲时间内贡献出更多的内容。每次主题过后的讨论都非常激烈,给人以充分、着实之感。 大会见微知著,气氛活跃,交流踊跃,分享的话题都是目前大家所急需解决的——领导力的挑战、国内企业国际化、人力资源机制与活力、驱动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因素等等。所提到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也是目前人力资源领域的发展方向。 同时,大会还汇聚了中国培训业的最新资讯,让我们洞察先机,为我们开启了机遇之门。 感谢培训与发展大会,因为它是一个可以分享快乐的社区,一个学习的平台,同行们吸收转换后的真知灼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带来给我更多的启迪与思考。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与员工发展中心经理 “‘道’:源自百家之争鸣” 由《培训》杂志主办的“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已历经5届了,其影响可谓之深远,究其精髓是蕴涵在大会中所呈现出来的“道”。“道”可以理解为四个层面的含义,其一,道是过程。它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更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其二,道是本原。它是万事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其三,道是规律。它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其四,道是法则。它是万事万物必须遵循的约定。 “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正是致力于寻找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过程中的本原,不断探索企业培训与发展的规律和法则,是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之“道”的集中体现与展示。2009年的大会展示了国内一大批优秀企业培训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其中涵盖了企业培训所涉及的诸多专业领域,成功地扮演了中国企业培训未来发展的探索者和引领者的角色。 “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学习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的进步与成熟,从培训理论到培训实践、从单个企业的成功经验到面向社会的全面推广、从培训形式单一的管理模式到实现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无不凝聚了中国企业培训人的专业化素养与才智,而这一切正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宝贵财富,更是大会带给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价值所在。 “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的任务还很艰巨,未来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还需要更多具有前瞻性与指导意义的实践与经验,这就为“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企业培训发展之“道”所要求的内涵,大会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要大力提倡百家争鸣之精神。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不但需要宝贵的成功经验,更需要探索在这些成功经验背后的成功之“道”,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有更多不同的声音和观念在这个平台上去对话和撞击,要让更多的有自己观点和立场的有识之士去发表他们的见解,海纳百川方可容百家之争鸣,这也许就是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之“道”的精髓。 ——王伟 原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联芯科技有限公司培训经理 “大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9年3月,我和我的团队参加了由新华日报社《培训》杂志主办的2009(第五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使我加深了对《培训》杂志的进一步了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于从事培训工作的培训管理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杂志。 《培训》杂志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中国第一本培训实战期刊,以“将知识转化为价值”为宗旨,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学院、行业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知识的转化推动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接触到该杂志你会感受到它拥有最前沿的管理知识库和培训资源,为中国管理者提供最具应用性的管理知识和实践。杂志的风格很人性化,及时报道学习与培训实践,同时注重把权威性的资讯和培训资源汇集在一起,为管理者提供通过培训和学习解决当前管理问题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王京京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教育处 合作伙伴感言与《培训》杂志的结识与合作,正是从2005年12月《培训》杂志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开始的。那次大会上,我们不仅购买了展位,还安排杜葵老师进行了关于拓展培训的专业演讲。会议效果相当好,记得我们当时就签定了30多万元的业务合作意向,真是喜出望外。 这次大会后,《培训》杂志每年的大会,我们都非常关注,也积极参与。大会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和推广的平台,成为我们第二市场部门。除了和参会企业达成一些业务合作外,我们跟《培训》也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去年,《培训》杂志将其负责的南京大学EDP项目有班次的全年拓展培训单子给了我们,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持。 ——人众人教育集团 《培训》杂志举办的每年一度的“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是我认为最有效的市场推广会议。这几年,每次大会我们场场不落,而且年年满载而归。目前我们几乎所以的合作伙伴和企业客户都是来自于大会。正是通过大会这个强大的信息中转站,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并接受了企业教练。 无论多么忙,每年我们都要将时间腾出来,参加《培训》杂志的大会。这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是合作的平台,更是自我展示和成功营销的平台。 企业教练,大会年年见! ——佳煊企业教练机构 和《培训》杂志的接触最初开始于2005年10月,此前,我们为推广德鲁克系列管理课程,在全国找过许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但成效甚微。通过《培训》杂志举办的培训机构交流会和“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我们终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目前跟我们密切合作(代理我们课程产品)的30多家培训机构全是通过《培训》这个大平台找到的。今天,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能做到2000多万年销售额,要归功于《培训》杂志和它们举办的高质量会议。感谢《培训》杂志,感谢《培训》杂志同仁的热诚帮助!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 2006年10,我们参加了《培训》杂志在上海光大会议中心举办的“2006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大会演讲嘉宾的强大整容和参加会议嘉宾的高质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那次大会有800人的规模,这是我们印象中参加过的人数最多的一次培训论坛。跟其他培训或人力资源论坛不同的是,我们感觉《培训》杂志组织的这次大会参会或者层次非常高,基本上都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或培训负责人,他们拥有决策权。当时我们正好推出了一门新的领导力公开课程,8万元1个人。这么高的价格对内地企业来说能否接受,其实我们心里也没底。但在会议期间,来自新浪科技的人力资源总监段总当场就报了两个名额,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我们觉得《培训》杂志举办的大会不仅是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也是一个可以直接带来业务的平台。愿大会越办越好! ——上海波引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已连续多次参加过《培训》杂志的大会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我们跟《培训》杂志大会的合作,可以说是深层次,全方位式的合作。不仅预定展位,还作为协办方,希望享受大会的各种权利。作为HR服务机构,大家的困惑基本一样,就是到哪里寻找客户?通过跟《培训》杂志举办的大会的合作,数年来,我们跟《培训》杂志分享了近千家企业客户资料,通过现场展示、演示、宣讲,及会后电话跟踪、面谈的多种形式,我们成功地实施了很多项目。 现在,不只是大会,凡《培训》杂志举办的各种跟HR主管有关的地面活动,我们都参加。这是一个投资少、收益大的平台。我们愿意跟《培训》杂志长期合作。 ——用友集团 演讲嘉宾感言“培训,贵在坚持” 培训专业人才的匮乏,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欠缺,导致中国的培训现状是鱼龙混杂,培训质量和效果良莠不齐,人们对培训的认知也因而千差万别,褒贬不一。但谁都无法否认的是,企业和员工需要好的培训,好的企业更是渴望好的培训。 许多寿命长久的优秀企业,如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西门子、麦当劳,培训通常也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培训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它一定不是断断续续、受领导人变更的影响的,而是形成体系、持之以恒、已化为企业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了的。培训精彩一时容易,但让培训文化在企业生根壮大,却并非易事。中国企业对培训急功近利的现象仍极为严重。因此,贵在坚持,同样适用于培训! 我的事业和生活,深受培训之益。我也从我提供的培训服务成果中看到了培训的巨大价值。培训已成为我人生中欲罢不能的一大使命,《培训》杂志也便成为了我志同道合的人生伙伴。我关注她的成长,欣喜她的日益成熟,更赞叹她的不懈坚持! 《培训》坚持着为中国大地上的所有企业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关乎企业发展的真知灼见的平台。这一平台,不仅体现于她每期紧密联系实际的可读性越来越强的文章,而且体现于她从2005大开始每年举办的“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我参与过在上海举办的两届大会,对会议的规模和质量印象颇深,预感该大会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界每年的一大盛会。我也为自己能为这样的活动出力感到高兴。 欣闻2010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我衷心祝愿今年的大会为《培训》杂志翻开新的篇章,为中国的培训事业树立新的丰碑,并成为2010中国企业界的一大盛事!我也衷心希望能再次为大会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培训》帮助中国企业坚持培训! ——李家强IBM人力资本管理专家顾问 原柯达(中国)学习发展总监 “感谢《培训》杂志的陪伴” 从事员工发展工作以来,由于有《培训》杂志的陪伴,让我能够在这个行业中持续进步,在工作中能够心中有数。因为《培训》在我的工作中担当了以下四种角色: 《培训》是我的工作伙伴,每当思考培训和员工发展的思路时,我都会拿出几本《培训》杂志,总有一些文章给我启发,打开我的思路。在我的旅行箱里总备着《培训》。旅途中是《培训》让我感到旅途的快乐,使得等待时间不再漫长;而且,从中得到的启发和感悟成为出差回去跟同时分享的内容。 《培训》杂志为员工发展工作打开通往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同行的工作动向和最新成果,让我感到踏实、有方向感。 《培训》杂志还是企业员工发展工作最佳实践的推广平台,让我们能够方便地学习同行的最佳实践,缩短我们探索的时间和难度。同时,新奥集团有机会通过这个平台,介绍了我们的一些实践成果,宣传了新奥,并促使我们结识了很多同行朋友,获得了互相学习的渠道和机会。 值此新春之际,感谢《培训》为企业培训和员工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感谢《培训》一直以来的陪伴。 同时也祝愿《培训》杂志大会越办越好! ——张丽萍 新奥职业发展中心总经理 我觉得由《培训》杂志社发起和举办的“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专业性、实用性和社会性。 专业性:紧扣企业培训与发展的主题,每一场演讲和交流活动都围绕培训与发展的某一特定专题,特别是对某些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培训方法或项目,从嘉宾的演讲到听众的提问都体现出相当的水准。 实用性:大会定位于企业培训与开发最佳实践分享,分享案例具有典型性,因而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大会资料汇编出版,为类似企业参考和借鉴提供了方便,。 社会性:培训界同仁通过大会作为平台建立了社会化网路,有助于提高所在企业的培训与开发水平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 希望年度盛会越办越好,成为中国的“ASTD”。 —— 顾增旺 原3M亚太区领导力及组织发展经理 这里是四海翘楚们智慧撞击的舞台 这里是谈笑风生间互启心智的平台 预祝2010年培训与发展大会越办越好! —— 闪燕 惠普商学院常务副院长 我认为,由《培训》杂志主办的“中国培训与发展大会”是迄今国内培训与发展领域最重要的专业论坛,在这里,汇集了中西方培训管理领域最佳实践经验和学科前沿成果的分享、国内一线企业大学的管理者、最知名咨询公司的顾问、最大的培训渠道营销商,当然也汇集了众多来自全国的培训管理员同行。每次参加该大会,无论作为演讲嘉宾,还是听众,我都收获甚丰! ——朱春雷 原GE中国培训经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身为培训相关人员,不断地为他人的智能充电,反而忽略了自己也应定期充电,《培训》杂志大会给予我们一个最佳的年度充电良机。可以藉此良机吸收新知,观摩同行,结交同好等,一方面掌握趋势与行业动态,一方面对照本身目前工作现况,思考未来发展方向。我每一次参加都满载而归,因此鼓励大家来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曾恩明 泛华保险副总裁 由《培训》杂志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大会,为负责人力资源工作和员工培训的朋友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并对进一步提升企业培训的理念和意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衷心祝愿大会越办越好! ——张正顺 原三星中国培训与发展总监 《培训》杂志引领着国内培训潮流,指导着企业的人才培养,创造着中国特色的竞争力。 ——刘桂林 宝钢集团宝钢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培训》杂志培训大会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能够认识很多朋友和专家,衷心希望能够办成中国的ASTD大会。 —— 叶阿次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学习是创新的来源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