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二次歆姆斯战役
释义

战役简介

第二次歆姆斯战役 (The Second Battle of Homs),发生于1281年。由蒙哥帖木儿率领的蒙古轻骑再次卷土重来,与马木留克骑兵争夺叙利亚。10月30日清晨,两军会于哈马和歆姆斯之间的平原,所以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歆姆斯战役,这场战役基本上由两场几乎独立的战斗组成。在西面,蒙古军的右翼对埃及军左翼宋豁儿部发动进攻并击败之,但蒙古军左翼对埃及军右翼的冲锋被粉碎。在此期间,埃及苏丹哈拉温坚定地立于旗帜之下,受其感召,马木留克骑兵对蒙古军左翼发动了一次有决定意义的攻势,将蒙古骑兵拖入了混战,和第一次艾因贾姆战役的情况一样,马木留克骑兵凭借大马士革钢刀和阿拉伯纯种马的优异性能,第二次战胜蒙古骑兵(第一次是艾因·贾鲁战役)。

战役背景

贵由汗死,蒙哥被诸宗王统将推选为新汗。在推举蒙哥为汗的大会上,决定进行两大远征:由忽必烈主持的南侵金国和旭烈兀主持的西征波斯。为准备西征,从成吉思汗系诸宗王所部军队,每十出其二,又在中国招募工程人员千人,负责管理攻城机械。1252年7月,乃蛮人怯的不花率12000人作为先锋出发。1253年10月19日,旭烈兀将他的封地委托给次子出木哈尔管理,亲率大队人马出发。

西征中,旭烈兀先歼灭了亦斯马因人,即伊斯兰教阿萨辛教派,又于1256年2月13日攻陷巴格达,俘末代苏丹穆斯塔辛,灭阿拔斯王朝。1259年9月旭烈兀继续进兵叙利亚,以怯的不华为前锋,自统中军。埃及马穆鲁克朝苏丹忽秃思应叙利亚王纳塞尔的请求,征发全国军队,进兵叙利亚,作挽救伊斯兰教最后之努力,并且争取到十字军的中立。这时,蒙哥汗被南宋军队击毙于四川。死讯传来,旭烈兀决定归国,仅留下怯的不花率少数军队分散驻扎在叙利亚各地。1260年9月3日,两军在今天巴勒斯坦那布卢斯(Nabulus)附近的阿音扎鲁特(Ayn Jalut)平原会战。埃及军先败后胜,击毙怯的不花,收复叙利亚全境。阿音扎鲁特战役被西方历史学家评价为“Hinge of History”,即历史转折点。伊斯兰教军队第一次,并不是最后一次击败先前无敌的蒙古军队。埃及马穆鲁克军队与伊儿汗国蒙古军队在叙利亚长达百余年的长期战争拉开序幕。

战后,埃及统将贝巴尔斯(Baybars)因为功大而赏薄,刺杀忽秃思,取而代之。蒙古统将伯答剌听说忽秃思被刺,聚集阿音扎鲁特的残军6000人和驻扎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些军队,再次侵入叙利亚。1260年12月10日,蒙古军6000人在歆姆斯(Homs)被埃及军1400人和阿拉伯贝都因人一部击败,是为第一次歆姆斯战役。此后埃及军队转守为攻,多次入侵伊儿汗国盟友小亚美尼亚的领土。而伊儿汗国蒙古统治者则为来自河中的蒙古竞争者的屡次入侵所困扰,无暇西顾。旭烈兀死后,长子阿巴哈(Abaqua)即汗位。1279年11月27日,埃及诸将推举哈拉温(Qalawun)为苏丹。叙利亚统将宋豁儿(Sunqur al-Ashqar)自立为叙利亚王,与埃及苏丹军队屡次交战。阿巴哈意图趁叙利亚内乱,再次出兵,一雪前耻。

战役过程

1281年8月中旬,阿巴哈之弟蒙哥帖木儿(Mengu Temur)统帅一支蒙古军队,自鲁木(Rum)进军,扎营于凯撒里亚(Qaysariyya)和阿布里斯廷(Abulustayn)之间。亚美尼亚王派出骑兵一队仆从。

埃及军派出斥候,从阿音塔卜(Ayn Tab)出发,向北侦察蒙古军动向。埃及军斥候在阿布里斯廷附近袭击了一支蒙古侦察部队,并俘获一名蒙古高级军官。另有资料称其为“阿巴哈的驭者”。9月6日,这名俘虏被送到大马士革。埃及苏丹哈拉温好言抚慰,并详细询问了蒙哥帖木儿军的人数和指挥官。这名俘虏夸大了人数,供称蒙哥帖木儿军多达八万人,将于10月中旬发动进攻。另有资料称蒙哥帖木儿本人几乎在埃及斥候的袭击中被俘;蒙古俘虏供述信息与一封从第亚巴克(Diyar Bakir)送来的密信中的情报相一致。

哈拉温下令集结军队。埃及军队开出大马士革城,在城外集结。Ahmad B. Hujja带领4000名Al Mira部落的贝都因人,其他贝都因人,一队叙利亚突厥蛮人和一队从卡拉克(Karak)开来的部队加入。埃及本土的军队也源源不断来到。至10月12日为止,埃及军队完成集结,并做好准备进军。

这时埃及军内部关于下一步如何行动的问题产生了分歧。苏丹哈拉温希望以逸待劳,等待蒙古军接近大马士革,认为埃及军可以依托大马士革城及城外许多坚固的碉堡,面对蒙古军的进攻,立于不败之地。万一被蒙古军击败,从位置靠南的大马士革较之北面的歆姆斯更容易撤往埃及。另一方面,大多数异密们不愿放弃叙利亚北部,任由蒙古军蹂躏,坚持向歆姆斯进军。许多异密在统将辛扎尔(Sanjar al-Halabi)和拜赛利(Baysari)率领下,见哈拉温不愿向北进军,聚众冲击苏丹营帐,声称无论苏丹是否参加,他们都将要在歆姆斯和蒙古人战斗。如果苏丹不去,统将台巴尔思(Taybars)可以率领他们战斗。统将伯克塔什(Bektasch al-Fakhri)忠告哈拉温,如果他现在不做出果断的决定,他将会失去王权。最终,哈拉温别无选择,只得做出了让步,出发去加入异密们。埃及全军进至歆姆斯,等待蒙古军决战。

蒙古军队在蒙哥帖木儿率领下从阿布里斯廷到Marash,于10月15日左右通过阿音塔卜道,进入叙利亚北部。有埃及史料声称阿巴哈不愿派兵入侵叙利亚,他的弟弟蒙哥帖木儿希望得到一个机会去征服叙利亚。这并不可信。阿巴哈征服叙利亚的长期计划非常明确。他希望报复贝巴尔斯(Baybars)的埃及军造成的种种损失。事实上,蒙哥帖木儿还年轻,缺乏战争经验,他麾下蒙古军队听从于两位蒙古高级军官,Tukna和Dolabai。至于为什么阿巴哈这次选择不亲自指挥蒙古军入侵,还是一个谜。

蒙古军继续向南,从阿勒波(Aleppo)经过。此地的埃及驻军和全部居民早已放弃阿勒波,撤往哈马(Hama)和歆姆斯。据说蒙古军共八万人,其中五万蒙古人,其余是格鲁吉亚人,鲁木的塞尔术克突厥人,亚美尼亚人,法兰克人和“叛教者”。亚美尼亚人和格鲁吉亚人分别由其国王利昂(Leon)和德米特里(Dmitri)率领。法兰克人来自小亚美尼亚的军事修会成员,的黎波里(Tripoli)的骑士和一些雇佣军。“叛教者”是一些屈服于蒙古人的穆斯林统治者派出的军队。蒙古军一反常态,进军速度缓慢。可能是由于庞大数量的军队需要四处抄掠抢劫已获得补给。蒙古军严重破坏了哈马城周农田,但并未攻城,因为其驻军在蒙古人到达前已经撤退到歆姆斯。

10月12日阿巴哈自统一支3000人的小部队,进围幼发拉底河右岸的剌合伯特(al-Rahba)堡。阿巴哈计划在此处等待蒙哥帖木儿的战役的结果。当得知伊儿汗阿巴哈亲率的蒙古军出现在剌合伯特堡,哈拉温立即派出一支侦察部队前往,并命令阿拉伯酋长爱薛(Isa b. Muhanna)率所部进往幼发拉底河,但后来取消了此命令。

10月18日,哈拉温到达歆姆斯。10月26日,埃及军开到歆姆斯城北的预定战场,一片平原,并与和阿拉伯酋长爱薛的贝都因人,哈马王满速儿(al-Mansur)的军队,Sanjar al-Bashqardi al-Salihi的阿勒波驻军会师。10月23日或27日,宋豁儿率七异密来会。埃及军威大振。

接下来几日,埃及军坐等蒙古军的到来。最新情报也不断送至哈拉温面前。一名蒙古兵叛逃到哈马并告诉哈马长官,蒙古军共八万人,其中44000人的中军将会进攻埃及中军。此外,蒙古军右翼很强。建议苏丹加强左翼并保护好中军旗帜。这条情报被用信鸽送至歆姆斯。另有情报说蒙古军从的黎波里方向开来,结果证明是错误的。

根据最新情报,哈拉温将其军队部署在歆姆斯城北和东北的平原上,列阵背靠号称“安拉之剑”的哈利德之墓。像蒙古叛逃者建议的那样,哈拉温加强了左翼,有宋豁儿及其所属诸异密,包括比里克(Bilig al-Aydemuri),伯克塔失(Bektash al-Fakhri),辛札儿(Sanjar al-Halabi),伯彻哈(Bajka al-Alai),伯克秃特(Bektut al-Alai),扯莱克(Jabrak al-Tatari)。左翼前锋是突厥蛮军。埃及军的右翼有哈马王满速儿的哈马军,大马士革长官拉真(Latchin)的大马士革军,拜塞利,Aydegin al-Bunduqdar,台巴儿思,艾伯克(Aybeg al-Afram),克思托合的(Kushtoghdi)和其他10至40名异密及所部。右翼前锋是阿拉伯酋长爱薛的贝都因人。左翼以宋豁儿为首。右翼以拜塞利为首。埃及副王塔朗台(Turantay),统将阿牙赤(Abaji al-hajib),伯克塔失与苏丹皇家马姆鲁克卫兵800人组成埃及中军前锋。埃及苏丹哈拉温自率文官武将及4000精锐骑兵为中军。战时,哈拉温带领200皇家马姆鲁克卫兵将旗帜立于附近一座可以俯瞰战场的小山上。如果他发现哪个军团作战不利,处于下风,他计划随时派出300皇家马姆鲁克卫兵前去支援。事实上,哈拉温的大部分马姆鲁克卫兵相当年轻而且缺乏作战经验。可见,与两翼相比,埃及中军较弱。埃及军的人数不得而知,据推测与蒙古军大致相等。

10月29日,蒙古军离开哈马,开始向南进军。蒙古军行军时展开宽大的正面,蒙古军右翼还在哈马时,左翼已经到达萨拉米亚(Salamiyya),大约24公里。当靠近敌军时,行军正面开始减小。可能这样做仍是为了抢劫补给品和牧马的需要。蒙古军右翼有马速黑(Mazuq Aqa)和忻都忽儿(Hinduqur)率领的2000斡亦剌(Oirat)蒙古人,1000-5000格鲁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和Samaghar的3000鲁木突厥人。左翼有阿里纳(Alinac),Taiju Bahadur,“王子”Huleju和Qara Bugha。蒙古中军是主帅蒙哥帖木儿,和两位事实上的指挥官,Tukna和Doladai。

10月30日清晨,两军会于哈马和歆姆斯之间的平原,据歆姆斯大约25公里。埃及军队一夜未下马,列阵直至天明。而蒙古军连夜行军,马匹疲劳。

这场战役基本上由两场几乎独立的战斗组成。在西面,蒙古军的右翼对埃及军左翼宋豁儿部发动进攻并击败之。埃及军左翼大部分和中军左队崩溃后,远远撤离战场至大马士革,合匝(Gaza)甚至直逃回埃及。埃及军左翼的部分异密成功地加入埃及中军,并继续坚持战斗,直到胜利。蒙古军右翼追击逃敌至歆姆斯城门时,砍杀城外的平民,埃及步兵,马夫仆役无数,并在大道上抢劫埃及军需物资。当追至歆姆斯湖畔,蒙古军右翼官兵以为蒙古全军都胜利了,所以离鞍下马,就地聚餐休息,等待其他部队跟上来。蒙古军右翼的胜利被归功于其相对于埃及军左翼的数量优势。

埃及军在战场其他地方的表现更好。战争之初,蒙古军左翼对埃及军右翼的冲锋被粉碎。在此期间,埃及苏丹哈拉温坚定地立于旗帜之下。受其感召,一些异密,包括右翼的拜赛利,台巴尔思,中军前锋的塔朗台,从溃败的左翼靠拢过来的宋豁儿,伯克塔失对蒙古军左翼发动了一次有决定意义的攻势。阿拉伯酋长爱薛的贝都因人则从侧翼攻击蒙古左翼,共同击败蒙古军左翼并将其逐出战场。

此刻,埃及将领阿思迭米儿(al-Hajj Ozdemur)突然单枪匹马出阵,直奔蒙古中军,称要投降,求见蒙哥帖木儿。当他被带到蒙哥帖木尔面前时,突然袭击蒙古主帅。蒙哥帖木尔因此坠马受伤,阿思迭米儿当然被乱刀砍死。这导致蒙古中军的混乱。蒙古人纷纷下马,也许是为了救护主帅,也许是因为此时马匹已经精疲力竭。不久,蒙古中军带着受伤的蒙哥帖木尔撤离战场。

大部分埃及中军和右翼兵力一起去追逐败退的蒙古中军和左翼。而战场上仅留下埃及苏丹哈拉温和300至1000人。这时,胜利的蒙古右翼突然返回战场。这些在歆姆斯湖畔悠闲等待其他部队到来的蒙古人,发觉友军迟迟不到,派出斥候回到战场,结果带回全军失败的消息。蒙古右翼统帅别无选择,只能率部回师,加入败退的大部队。蒙古右翼回师的路线恰好非常靠近埃及苏丹哈拉温和他的小部队的位置。面对蜂拥而至的蒙古人,哈拉温命令偃旗息鼓。蒙古人没有发现哈拉温的存在,从而失去了翻盘的大好机会。有资料说待蒙古右翼通过后,哈拉温和他的小部队对蒙古队尾发动了一次进攻。此时黑夜已经降临,蒙古军败局已定。

直到次日黎明,哈拉温恐怕蒙古军去而复返,埃及军又是一夜列阵以待。而蒙古军化整为零,试图逃离战场。一些蒙古人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盟友向北逃往阿勒波,另一些人向东逃往萨拉米亚和沙漠。哈拉温命令比勒伯(Bilbey)率一军清除残敌。比勒伯先进至阿勒波,然后分兵追敌到幼发拉底河畔。由于受到埃及马穆鲁克军和贝都因游牧部落的围追堵截,当地居民的骚扰,加之饥饿,干渴和精疲力尽,大量蒙古士兵死于撤退途中。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剌合伯特堡先是遭到蒙古军的围攻。埃及军胜利的当天,有信鸽传书到此城,报告埃及军的胜利,城中奏乐庆祝。围城的蒙古军解围而去。逃往萨拉米亚的蒙古军有4000人,见到前面有剌合伯特堡守军拦路,于是窜入沙漠,大部分饥渴死。余下600骑,被剌合伯特堡守军擒杀。围攻幼发拉底河东岸毕莱塔(al-Bira)堡的一部分蒙古军,同时被守军击败,死500人,余下被擒。蒙哥帖木儿率残军渡过幼发拉底河,退守其母亲的封地哲吉莱特城。

蒙古军在败亡过程中损失极大,甚至超过在战斗中的损失。埃及方面损失名将12员,包括将蒙哥帖木尔击于马下的阿思迭米儿。

几天来,大马士革城中居民惶惶不可终日,天天到清真寺中祷告,祈求真主保佑回教徒战胜敌人。战胜的当天,有信鸽传书到,报告战胜的喜讯,于是举城欢腾,奏乐庆祝,城堡张灯结彩。半夜时,前线有埃及军左翼的溃兵到大马士革,称战事不利,于是变欢乐为惊忧,打开城门,城中居民出城逃难。转天,清晨第一次祈祷时,邮差到达大马士革,在清真寺内朗读胜利的消息,才使全城居民安定。

埃及副王塔朗台在追击敌人时,俘获蒙哥帖木尔的随从,缴获宋豁儿与其它埃及将领通敌书信,其中许诺将帮助蒙古人入侵叙利亚。哈拉温将书信当众扔到水中,以安定军心。11月7日,哈拉温还军大马士革。停留10天后,回到开罗。入城时,命蒙古俘虏背着缴获的蒙古军的旗鼓作为先导。

当蒙哥帖木尔从北面进入叙利亚时,阿巴哈也进兵剌合伯特堡,但并未渡过幼发拉底河,而是于9月25日回到辛札尔。11月初回到位于马合里比耶(Mahlibiye)的宫帐。当听说失败的消息后,阿巴哈大怒,指责诸将作战不利,并计划亲征埃及。但是阿巴哈于1282年4月1日暴亡于哈马丹。25天后,蒙哥帖木儿也死于哲吉莱特。二人一同葬在塔剌堡旭烈兀墓旁。

二十年后,在同一地点,新伊儿汗合赞率领蒙古军队终于击败了埃及马穆鲁克军队,是为第三次歆姆斯战役。

战术分析

蒙古骑兵拥有多达3-5匹备用战马,这样他们拥有比只有一匹战马的埃及对手好得多的移动性。当蒙古人发动进攻时,他们往往组成数个骑兵分队,前后依次发动冲锋。距离敌人较远时,不断地放箭以削弱敌人;接近敌人后,最终获取胜利还是要靠斧头,剑,锤子,狼牙棒的近身肉搏完成。当蒙古人防守时,往往会下马,站立放箭,一方面可能因为马匹力尽,另一方面站立放箭的准确性比在颠簸的马上放箭要好很多。蒙古人在撤退时,会采用所谓“帕提亚”射法,即回身向后放箭。

马穆鲁克骑兵的优势在于比蒙古对手更好的战斗训练,精良的盔甲,举世闻名的阿拉伯马,更具威力的武器,包括弓箭。在面对蒙古人进攻时,马穆鲁克骑兵不仅仅坐在马上,用强弓对敌人一波波放箭,从他们接受的在全速奔跑的马背上放箭的训练来看,马穆鲁克骑兵会发动反冲锋,先放箭削弱敌人,最后依靠近战中的优势压倒敌人,并迫使其后退。

战略分析

蒙古人在与埃及马穆路克人争夺叙利亚的战争中遭遇了一连串失败。其原因有很多,伊儿汗国一直受到来自金帐汗和河中蒙古竞争者的牵制,这里仅仅就叙利亚方面的后勤保障问题浅谈。蒙古人在叙利亚的失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而且主要原因在于叙利亚的草场和水源都很缺乏,无法供养大批蒙古军队,导致大部分战役中蒙古军队处于数量劣势。既然埃及马穆鲁克士兵的单兵能力要强于蒙古士兵,蒙古军队若要取得胜利,必然至少要在数量上压倒埃及人。事实上,1299年的第三次歆慕斯战役中,合赞汗的蒙古大军在击败埃及军队后,不得不迅速撤离叙利亚,原因就是在于叙利亚无法提供足够的草场。蒙古军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往往会减少每个骑兵的马匹数量,这样降低了机动性和持续作战能力;或者增加军队中同盟者的数量,如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其中一些人是步兵而不是骑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