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阿若 |
释义 | 杨阿若,后名丰,字伯阳,凉州酒泉人(今天西北甘肃、青海一带)。东汉末,有武艺,少游侠,常以为人报仇解怨为事,时人为之号曰:“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 后世遂有《游侠曲》。魏陈琳、晋张华,又有《博陵王宫侠曲》。 人物履历汉朝是游侠横行的时代,任侠之风四处兴起。魏略勇侠传载孙宾硕、祝公道、杨阿若、鲍出等四人。可见,杨阿若就是当时西凉有名的少年游侠。 杨阿若这个游侠,与后世所说的侠客极为相似。他喜欢行侠仗义,为人打抱不平。《三国志》上说他“少游侠,常以报仇解怨为事”,也就是喜欢打抱不平。当时还有句话叫做“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意思是别管城东还是城西,只要有打架闹事肯定有这小子一份。 杨阿若虽然武艺高强,性格火暴强狠,但却长的十分俊美,擅长歌舞,而且举止恭谨有礼,谦让和煦,第一次见面的人往往不小心把他当作女子。据说在一次大型宴会中,杨阿若男扮女装出场,仪容风流,姿态飘洒,一曲歌舞下来,在座的女子个个中场退席,自愧不如。当时许多不知虚实的达官贵人想把他收为娈童,但结果不论是本人还是中间说项人都让他一怒之下给杀掉了。属于那种“见之如好妇,夺之如猛虎”的类型。 杨阿若本人对这个也十分恼怒,就让人用檀香木作了个羌胡人跳神的鬼面,与人争斗时就带上。后来他成人后正式取名杨丰,并取了个字叫伯阳,所以别人也称他为“鬼丰”,在西北的少数民族羌胡人中间有很高的威望。 董卓进军洛阳前,曾经要召纳他进入帐下,但他卑薄董卓的为人,严辞拒绝了。 人物生平东汉末年,地主豪强势力强大,往往建堡自守,与官府争夺流亡民众,拒绝缴税(我们说熟悉的曹操亲卫许褚未投曹操之前,也是如此的)。建安年间,酒泉太守徐揖为了巩固东汉政府的统治,诛杀了郡中强族黄氏。当时有个叫黄昂潜逃在外,就用家产招募一千余人来进攻徐揖。徐揖坚决守城。当时杨阿若在外,认为黄昂不义(当时游侠大多依附于地主豪强,杨阿若此举显得非同寻常,由此我们是可以看出他是个爱国的人),于是连忙告别徐揖,离别妻儿,往张掖求救。不料,适逢张掖也响应黄昂,起兵造反,他们杀死太守,占领城池。而黄昂正在此时也攻陷酒泉,击杀太守徐揖,两郡合势,气焰异常嚣张。黄昂知道杨阿若和自己不同心,于是重金收买杨阿若的首级,准备令张掖用麻绳生擒他。杨阿若听闻,手刃数人后逃走。 杨阿若知道自己力量单薄,于是想武威太守张猛求助,张猛就封杨阿若为都尉(专管本郡军事戍防),并发布檄文以讨伐酒泉,让杨阿若为徐揖报仇。但张猛并没有给杨阿若一兵一卒,和东晋时期祖逖似有类似,司马睿也只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至少有支给他1000人的粮食,3000匹布。这就有点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意味了),但杨阿若不是个知难而退的人,于是单骑进入南羌,招合众人,凭借自己的威望,得到一千余名骑兵,从(乐浪)〔乐涫〕南山中出,指趋酒泉、讨伐黄昂。 众所周知骑兵不善于攻城,而且仓促召集的南羌骑兵虽然剽悍善战,但组织性却很差,如此贸然前去,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离城三十里外,杨阿若命令骑兵下马,曳柴扬尘,虚张声势。黄昂的叛军远远望去,只见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尘土飞扬,以为东面来了朝廷大军来平叛,于是全无斗志,弃城逃跑。黄昂单骑出逃,在途中被杨阿若率领的羌兵所俘虏。杨阿若问黄昂道:“当初你想活捉我,现在反而被我活捉了,怎么说?”黄昂无言以对,杨丰便把他杀了。 转折但黄昂的死并不能给凉州带来安定,相反更大的叛乱随之而起。当时西平郡太守麹演挑头,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又掀起新的叛乱。这次叛乱规模很大,整个凉州反了一大半,杨阿若知道自己势单力薄,这种规模的叛乱不是依靠自己这点兵力可以平定的,于是率军前往敦煌寻求援助,这时敦煌长史张恭的儿子张就也被黄华扣押,然而这个张就也是个狠角色,居然偷偷写信给老爹叫他不要顾忌自己只管进攻。于是张恭就派从弟张华出兵,和杨阿若一起攻打酒泉郡的沙头、乾齐二县,杨阿若又派所部骑兵两百去迎接北魏政府(曹丕创立的,因地处北方,所以称为北魏,并非五代十国时的北魏政府)派来的敦煌太守尹奉。这个时候金城太守苏则也出兵攻打张掖张进,黄华想去支援张进,又怕杨阿若乘机进攻自己的老窝,又看到北魏政府平定叛乱的态度很坚决,想来想去干脆向苏则投降了(他还知道不能向杨阿若投降,可见杨阿若嫉恶如仇的品性是人所共知的)。就这样终于把这场大规模的叛乱镇压了下去。 杨阿若回到酒泉后郡守举为孝廉,州刺史为了表彰他的义勇,任命为驸马都尉,官至六品,这在三国时期是加官,并不是实际职务,等于是把上校军衔提升到大校级别,仍然做他的警备司令。之后杨阿若为官二十多年,因病去世。 杨阿若这个人很有点像神雕里后期的杨过,不但能打架还能打一下仗,而且具备军事上的才能和勇气,另外还有乱世中很少见的正义感。他单枪匹马招集兵马平定叛乱,很有点匹马戍凉州的味道,已经算得上良将,不是一般的侠客,所以史书给他列传。 杨阿若对待爱人也很奇特。他少年时曾与同郡一名女子结婚,感情很好。之后两年他出门游侠,三年不归,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可能常常有消息传回去。他的妻子等不下去,就改嫁了。三年后杨阿若回到家中,乡人都认为以他刚烈的脾气一定不会放过前妻,他前妻的丈夫也非常恐惧,认为必死无疑。结果杨阿若却上门向他前妻致歉,说我三年不归,你改嫁是我对不起你,不是你对不起我。后来听说前妻改嫁的时候没有带任何财产也没有嫁妆,杨阿若还从自己的家产里拿出钱来作为嫁妆送给她。 其后杨阿若与邻乡一名女子订过亲事。那名女子以美貌闻名乡里,杨阿若非常喜爱,常常远道去看望,赠送礼物。之后杨阿若又出了远门,那名女子的家人嫌弃杨阿若是个游侠而后悔(当时的游侠就像今天的社会待业青年一样),就把那名女子嫁给了他人。杨阿若回来后,那女子自己写信去致歉,并说夫家并不富有无力偿还以前他赠送的彩礼。杨阿若也不以为意,令人查明信里的事情属实后仍然常常赠送财物给她。 之后又数年杨阿若又结识了一个丈夫去世了的女子。杨阿若因为同情而常常前往帮助她,因此而被乡里诟病,以他的性格当然也并不在乎,索性向那个女子求婚。但是那个女子却因此而忧虑,拒绝并疏远了杨阿若,但是之后又因为兄弟犯罪而向杨阿若求助,杨阿若就去向乡里求盗(乡里的治安长官)求情,将那名女子的兄弟放回。之后黄昂叛乱,杨阿若逃亡,在途中经过那名女子家向她请求资助却被那名女子拒绝,狼狈而走。后来杨阿若带兵返回,杀死黄昂。在都尉任上去听说那名女子与当地豪族之子结婚(汉代不比宋代,寡妇再嫁并不会因此而为人指责),于是前往祝贺,身边的人都感到惊讶。杨阿若表面上行礼如仪,暗自却召集了部下的南羌骑兵,在新婚之夜包围了新房,将新郎带到面前给他兵器要与他决斗。新郎恐惧得伏在地上不敢起身,杨阿若却笑笑说我本来是想杀尽你们的,不过你已经娶了一个无情无义的女子,足够可怜了,今天的事就算了吧,遂引军而走。那名女子的婚礼当然也最终没有办成。 他敢爱敢恨,不受别人议论的影响,不因为面子而亏待自己爱的人,也不因为豪族势力而遏止自己的仇恨,这种性格,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 社会评价司马迁曾说,他读到留侯张良的事迹的时候以为他一定是个相貌奇伟的男子汉,但是看到画像却温润美好如同女子,很是吃惊于看上去如此柔弱的人能做出这样的伟业。杨阿若也大致如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