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瑄
释义

杨瑄,人名。明代官员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刚直有节。其子杨源为官亦有名节。清代人物杨瑄,字玉符,号楷庵,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是一位学者,又是一位书法家,也擅长诗歌,著有《楷庵诗草》等。

明代官员杨瑄

相关史料

《明史 列传第五十》

概述

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刚直尚气节。景帝不豫,廷臣请立东宫,帝不允。瑄与同官钱琎、樊英等约疏争,会“夺门”事起,乃已。

生平

天顺初,印马畿内。至河间,民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帝语大学士李贤、徐有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按核,而命吏部识瑄名,将擢用。吉祥闻之惧,诉于帝,请罪之。不许。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盛颙、周斌、费广、张宽、王鉴、赵文博、彭烈、张奎、李人仪、邵铜、郑冕、陶复及御史刘泰、魏翰、康骥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先一日,给事中王铉泄于亨。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鹏及瑄。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斌且读且对,神色自若。至冒功滥职,帝诘之曰:“彼帅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斌曰:“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馔,名数具在。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鹏及诸御史于狱。榜掠备至,诘主使者,瑄等无所引,乃坐都御史耿九畴、罗绮主谋,亦下狱。论瑄、鹏死,余遣戍。亨等复谮诸言官。帝谕吏部,给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余悉调外。尚书<王翱>列上给事中何玘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诏以玘等为州判官,祯等为知县。会大风震雷,拔木发屋,须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惧。掌钦天监礼部侍郎汤序本亨党,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狱。于是帝感悟,戍瑄、鹏铁岭卫,余贬知县,泰、翰、骥三人复职,而玘、祯等亦得无调。玘、鹏行半道,适承天门灾,肆赦放还。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宪宗即位,并还故官。瑄寻迁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将校私纵戍卒。修捍海塘,筑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为副使十余年,政绩卓然,进按察使。西湖水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请浚之。设防置闸,以利灌溉,功未就,卒。海盐人祠祀之。

另一说法

子源,字本清,幼习天文,授五官监候。正德元年,刘瑾等乱政,源上言:“自八月初,大角及心宿中星动摇不止。大角,天王之坐,心宿中星,天王正位也,俱宜安静,今乃动摇。其占曰:‘人主不安,国有忧。’意者陛下轻举逸游,弋猎无度,以致然也。又北斗第二第三第四星,明不如常。第二曰天璇,后妃之象。后妃不得其宠则不明,广营宫室妄凿山陵则不明。第三曰天机,不爱百姓,骤兴征徭则不明。第四曰天权,号令不当则不明。伏愿陛下祗畏天戒,安居深宫,绝嬉戏,禁游畋,罢骑射,停工作,申严号令,毋轻出入,抑远宠幸,裁节赐予,亲元老大臣,日事讲习,克修厥德,以弭灾变。”疏下礼部,尚书张升等称源忠爱。报闻。

迨十月,霾雾时作,源言:“此众邪之气,阴冒于阳,臣欺其君,小人擅权,下将叛上。”引譬甚切。瑾怒,矫旨杖三十,释之。又上言:“自正德二年来,占得火星入太微垣帝座前,或东或西,往来不一,乞收揽政柄,思患预防。”盖专指瑾也。瑾大怒,召而叱之曰:“若何官,亦学为忠臣?”源厉声曰:“官大小异,忠一也。”又矫旨杖六十,谪戍肃州。行至河阳驿,以创卒。其妻斩芦荻覆之,葬驿后。

杨氏父子以忠谏名天下,为士论重。而源小臣抗节,尤人所难。天启初,赐谥忠怀。

清代人物杨瑄

概述

杨瑄字玉符,一作玉斧,号楷庵,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洛北村人。

成长经历

杨瑄秉承家学,颇有才华,而且幼年又曾师事同邑“放笔为文,浩瀚莫御”的董而中,因此更加才华横溢。康熙十四年(1675)中举人,次年联捷进士,改庶吉士。十七年七月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同年八月主持过顺天乡试。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八月,声势显赫的康熙帝舅父佟国纲(内大臣、都统),随抚远大将军福全出击厄鲁特部噶尔丹时,在乌兰布通战死,杨瑄与其他翰林官员奉令撰文祭祀。由于他在祭文中引用了五代时后梁大将王彦章的典故,触犯康熙帝的忌讳,因此,这年十月康熙下诏:“今览杨瑄所撰内大臣、都统、公舅舅佟国纲祭文,引用王彦章事迹,极其悖谬。朕见所撰祭文,每于旗下官员,多隐藏不美之言,于汉人则多铺张粉饰,是何意见?”康熙所谓的“悖谬”与“不美”,可能是指王彦章系被俘而死,而佟国纲却未尝被俘,另外,王彦章拥戴的是“昏乱”的梁末帝,而佟国纲的主子康熙则是“圣明”的。凡此种种,均犯清廷之忌。结果,杨瑄被革职.“发奉天八旗当差”,遣戍奉天(即沈阳),礼部尚书张英也受到牵累而被革职。

生卒年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五月释归本籍”。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春,康熙南巡至江南,也许是由于曾经“驻跸”过杨瑄的故乡松江,因此突然记起了“原任编修杨瑄,学问甚优”,于是在四月份下诏“著复原职”。同年九月又“充日讲起居注官”。四十四年(1705年)十一月主持过顺天武乡试。四十五年二月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同年五月充经筵讲官,六月又兼任詹事府詹事。

四十七年(1708年)冬,杨瑄由于赞同大学士马齐推戴皇八子胤禩为太子之议,违背了康熙帝的意愿,因此在次年(1709年)正月获罪。康熙帝以“知交杂滥”,“人品亦皆不端”为借口,命杨瑄及王鸿绪等四人“原品休致”。同时马齐被革职拘禁,马齐之弟马武也牵累入狱。

雍正元年(1723年)胤禛借口杨瑄“不奉召赴阙,擅入乾清门”,把他遣戍到更为遥远的黑龙江城(今爱辉)。

主要著作

杨瑄卒于戍所。其遗著有《楷庵诗草》(一作《楷庵集》),又作《楷庵诗略》、《塞外草》。《塞外草》写于塞外,对于边事的考证,大有裨益,可惜“只存近体数章”。其两子杨锡履、杨锡恒也都能够工诗善文,撰有专著。其交游可考者,还有著名诗人吴梅村(见《梅村诗集》卷十)、许志进(见《谨斋诗稿》癸已年稿)、劳之辨(见《静观堂诗集》卷十一)、陈廷敬(见《午亭文编》卷十五)及洪升(见《楷庵诗略》卷一)等。

多才艺

首先他是一位学者。他“湛深经术,精研史学,骈体工丽”。 “其所作古文,自谓于尧峰(指清初著名文人汪琬)当逊一头地,余子不多让也”。又有人说他“古文直造宋人堂奥”,可见其经史与古文造诣,都是很深的。其次他又是一位书法家。“其书法行楷,亦俱人妙”,而且“尤工行楷”。此外,尤其值得提出的,他还是位诗人。时人谓其“诗律稳细”。又有人说他“匪独工台阁体,至古诗歌行,宏肆峻拔,凿阴阳而移高深,昌黎(指唐代著名古文学家与诗人韩愈)以后不多见”,可见他又擅长诗歌。事实正是如此,

“萼含珠露绽,叶衬石苔肥”,其咏牡丹诗,不但显示了他雍容华贵、高艳秀丽的台阁体诗的特点,而且还体现了他稳细的诗律与横溢的才华。而《缪孝子行》等古诗歌行,又凝聚着宏肆峻拔的诗风。写于塞外、既非稳细又非宏肆的具有另一种风格的《谪居柬友》,则反映了其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及谪居生活的心理状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