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耳蕨属 |
释义 | 基本信息属中文名:地耳蕨属 属拼音名:dierjueshu 属拉丁名:Quercifilix 中国植物志:06(1):94 所有物种: 地耳蕨 地耳蕨属 模式及单一种: Quercifilix zeylanica (Houtt.) Cop., 药 名:地耳蕨 来 源:为三文蕨科植物地耳蕨的全草。 功 效:清热解毒 、活血止血。 主 治:用于治疗痢疾、小儿稀便、便血。 性味归经:涩、甘,温。入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6一12克,水煎服。 别 名:干肚药(《广西睦边》),散血草(《贵州罗甸》) 拉丁名:Quercifilix zeylanica ( Houtl ) Copel- Ophioglossumzeylanica Houtl 考 证: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形态特征小型土生植物。根状茎横走或斜升,被披针形的褐色鳞片。叶疏生;叶柄暗禾秆色,基部被狭披针形的褐色鳞片,全部被有关节的淡棕色长毛,能育叶的叶柄比不育叶的长两倍或更长;叶二型: 不育叶椭圆形至卵形,圆钝头,两侧有阔圆齿或波状圆裂片,基部通常有1对分离的对生羽片,叶缘密被有关节的睫毛;能育叶强度缩狭,裂片少而为线形。叶脉联结成近六角形网眼,有分叉的内藏小脉或无内藏小脉;羽轴及侧脉上面光滑,下面密被有关节的淡棕色长毛。叶草质,干后褐色,上面疏被早落的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下面近无毛。孢子囊群着生于网眼小脉上,成熟时满布于能育叶的下面,环带约有13个增厚细胞,无囊群盖。孢子椭圆形,外壁皱缩而形成网状的粗疣羌状突起。染色体x=10,(40) 。 分布产于斯里兰卡。分布于我国华南及西南、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等热带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