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旭初传 |
释义 | 邓旭初同志追求真理、人生经历充满传奇。《敢为天下先》反映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史,展现了一个知识青年在时代与历史的大潮中,走向光明,建功立业,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道路。全书文风质朴,叙议结合,可读性强。 版权信息作者 : 刘自勋 许寅 ISBN : 7313036035 页数 : 348 封面形式 : 简装本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定价 : 30.00 元 内容简介邓旭初同志早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火洗礼。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高校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在南京参与领导筹建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前身),1954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1977年至1986年,邓旭初在担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期间,率先试行高校管理改革,定岗、定编,建立岗位责任制,鼓励人才流动,进行自费工资改革,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这些举措,推动了全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改革,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邓旭初简介邓旭初,原名邓荣煦开平县赤坎护龙仁庆里人。1921年2月7日生于广州。少年时在广州国民大学附设初中毕业,即升入该校高中,1938年春任教于护龙新民小学。他组织本校学生到各地演街头剧,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启发民众觉悟。随后,在同年5月,他由李锦波(又名李木子)介绍,经武汉北上。途中被匪徒截劫了旅费,囊无余物,历尽艰难困苦,徒步到达陕北栒县。入陕北公学分校三十二队,是年12月于陕北公学毕业后,到达皖南薪四军军部,任文化教员、青年干事。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他英勇顽强,几度掩护同志撤退。突围时不幸受伤被俘,囚禁于敌一四四茂林伤兵医院。他在敌人的看押下,临危不惧,率先秘密串联广大伤员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冒着生命的危险组织了多次越狱。在越狱后又历尽千辛万苦于同年12月回到到阜宁新四军军部。此后,单在新四军特务团历任政治指导员、宣传股长,参加攻占六合、天长的枣庄的战斗。 1946年春,他受命去“起义”的汪伪淮海省省长兼徐州市长郝鹏举部做改造旧部队的工作,任政治主任、宣传科长、教官。在后来郝鹏举叛变时,他与其他同志一起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荣立大功一次。 其后,他先后在东滨海海防警备团、东兵团炮团、特纵炮四团任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解放上海和丹山群岛的战斗。 1950年冬,任志愿军汽车八团长兼政委。他所在的团顶住敌方飞机的狂轰滥炸,始终担任东线最前面的艰巨任务,功勋卓著,被誉为“钢铁运输线”(曾拍成电影)。 1952年底。转业到华东航空学院、任政治辅导处主任。 1954年,他调至上海交通大学工作。他虚心好学,富有开拓精神,潜心致力于高校管理的研究和实际,成就显著,成为深谙学校管理的行家。他尊重、信任和关心知识分子,深受广大教职员工的拥戴。十年动乱中,他倍受迫害,被监督劳动,但仍不失革命意志,不屈从林彪“四人帮”的淫威。 1977年春,他负责交通大学领导工作,被选为上海市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他主持领导工作后,面对十年动乱后千孔百疮的上海交大,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冲破阴力。为探索建立社会主义高校管理体制、领导上海交大进行了富有成功的改革实践。 1978年,他认识到,高等教育要上去重要关键是对学校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为使这一改革顺利进行,他逐步完成校方各级班子的调整,将一些勇于开创局面,年富力强的干部引进领导班子,从而使交大班子成为高校当时最年轻的班子之一。在人才交流上,他先后输出了五百余名教师、干部,使他们在新岗位上充分发挥了作用。他先后主持和领导了包括定编定员制订《教师工作规范》和《机关岗位责任制》,广泛开展对外技术服务,试发岗位津贴,改革工资制度等。开展对外技术服务,使学校大量技术成果。根据社会的需要很快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在他的提议下,上海交大建立了“南洋教育基金集团”,与香港建立了我国高校第一家与港商合资是电脑公司。继而又在美国建立了公司,大大加快了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开发,创造了把学校、科研、生产、技术引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新形式。 上海交大在经过全面管理改革,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全国名符其实的第一流大学。 邓旭初认真贯彻祖国的教育方针,一直主持和领导着上海交通大学的管理改革,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培养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了重大的贡献。他从1978年起曾在报刊上陆续发表《我们是怎样进行学习管理改革的》、《改革必须触及管理体制》等论文多篇。具有独到见解,他是我国高教界知名人士,是高等学校管理改革的倡导者。 目录序 第一章 人生的起步 1.童年的磨难 2.追求光明 3.奔赴延安 第二章 一生的转折 1.光荣入党 2.到新四军去 第三章 经历“皖南事变” 1.事变发生 2.被围、突围、受伤、被俘 3.斗争在敌人的伤兵医院里 4.在第十一卫生大队逃离虎口 第四章 千里寻“母” 1.风雪皖南山区 2.从金华到丽水 3.结识余森文专员 4.到景宁县政工室 5.赵国琛“白皮红心” 6.天目山遇险 7.在松阳第二保育院” 8.终于回“家”了 第五章 智斗凶顽 1.从整风运动到抗战胜利 2.在争夺受降权的斗争中 第六章 与沈锐喜结良缘 1.在蒋军重点进攻中 2.初识沈锐 3.山东重逢情芽初萌 4.谷牧为媒喜结良缘 第七章 血战疆场 1.同大炮打上了交道 2.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 3.血战高桥解放大上海 4.改造董部大获成功 第八章 挥师朝鲜 1.一个好政委 2.钢铁运输线上的英雄们 第九章 转战高教战线 1.实在舍不得脱下军装 2.创建华东航空学院 第十章 到交通大学 1.巍巍学府,百年老校 2.任校办主任 3.在交大西迁及多次运动中 第十一章 “文革”中的蹉跎岁月 1.接受审查 2.家破人亡 3.被隔离 4.走出隔离室 5.可怜天下父母心 6.担任后勤组长 第十二章 改革的春天 1.受命于危难之中 2.突破“两个估计” 3.打破“唯成分论” 4.拨乱反正” 5.分“讲师楼” 6.建立校务委员会 7.解决学校归属 8.发展多种学科 第十三章 访美 1.组团 2.敞开彼此心灵 3.寻找双方差距 4.突破“两人同行” 5.坚持如实汇报 6.开辟交流渠道 第十四章 管理体制改革 1.搭班子” 2.人才交流 3.定编与制订教师工作规范 4.发奖金 5.自费工资改革 6.扩大基层自主权 第十五章 改革的延伸 1.兴建科研中心 2.促进产学研结合 3.联合办学 4.引进外资办学 第十六章 “伯乐”相马 1.越级提拔佼佼者 2.青睐“有争议”的人物 3.看上“高参” 4.广纳贤才 第十七章 筹建闵行校区第 十八章 重振交大雄风 第十九章 离休后的日子里 1.心系交大 2.为沈锐同志树碑 附录 《光明日报》与上海交大的情愫 人生多坎坷——记沈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