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莱赛 |
释义 | 美国小说家简介西奥多·赫曼·阿尔伯特·德莱赛(Theodore Herman Albert Dreiser, 1871年6月27日-1945年12月28日),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一位以探索充满磨难的现实生活着称的美国自然主义作家。他的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嘉莉妹妹》真实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而《美国悲剧》则是德莱赛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人们清晰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生平1871年6月27日,生于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镇的一个德裔美国家庭。著名的词作者保罗·德莱赛(Paul Dresser)(1859年-1906年)是他的哥哥。 父亲原是德国的纺织工人,于1846年逃避兵役到了美国,开过纺织工厂。母亲是摩拉维亚一农民的女儿。他们有子女11人。1870年工厂失火,一家人生活贫困。 德莱塞从12岁起充当呢绒绸缎店的店员和报童,17岁去芝加哥谋生。 1888年,进入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 1889年,回到芝加哥,充当房地产公司的推销员和洗衣店的送货员。 1892年,他与莎拉·怀特(Sara White)结婚。虽然他们在1909年分开,却一直没有正式离婚。 从23岁开始,先后在芝加哥的《环球报》(Chicago Globe)、圣路易斯的《环球一民主报》和(St. Louis Globe-Democrat)《共和报》任记者,在纽约《每月》杂志任主编。 1899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次年出版。发行上并没有花力气推广此书,因此销量不佳。《嘉莉妹妹》通过农村姑娘嘉莉到芝加哥谋生而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繁荣表面底下的失业、贫困和饥饿,对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作了深刻的描写。小说采用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写成,为美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因在美国被禁,后在英国出版。1907年在美国再次出版。《嘉莉妹妹》被禁后,德莱塞被迫停笔10年。 1909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珍妮姑娘》(Jennie Gerhardt),1911年出版。它是《嘉莉妹妹》的姐妹篇,是又一部对贫富对立的社会的控诉书。以后,德莱塞写了著名的《欲望三部曲》(Trilogy of Desire):第1部《金融家》(The Financier,1912);第2部《巨人》(The Titan,1914);第3部《斯多葛》(The Stoic,1947死后完成)。 三部曲描写垄断资本家柯柏乌豺狼般的一生,从南北战争结束后的“镀金时代”直至20世纪初柯柏乌之死,以他的死亡暗示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作品以芝加哥一个垄断资本家为原型,概括了南北战争后发迹的各类企业“大王”,写出了一个垄断资本家的巧取豪夺和他的灵魂。它是较早描写垄断资本家,并对他们丑恶的灵魂与豺狼本性作真实而深刻揭露的作品之一。因此,德莱塞遭到嫉恨,他的长篇小说《巨人》的出版受到阻挠。长篇小说《“天才”》(1915)写艺术家威特拉成为资本家豢养的匠人、带引号的天才,以此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对天才的扼杀。此书被诬为“肮脏的书”,出版公司被迫停止发行,直至1923年才得以重版。 1917年,德菜塞住在纽约格林尼治村,与J.里德相识。友人中还有其他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他的一些作品在左翼刊物《群众》上发表,另有一些政论文章则发表于无政府主义的小报《反抗》。 这个时期,德莱塞发表了《自然和超自然戏剧集》(1916),短篇小说集《自由及其他》(19i8)、《十二个人》(1919),剧本《陶工之手》(1918),散文集《敲吧,鼓儿!》(1920)和《关于我自己的书》(1922)。代表作《美国的悲剧》(An American Tragedy,1925)使德菜塞获得了世界声誉。他在美国作家中较早利用弗洛伊德学说中有益的东西来塑造典型人物,运用性、下意识、幻觉、梦境、性的抑制与升华的学说,与他的现实主义的“社会背景说”相结合。这部小说分别于1931年及1951年拍摄成电影。 1927年,短篇小说集《锁链》出版。11月,德莱塞应邀访问苏联。 1928年,出版了《德莱塞访苏印象记》。 192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妇女群像》,塑造了女共产党员艾尼达的形象。 1931年,出版政论集《悲剧的美国》,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解剖。同年出版了带有自传性质的《黎明》。 1935年,印地安纳州Warsaw地区图书馆理事下令将德莱赛所有著作烧毁。 1941年,发表政论集《美国是值得拯救的》。 1944年,德莱塞接受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的荣誉奖。同年与H理查逊结婚。 1945年7月20日,德莱塞写信给美国共产党领袖w.福斯特,申请参加美国共产党。 1945年12月28日,卒于好莱坞。 去世后出版的作品有《堡垒》(1946)和《斯多葛》(1947)。 风格德莱赛的作品充满长句,对细节有着极大的关注。由于他的作品探讨社会地位及人们对物欲的追求,他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及对细节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主题。另一方面,这使得他的作品(特别是嘉莉妹妹)对于一些人来说很难阅读。值得注意的是,德莱赛并不以他的风格著称,而是他作品的现实性,他笔下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以及他对美国生活的看法使他闻名。 评价德菜塞在美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在于突破了美国文坛极为顽固的“高雅传统”,取得了现实主义的胜利。美国不少评论家把德莱塞称为自然主义的奠基人,以区别于W.D.豪威尔斯的“现实主义”。美国进步作家M.高尔德认为德莱塞当时是“朦胧的社会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 德菜塞的作品在中国早有介绍。瞿秋白在题为《美国的真正悲剧》一文中指出,德莱塞的“天才,像太白金星似的放射着无穷的光彩”,他是“描写美国生活的极伟大的作家”。德莱塞的著名长篇小说,如《美国的悲剧》、《欲望三部曲》和《嘉莉妹妹》等,都有中文译本。 作品列表嘉莉妹妹(1900年) 珍妮姑娘 (1911年) 金融家(1912年) 巨人(1914年) 天才(1915年) 美国的悲剧(1925年) 悲剧的美国(1931年) 开端(1931年) 堡垒(1942年) 斯多葛(1945年) 德国枪械专家击针后装枪创始人德莱赛是德国人,自幼喜欢枪械,据史料记载:在1840年他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击针发火的后装步枪。这种枪的弹药从枪管的后端装入枪膛,并且有效的将弹丸、发射药和火帽用弹药筒联成了一个整体。故世人又称此枪为:德莱赛针刺击发枪。后经改进命名为:M1841型德莱赛枪。M1841型德莱赛枪是一种机柄式步枪,射手能以各种姿势(卧、跪、立或行进中)装弹和射击。枪的口径为15.43毫米,枪长1.34米,重4.75千克。定型不久便投放到普(普鲁士)奥(奥地利)战争中,由于M1841型德莱赛枪的弹药是从枪管后端上膛的,并且采用了击针发火的方式,所以这种枪比奥军使用的传统前装枪的射速提高了近5倍。凭借M1841型德莱赛枪的优势,普鲁士军队很快把奥地利军队打的落荒而逃。击针后装枪的出现,引发了兵器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不过在当时还没有“步枪”这种称呼,直到1856年击针后装枪才正式定名为步枪。 M1841针发步枪在约翰·尼古劳斯·冯·德莱塞实现他这一发明的时代,绝大多数国家还在使用枪口装填的滑膛步枪。因此,当这种采用“针刺”发火原理的后膛步枪解决了几项跨越性的关键技术后,立即被普鲁士军队采纳,并以M1841的名称列装。它是世界上第一支被广泛采用的军用后膛装填步枪,采用旋转枪机和定装枪弹。这种枪弹结构特殊,弹丸、起爆药和黑火药全部装在一个称做“Treibspeigel”的圆筒状纸弹壳中,但起爆药不是装在弹壳尾部,而是装在弹丸底面中间的。当扣动扳机后,弹簧的力量释放细长的击针,从枪机前端刺入弹膛内枪弹纸壳的底部,并一直向前直至刺到弹丸底部的起爆药并将其引爆,继而点燃纸壳内的黑火药。在枪机被打开以前,其击针后部的一个扳手必须要先行移动,然后才能旋转并向后打开枪机,装填下一发子弹,再将枪机推到位并旋转关闭弹膛。在击发之前,需要用手将击针后部的那个扳手竖起并向后旋转到待击位置。像所有的早期后膛装填步枪一样,德莱塞针发步枪发射时火药气体从弹膛后方泄漏是不可避免的。 德莱塞针发步枪给普鲁士军队带来了技术和战术上的优势,在1864年与丹麦进行的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和为期7个星期的普鲁士-奥地利战争中,以及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它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莱塞步枪虽然在各方面都不及法国的M1866后膛步枪,但是在1870~1871年的西班牙弗朗哥-普鲁士战争中仍旧有使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